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共6题)
(1)“鼎”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②大;③正当,正在。“鼎力相助” 中“鼎”的意思是(____),“鼎盛”中“鼎”的意思是(____),“人声鼎沸”中“鼎”的意思是(____)。
(2)“泰”是(____)结构的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再查音节(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再查(____)画,组词(_____)。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_______ 或: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完全:_________
彻底:_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1.人总是要死的,但__________。
2.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_______;替______,替________,就比_______。
3.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________,要_______,要_______。
1.我们(______)有缺点,(______)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2.(______)你说得对,我们(______)改正。
3.(______)我们是为人民而死,(______)死得其所。
4.(______)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______)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牺(______) 彻(______) 迁(______) 炊(______) 悼(______)
洒(______) 沏(______) 歼(______) 饮(______) 掉(______)
2.现代文阅读- (共2题)
张思德的故事
一个冬天的早晨,张思德起床以后,看到哑巴炊事员老王担水上山很吃力。他到了伙房,搬过来一个榆木疙瘩,扶老王坐下,伸手就给他脱鞋。老王没拦住,鞋被脱下来了,那一双脚上裂了好几条大口子,渗着血。
张思德烧了一盆热水,替老王把脚洗干净,涂上一些猪油,又把自己的毛袜子给他穿上。第二天,张思德从老乡那里打听到一个土方:把土豆捣成糊糊涂在口子上,可以治冻疮。于是,他一连几天,给老王洗脚,涂土豆糊糊,直到口子完全好了为止。
( )粮食不足,( )战士们饭都吃不饱。通信班大都是年青人,经常走远路外出送信,饭量都比较大。为了让大家多吃一些,每次张思德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
一次、两次同志们没有注意,时间一长,张思德的这个秘密就被发现了。
一个星期天,张思德跑出去几十里地,从一个水坑里捞来一些小鱼。没有油,他就用火烤好,让大家会顿餐。大家吃得正香,他又要去打水,这回水桶让副班长先拿走了,他只好转身回来。自己碗里不知道谁给放了几个黑面馍馍,他明白了,这是同志们想让他多吃一些。他故意细嚼慢咽,好半天才吃了半个馍馍,剩下的放回盆里,刚要走开,被战士小韩一把拉住了。“班长,你别再瞒着我们了,我们都知道了。”“我吃饱了。”小韩把张思德拽回来,把那几个馍馍硬塞给他说:“班长,咱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不要一个人饿着肚子,省下让我们吃。”张思德见实在推不开了,就把几个馍馍掰成12份,全班每人一份,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小题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小题2】找出描写张思德为老王治冻疮的动作的词语,并写下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这篇短文写了张思德的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张思德是个什么样的同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小题1】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此句和后面三句是_________关系。【小题2】本段话采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
①道理论证 ②引用论证 ③对比论证 ④举例论证
【小题3】“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结合背景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面诗句没有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的一项是( )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3.信息匹配- (共1题)
-
【1】题量占比
填空题:(6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信息匹配:(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