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值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
(2)甲地天气情况是 ,乙地空气呈垂直 。
(3)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甲代表 (填“城区”或“郊区”), 乙代表 (填“城区”或“郊区”)。
(4)判断甲、乙两地昼夜温差大小差异,并说明理由。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值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
(2)甲地天气情况是 ,乙地空气呈垂直 。
(3)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甲代表 (填“城区”或“郊区”), 乙代表 (填“城区”或“郊区”)。
(4)判断甲、乙两地昼夜温差大小差异,并说明理由。
2.
读“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①②③④之间的四条线段上添画箭头,表示大洋环流的流向。
(2)如果此图表示太平洋的洋流模式图,图中洋流的名称为:A ;B 。
(3)如果此图表示太平洋,图中①②③④海区能形成大渔场的是 (填数码)。该渔场名称是 ,形成原因是 。
(4)洋流C从性质看属于 流。

(1)在图中①②③④之间的四条线段上添画箭头,表示大洋环流的流向。
(2)如果此图表示太平洋的洋流模式图,图中洋流的名称为:A ;B 。
(3)如果此图表示太平洋,图中①②③④海区能形成大渔场的是 (填数码)。该渔场名称是 ,形成原因是 。
(4)洋流C从性质看属于 流。
3.
下图为地中海沿岸某地地质构造与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M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__;该处地形形成的原因为____________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循环,图中B环节是____________。
(3)在图中C环节的参与下,①处的____________岩可转化为② 处的____________岩,这种地质作用属于____________ (内、外)力作用。
(3)N地河流水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________,此地此时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
(5)假设图中所示地区为印度及其沿海地区,则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量最大季节的风是____________季风(填西南或东北),此季风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M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__;该处地形形成的原因为____________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循环,图中B环节是____________。
(3)在图中C环节的参与下,①处的____________岩可转化为② 处的____________岩,这种地质作用属于____________ (内、外)力作用。
(3)N地河流水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________,此地此时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
(5)假设图中所示地区为印度及其沿海地区,则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量最大季节的风是____________季风(填西南或东北),此季风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左图)和某地剖面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方框内的地理事物:甲是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__。
(2)写出左图中数码所表示的地质作用名称:①____________作用,③____________作用。图甲中______(填数码)可表示花岗岩的形成
(3)右图中A地貌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____地区(填方位)。F是流动沙丘,其成因主要是受____________作用。
(4)图乙中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

(1)左图中方框内的地理事物:甲是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__。
(2)写出左图中数码所表示的地质作用名称:①____________作用,③____________作用。图甲中______(填数码)可表示花岗岩的形成
(3)右图中A地貌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____地区(填方位)。F是流动沙丘,其成因主要是受____________作用。
(4)图乙中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36题)
6.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小题1】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º~10ºN盛行下沉气流 |
B.10ºN~20ºN盛行东南风 |
C.20ºN~30ºN盛行西北风 |
D.30ºN~40ºN盛行西南风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
7.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在图中的两幅海水等温线图中,虚线表示洋流,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小题2】如果②洋流在大西洋中,有可能是 ( )

【小题1】在图中的两幅海水等温线图中,虚线表示洋流,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 B.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 |
C.①②均向北流动 | D.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
A.本格拉寒流 | B.巴西暖流 |
C.东澳大利亚暖流 | D.加那利寒流 |
8.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小题2】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本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

【小题1】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①② | B.②⑤ |
C.③⑤ | D.③⑥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9.

【小题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
A.增强a辐射 | B.增强b辐射 | C.增强c辐射 |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
10.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
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小题2】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
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
C.ABCD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速度减为0 |
11.
下图为“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70年代太阳黑子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太阳黑子活动增多的年份( )
【小题2】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一般是指( )

【小题1】太阳黑子活动增多的年份( )
A.耀斑频繁爆发 |
B.两极同时出现极光 |
C.全球降水增多 |
D.地球磁场增强 |
A.太阳黑子数由最多到最少的平均间隔时间 |
B.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同一地点所间隔的时间 |
C.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间隔时间 |
D.太阳活动极大年到下一次太阳活动极小年的间隔时间 |
14.
我国古代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句中导致“霜飞晚”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下列诗句中描写景象与风力侵蚀作用有关的是( )
【小题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句中导致“霜飞晚”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削弱作用增强 | B.大气保温作用减弱 |
C.地面辐射减弱 | D.大气逆辐射增强 |
A.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
B.峭壁飞来锦水滨,仙人洞壑捧星辰。(明•王继芳《锦石崖》) |
C.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D.穿山透石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清•冯云山《咏瀑布》 |
15.
下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如果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此时④地吹( )
【小题2】图中下列地区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小题3】若图中②、④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

【小题1】如果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此时④地吹( )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A.①处 | B.②处 |
C.③处 | D.④处 |
A.纬度位置不同 | B.经度位置不同 |
C.大气环流不同 | D.下垫面状况不同 |
16.
下图分别是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统计图,折线代表气温,柱状代表降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地为( )
【小题2】乙地最可能在( )

【小题1】甲地为( )
A.热带草原气候 |
B.热带季风气候 |
C.亚热带季风气候 |
D.温带季风气候 |
A.30°~40°的大陆西岸 |
B.25°~35°的大陆东岸 |
C.40°~60°的大陆东岸 |
D.40°~60°的大陆西岸 |
19.
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B处的风向是( )
【小题2】在气压带A控制下的赤道附近地区,其气候特征是终年( )

【小题1】图中B处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 B.西南风 |
C.东南风 | D.西北风 |
A.高温多雨 | B.炎热干燥 |
C.温暖干燥 | D.温和湿润 |
20.
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a、b、c、d为不同的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点的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
【小题2】若a、b、c、d为不同的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小题1】若a、b、c、d为不同的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点的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
A.乙→甲→丙→丁→乙 | B.丁→丙→甲→乙→丁 |
C.乙→甲,丙→丁 | D.甲→乙→丁→丙→甲 |
A.甲>乙>丙>丁 | B.甲>乙>丁>丙 |
C.乙>甲>丁>丙 | D.乙>甲>丙>丁 |
21.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图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小题2】联系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并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 )
【小题3】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 )

【小题1】在图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蒸发 | B.地表径流 |
C.降水 | D.水汽输送 |
A.大洋环流 | B.水循环 |
C.大气环流 | D.岩石圈物质循环 |
A.板块内部 | B.海洋内部 |
C.板块交界处 | D.大陆内部 |
23.
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
【小题2】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 )

【小题1】图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
A.吐鲁番盆地、雅丹地貌 | B.天山山脉、沙丘地貌 |
C.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 | D.雅丹地貌、沙丘地貌 |
A.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
C.流水堆积、风力堆积 | D.风力侵蚀、风力堆积 |
24.
下图是美国宇航局网站公布的一张火星北极新月形沙丘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地区盛行的火星风风向为( )
【小题2】下列地区易形成图示地貌的是( )

【小题1】图示地区盛行的火星风风向为( )
A.甲吹向丙 | B.乙吹向丁 |
C.丙吹向甲 | D.丁吹向乙 |
A.沙质海滩 | B.塔里木盆地 |
C.黄土高原 | D.云贵高原 |
25.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B处的正确叙述是( )
【小题2】下列地貌的地质构造与图中A处一致的是( )

【小题1】关于图中B处的正确叙述是( )
A.内力作用形成的向斜 | B.外力作用形成的背斜 |
C.内力作用形成的断层 | D.内力作用形成背斜后,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 |
A.喜马拉雅山 | B.华山 |
C.渭河平原 | D.安第斯山 |
26.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下列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②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③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
④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板块张裂的结果

【小题1】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实线边界代表两个板块在背向运动,是板块的消亡边界 |
B.图中A板块和C板块基本都是由海洋组成的 |
C.安第斯山是由图中E板块和F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 |
D.位于B板块和D板块之间的地中海面积在逐步扩大 |
①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②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③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
④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板块张裂的结果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7.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地区花岗岩出露地表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甲、乙、丙、丁四地中,与云山地质构造类型相同的是( )
【小题3】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开凿公路隧道的是( )

【小题1】图示地区花岗岩出露地表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抬升,缺少沉积岩形成条件 | B.上覆页岩等遭受风化、侵蚀 |
C.森林大量砍伐,地表结构遭破坏 | D.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28.
2017年5月24日,中国科学家针对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宜良红石崖虫的一项研究表明,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三叶虫属于( )
【小题2】三叶虫灭绝的地质年代为( )
【小题1】三叶虫属于( )
A.原始鱼类 | B.古老的两栖类 |
C.爬行动物 | D.无脊椎动物 |
A.元古代末期 | B.古生代末期 |
C.古生代早期 | D.新生代早期 |
29.
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2】对①、②两种土壤的判断,正确的是( )

【小题1】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和地质 | B.气候和岩石 |
C.气候和生物 | D.成土母质 |
A.①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青藏高原 |
B.②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 |
C.①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海南岛中部 |
D.②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
30.
对野象生活习性的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读“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
31.
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土母质就是土壤 |
B.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分 |
C.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则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 |
D.成土母质需进一步发育才能形成土壤,故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并无关系 |
32.
近年来,浙江省安吉县因种植茶树经济效益高,部分农民开垦坡地毁林种茶,导致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安吉县毁林种茶导致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体现了( )
【小题2】毁林种茶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小题1】安吉县毁林种茶导致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体现了( )
A.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C.地理要素间的开放性 |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
A.蒸发量增加 | B.降水量增多 |
C.地下径流增多 | 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
33.
下列有关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土壤都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 |
B.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的特征 |
C.人们长期使用化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
D.生物和气候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
35.
【小题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小题2】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在山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古生代 三叶虫 | B.中生代 恐龙 |
C.新生代第三纪 哺乳类 | D.新生代第四纪 人类 |
A.温热的草原地区 | B.温暖广阔的浅海 |
C.温热的森林地区 | D.干旱的陆地环境 |
37.
盐度是衡量海水性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请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海水的盐度是指( )
【小题2】红海盐度为世界最高的原因有( )
【小题1】海水的盐度是指( )
A.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 | B.1000克海水中所含氯化镁、氯化钠的总量 |
C.1000克海水中所含氯化钠的总量 | D.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物的总量 |
A.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 B.几乎无陆上淡水注人 |
C.有暖流经过 | D.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
38.

【小题1】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 )
【小题2】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矿物质克数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 )
A.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 |
B.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
C.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
D.由南北纬4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 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
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
39.

【小题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
B.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
A.增强a辐射 | B.增强b辐射 |
C.增强c辐射 |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
40.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北半球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北半球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30°~40°盛行西南风 | B.10°~20°盛行东南风 |
C.20°~30°盛行西北风 | D.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
3.选择题- (共7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36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