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我国古代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句中导致“霜飞晚”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削弱作用增强
B.大气保温作用减弱
C.地面辐射减弱
D.大气逆辐射增强
【小题2】下列诗句中描写景象与风力侵蚀作用有关的是( )
A.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B.峭壁飞来锦水滨,仙人洞壑捧星辰。(明•王继芳《锦石崖》)
C.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D.穿山透石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清•冯云山《咏瀑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8-12 11:02: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高处不胜寒”是由于高处空气稀薄,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少,所以气温较低。( )
同类题2
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1)从波长长短的角度来说,左图中,编号①为__________辐射
(2)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由于大气削弱作用中的__________作用
(3)右图中,B层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风、云、雨、雪等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右图中的_______层(填字母)
(4)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请结合《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这一节内容谈谈为什么“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
同类题3
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小
同类题4
下列左表为“西安市11月12日、13日气温变化”,右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日期
最高温
(℃)
最低温(℃)
11.12
10
1
11.13
8
4
【小题1】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与11月12日夜晚相比,11月13日西安市夜晚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同类题5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夏季我们到峨眉山避暑是因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来自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春季晴朗的夜晚,东北地区的农民在地关焚烧秸秆以防霜冻,其主要原理是增加
A.①
B.②
C.③
D.④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