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1.
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两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虽然没有那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 ;那繁荣茂盛的绿, ;人们置身其间,会在不知不觉中充满年轻的激情和活力。正是因为如此,解体案绿叶无穷碧的夏日枫林更值得赞美。
① 透露着的却是一种苍劲的风骨
②涌动着的却是一种青春的朝气
③奔腾着的却是一股向上的力量
④展现着的却是一种优美的情韵
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虽然没有那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 ;那繁荣茂盛的绿, ;人们置身其间,会在不知不觉中充满年轻的激情和活力。正是因为如此,解体案绿叶无穷碧的夏日枫林更值得赞美。
① 透露着的却是一种苍劲的风骨
②涌动着的却是一种青春的朝气
③奔腾着的却是一股向上的力量
④展现着的却是一种优美的情韵
A.②① | B.②③ | C.③④ | D.④①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缺乏可与中国相媲美的文字系统,也没有中国的科举制度。这种文字系统提供了文化上持久的同一性,而这一科举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稳定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长安二年,始置武举。其制,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
——《新唐书》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四:(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地理志》
材料五:20世纪最伟大的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我国著名作家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请回答:
2.字词书写- (共1题)
7.
读下面这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哲人曾说:“màn(____________)舞于云端,不如贴地徐行。”生命的原本节奏,我想,应是缓慢平和的,似江之水chán chán(__________)流动;似舟上yú(_________)歌,黄昏之晓,余音niǎo niǎo(________),不绝如缕;似西藏古寺的向晚钟声,轻轻然,铿铿然。
哲人曾说:“màn(____________)舞于云端,不如贴地徐行。”生命的原本节奏,我想,应是缓慢平和的,似江之水chán chán(__________)流动;似舟上yú(_________)歌,黄昏之晓,余音niǎo niǎo(________),不绝如缕;似西藏古寺的向晚钟声,轻轻然,铿铿然。
3.诗歌鉴赏- (共1题)
8.
西归绝句(十二首之二)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
【小题1】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____________作用。
【小题2】一切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
【小题1】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____________作用。
【小题2】一切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
4.文言文阅读- (共2题)
10.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丙]
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①,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
注:①嶔崯:形容山高。
【小题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溯 __________ (2)东 _________
(3)去 __________ (4)悉 __________
【小题2】翻译。
(1)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甲]文从不同季节写三峡水的特点,可用[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来概括。
【小题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小题5】下列对甲乙丙三文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小题6】好的作家必定是一位调色高手。甲乙两文写景都讲究色彩搭配之美,请结合两文有关内容分别加以阐述。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丙]
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①,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
注:①嶔崯:形容山高。
【小题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溯 __________ (2)东 _________
(3)去 __________ (4)悉 __________
【小题2】翻译。
(1)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甲]文从不同季节写三峡水的特点,可用[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来概括。
【小题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小题5】下列对甲乙丙三文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 绘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甲文中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与乙文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都是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美景的。 |
B.甲乙丙三文都写到了“石”,都写出了山石高大巍峨的气势,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壮丽风姿。 |
C.甲文作者写山之高、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烘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正面描写,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
D.乙文作者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
5.名著阅读- (共1题)
11.
名著阅读
材料1 他是在红色区城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一一胡愈之
材料2 1936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这些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本书。
(1)材料中的“他”是谁?______________
(2)“他”写成的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 曾易名叫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1 他是在红色区城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一一胡愈之
材料2 1936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这些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本书。
(1)材料中的“他”是谁?______________
(2)“他”写成的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 曾易名叫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12.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今天(9月26日),宁波四眼碶小学,因为一张“国歌一响,全体小学生止步敬礼”的照片,而走红微博。
据宁波晚报报道,这张照片是网友发在微博上的。照片中,早晨上学时间,背着书包的小学生们陆陆续续走进校园,突然,校园的广播里国歌响起。这时,感人的一幕出现了:刚刚还跃动的孩子们,就像被摁下了暂停键,所有的小学生同时停住了脚步,齐刷刷地原地立正,面朝国旗的方向行注目礼和少先队礼。国歌结束,小学生们才又纷纷走向教学楼。

(1)请给此新闻拟一标题。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于_______________起实施国歌标准版本正式发布。(请填写年月日)。
今天(9月26日),宁波四眼碶小学,因为一张“国歌一响,全体小学生止步敬礼”的照片,而走红微博。
据宁波晚报报道,这张照片是网友发在微博上的。照片中,早晨上学时间,背着书包的小学生们陆陆续续走进校园,突然,校园的广播里国歌响起。这时,感人的一幕出现了:刚刚还跃动的孩子们,就像被摁下了暂停键,所有的小学生同时停住了脚步,齐刷刷地原地立正,面朝国旗的方向行注目礼和少先队礼。国歌结束,小学生们才又纷纷走向教学楼。

(1)请给此新闻拟一标题。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于_______________起实施国歌标准版本正式发布。(请填写年月日)。
7.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