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材料二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双倍赔偿损害者。”
材料三 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适用于解决各类债务纠纷的条款,而且特别明确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四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现代世界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罗马法对后世资本主义法制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材料二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双倍赔偿损害者。”
材料三 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适用于解决各类债务纠纷的条款,而且特别明确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四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现代世界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罗马法对后世资本主义法制发展的影响。
2.综合题- (共3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14世纪-20世纪初是一个群星璀璨、风起云涌的时期,“人文主义”“民主法制”“大机器生产”等词汇的出现和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区别?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代表了什么联合力量的利益?
材料二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相同之处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献。这三场革命体现了怎样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潮流?
材料三 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中国先进分子向西方学习并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9年以前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14世纪-20世纪初是一个群星璀璨、风起云涌的时期,“人文主义”“民主法制”“大机器生产”等词汇的出现和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区别?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代表了什么联合力量的利益?
材料二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相同之处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献。这三场革命体现了怎样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潮流?
材料三 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中国先进分子向西方学习并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9年以前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两种古代文明有什么不同?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因素。
(2)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化,文明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主要特征。面对不同文明,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两种古代文明有什么不同?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因素。
(2)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化,文明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主要特征。面对不同文明,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4.
辩证、全面地看问题是客观认知事物的基本方法。
材料一

(1)分析材料一所示示意图,导致英国棉花输入量迅速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又是什么? (2)分析材料一所包含的最重要历史信息与材料二、材料三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来分析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4)根据上述探究,对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一

材料二 我要求你们问问你们的父母,请他们描述一下他们记事里的国家是什么模样;他们会告诉你们那时的贫穷程度已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住的是茅屋,土地贫瘠……;连人畜糊口都不能保证。
将这幅图画与我们国家现在的模样比较一下:工人的工资翻来一番;住的是舒适的新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都有了令人满意的快速提高。这种令人愉悦的改变源于何时?源于何故?你们首先得和我一样承认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工业是一大好变化的源头。
——[美]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材料三 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抢劫。——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请探究:(1)分析材料一所示示意图,导致英国棉花输入量迅速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又是什么? (2)分析材料一所包含的最重要历史信息与材料二、材料三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来分析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4)根据上述探究,对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选择题- (共14题)
6.
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7.
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等。这堂课探究的主题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 B.古代欧洲文明 | C.封建时代的欧洲 | D.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
8.
“它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它”是
A.《罗马民法大全》 |
B.《汉谟拉比法典》 |
C.习惯法 |
D.《十二铜表法》 |
12.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其他地区;麦子、水稻、甘蔗、葡萄等则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段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使世界完全连成了一个整体 |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C.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 |
D.使美洲遭到残酷掠夺 |
13.
“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
A.煤炭资源缺乏 | B.劳动力较丰富 |
C.海外市场广阔 | D.追逐更大利润 |
14.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段材料反映了拿破仑
A.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 B.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
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 D.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
17.
“1630年,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巴巴多斯经济主要依靠烟草,多数种植者是来自欧洲的自由民和契约佣工……1680年,这时甘蔗成为巴巴多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非洲奴隶已是欧洲人的三倍。”巴巴多斯劳动力构成发生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 B.奴隶贸易的猖獗 |
C.工业革命的完成 | D.美国的独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