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食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人体细胞中约含有氯化钠0.9%,一般成年人每日需氯化钠的量为4.5g~9g;
(1)某病人因食盐摄入量不足,需要补充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生理盐水,医生通过诊断需为他注射200g生理盐水,则该病人每天可补充食盐多少克?
(2)若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多少克?
(1)某病人因食盐摄入量不足,需要补充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生理盐水,医生通过诊断需为他注射200g生理盐水,则该病人每天可补充食盐多少克?
(2)若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多少克?
3.
为响应“健康生活”号召,小林和爸爸周末到郊外去钓鱼,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还观察到爸爸在钓鱼前要“试漂”来确定铅坠(铅坠由合金制成)的大小,尽量使“浮标”更灵敏,图是浮标和铅坠的位置示意图。若球形浮标的体积为15cm3,铅坠的密度为11g/cm3。(取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g=10N/kg)

(1)有经验的钓鱼者会使浮标体积的
浸入水中,此时浮标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小林看见爸爸有一种体积为0.5cm3的铅坠,如果使用这种铅坠,浮标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多大?(铅坠未接触池底,不计浮标的质量,不计钓线、鱼钩和鱼饵的体积及质量)

(1)有经验的钓鱼者会使浮标体积的

(2)小林看见爸爸有一种体积为0.5cm3的铅坠,如果使用这种铅坠,浮标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多大?(铅坠未接触池底,不计浮标的质量,不计钓线、鱼钩和鱼饵的体积及质量)
2.选择题- (共16题)
4.
北方冬天很冷,许多城市采用集中供应暖气的方法为居民供暖,住房中都设计安装了暖气片。为了通过对流加热空气,暖气片应该安装在
A.靠近天花板的墙上 | B.靠近地面的墙上 | C.房间的中央 | D.任何地方都可以 |
9.
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 10℃ |
B.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 10℃ |
C.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
D.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
12.
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小组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水的质量/g | 50 | 50 | 50 | 50 |
所取NaCl的质量/g | 15 | 20 | 25 | 30 |
剩余NaCl的质量/g | 0 | 2 | 7 | 12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50gNaC1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 |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
C.第一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
D.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
13.
一圆柱体先后放入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分别是F1和F2,则( )


A.ρ1>ρ2、F1>F2 |
B.ρ1<ρ2、F1<F2 |
C.ρ1<ρ2、F1=F2 |
D.ρ1>ρ2、F1=F2 |
14.
有一注射器容积为10毫升,0到10毫升刻度线的距离为8厘米。小明先把活塞推到底,再把注射器出药水的小孔封住,则他匀速拉出活塞时所用的力约为()
A.1.25牛 | B.12.5牛 | C.125牛 | D.1250牛 |
15.
由表可知,形成那曲与南京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势 B. 季风 C. 纬度位置 D. 海陆位置
地名 | 纬度 | 海拔(米) | 1月均温 | 7月均温 |
那曲(西藏) | 31°12′N | 4808 | ﹣12.6℃ | 9.0℃ |
南京(江苏) | 32°00′N | 8 | 2.4℃ | 27.8℃ |
A.地势 B. 季风 C. 纬度位置 D. 海陆位置
16.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人类亟须解决二氧化碳带来的温室效应,下列行为不能减缓温室效应的是()
A.城市建造居民区,工厂远离居民区 |
B.车辆实行单双号行驶 |
C.大力开发太阳能汽车代替普通汽车 |
D.每年三月全国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
17.
地球充满生命活力离不开那厚厚的大气层,下列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是()
A.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 |
B.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层 |
C.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
D.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 |
18.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下列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震、泥石流、滑坡属于气象灾害 |
B.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 |
C.冬、春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生洪涝灾害 |
D.夏季,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发台风灾害 |
3.填空题- (共11题)
20.
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气态”,下同)的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1.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若t1=20℃,则A物质的溶解性为_____(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2)将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如何变成不饱和溶液?_____(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3)t3℃时,欲用1000克水分别配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所加溶质的质量从大到小为________。
(4)A物质中含有少量B物质,可用___________方法提纯。

(1)若t1=20℃,则A物质的溶解性为_____(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2)将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如何变成不饱和溶液?_____(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3)t3℃时,欲用1000克水分别配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所加溶质的质量从大到小为________。
(4)A物质中含有少量B物质,可用___________方法提纯。
22.
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__________(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乙中溶液__________(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3.
下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体放出,试管A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试管B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两者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24.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用酒精灯加热烧瓶里的水,水沸腾后停止加热,并立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则水面上方气压会________(填“减小”、“增大”或“不变”,最后空相同),同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该现象说明了液体的________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减小而________。
(2)如图2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机翼模型a和b被固定在竖直方向,只能上下自由运动,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A、FB ,当相同的风速吹向飞机模型时,FA________FB(填“>”“<”或“=”);当风突然停止时,模型________(填“a”或“b”)将上升。

(1)如图1所示,用酒精灯加热烧瓶里的水,水沸腾后停止加热,并立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则水面上方气压会________(填“减小”、“增大”或“不变”,最后空相同),同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该现象说明了液体的________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减小而________。
(2)如图2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机翼模型a和b被固定在竖直方向,只能上下自由运动,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A、FB ,当相同的风速吹向飞机模型时,FA________FB(填“>”“<”或“=”);当风突然停止时,模型________(填“a”或“b”)将上升。
25.
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写出操作④的名称________。
(2)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________等仪器。该操作中玻璃棒要不停地搅拌,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填序号)。

(1)写出操作④的名称________。
(2)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________等仪器。该操作中玻璃棒要不停地搅拌,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
26.
科学课上,王老师利用传感器为同学们做“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演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装置中A、B、C三节直径不同的塑料管连接在一起,右端与吹风机的尾部相连,当用吹风机抽气时,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每个管子的气体总量相同,则细管内气体流速比粗管内气体流速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将三个气体压强传感器探头分别插入三节管中,传感器与电脑相连,打开吹风机抽气时,电脑屏幕如图乙所示,已知①②③三条图线分别对应粗细不同的三节管中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象可知:平稳流动的气体,流速大处压强________。图线③反映的是装置中________塑料管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选填“A”、“B”或“C”);
(3)当王老师将抽气的吹风机调换挡位后,图象中①②③三条图线出现了下移,由此可以判断三节管中气体的流速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1)装置中A、B、C三节直径不同的塑料管连接在一起,右端与吹风机的尾部相连,当用吹风机抽气时,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每个管子的气体总量相同,则细管内气体流速比粗管内气体流速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将三个气体压强传感器探头分别插入三节管中,传感器与电脑相连,打开吹风机抽气时,电脑屏幕如图乙所示,已知①②③三条图线分别对应粗细不同的三节管中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象可知:平稳流动的气体,流速大处压强________。图线③反映的是装置中________塑料管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选填“A”、“B”或“C”);
(3)当王老师将抽气的吹风机调换挡位后,图象中①②③三条图线出现了下移,由此可以判断三节管中气体的流速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27.
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都有一定的迎角(机翼轴线与水平气流的夹角),飞机飞行时的升力除了与机翼形状有关外是否还与迎角大小有关?为了研究这一间题,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利用电风扇、升力测力计、飞机模型,按图甲方式进行如下实验。

①闭合电风扇的开关,调节档位使其风速最大,并使飞机模型的迎角为0°,记录测力计的示数。重复5次实验并计算升力平均值。
②改变迎角大小,使其分别为5°、10°、15°、20°,重复步骤①。
③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升力与迎角的关系”如图乙。
(1)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小明若要进一步研究“飞机的升力与其飞行速度的关系”.利用现有器材,如何操作可以模拟飞机不同的飞行速度?________。

①闭合电风扇的开关,调节档位使其风速最大,并使飞机模型的迎角为0°,记录测力计的示数。重复5次实验并计算升力平均值。
②改变迎角大小,使其分别为5°、10°、15°、20°,重复步骤①。
③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升力与迎角的关系”如图乙。
(1)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小明若要进一步研究“飞机的升力与其飞行速度的关系”.利用现有器材,如何操作可以模拟飞机不同的飞行速度?________。
28.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可谓神乎其神。请你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g取10牛/千克)

(1)诸葛亮乘夜黑雾大,率领一大队草船驶向曹营。曹营中的士兵以为有敌来袭,拼命的向草船射箭。此时,诸葛亮的草船受到水的浮力将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诸葛亮能够借箭成功,主要还利用的大雾,使曹操恐怕有埋伏,不敢出兵。他曾说过“亮已于三日前算定今天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诸葛亮描述的是赤壁三日后的天气情况,下列成语中哪个不是描述天气的(____)
(3)当草船排开水的体积为5m3时,船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牛。

(1)诸葛亮乘夜黑雾大,率领一大队草船驶向曹营。曹营中的士兵以为有敌来袭,拼命的向草船射箭。此时,诸葛亮的草船受到水的浮力将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诸葛亮能够借箭成功,主要还利用的大雾,使曹操恐怕有埋伏,不敢出兵。他曾说过“亮已于三日前算定今天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诸葛亮描述的是赤壁三日后的天气情况,下列成语中哪个不是描述天气的(____)
|
(3)当草船排开水的体积为5m3时,船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牛。
29.
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研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多少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①在量筒中加入水,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的刻度。
②把系有细线的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铁块的重力。
③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里,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④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升高后的刻度。
⑤计算铁块排开水的体积。求出铁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实验过程中, 小组同学发现设计的表格中缺少一项, 该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完整后, 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实验后,该组同学进行了反思:
(1)量筒中不能加入太多的水, 否则无法直接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2)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不可靠, 理由是___________。

①在量筒中加入水,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的刻度。
②把系有细线的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铁块的重力。
③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里,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④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升高后的刻度。
⑤计算铁块排开水的体积。求出铁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实验过程中, 小组同学发现设计的表格中缺少一项, 该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完整后, 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实验后,该组同学进行了反思:
(1)量筒中不能加入太多的水, 否则无法直接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2)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不可靠, 理由是___________。
A.没有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
B.没有换用其它液体进行实验 |
C.没有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16道)
填空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