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995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4

1.综合题(共3题)

1.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改变。
材料一 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A)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种值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__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 。
(2)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原因。
(3)你对东北地区停止开垦湿地持什么看法?说出你的理由。
2.
读广东省地形示意图,结合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8~2004年广东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表。
构成比例
行业名称   
增加值构成(%)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新兴产业:电子、电气、机械、石化
35.4
40.1
41.1
传统产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
23.8
20.6
15.24
潜力产业:森工造纸、医药、汽车
2.0
4.6
6.65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大省,目前却成为我国粮食主要输入地区之一。现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形成荔枝、龙眼、花卉等生产和出口基地;粤西形成了6.7万公顷早熟荔枝、3.3万公顷香蕉、2万公顷菠萝、10万公顷蔗糖、10万公顷北运菜基地;粤东的名茶、沙田柚也有几万公顷之多;粤北则大规模种植烟草、杂粮、药材等。
(1)阅读材料,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广东省目前种植业生产发生了变化,简述其产生的理由。
(2)阅读1998~2004年广东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表,描述广东省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3)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
31 .读“西北地区荒漠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体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东西差异的地理事物
地区
A盆地南缘的绿洲
B地
C地
D地
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

不合理开矿
治理对策
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多途径解决生活能源问题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生态退耕

 
;②    
(2)写出图示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及治理对策。
(3)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单选题(共10题)

4.
“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 ”及“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小题2】该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B.酸雨危害C.水土流失D.大气污染
【小题3】【小题4】关于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方式多样化,科学合理B.主要用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C.主要用作饲料,综合利用率高D.主要用作生活燃料,使用效率低
5.
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反映出
A.同一植被覆盖度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B.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
【小题2】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合理利用水资源B.设置沙障固沙C.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D.小流域综合治理
6.

   下图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示意图”。图中M地是水草丰富的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20世纪初期以前是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其显著的特点是西部土地的不断开发和耕地面积的急剧增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专门化,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

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历史上开发M地区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有    (  )
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③夏季土壤盐碱化严重 
④土壤板结与酸化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小题2】胡佛水坝是美国综合开发科罗拉多河水资源的一项关键性工程,有关胡佛水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施工困难
B.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时易破坏生态环境
C.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
D.水坝只有发电功能,防洪、航运、供水功能不明显
7.
根据国务院批复,我国将规划发展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经济区,及澳门横琴地区、中部崛起地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区等经济区域。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整体性B.开放性C.差异性D.阶段性
【小题2】图中各大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A.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构
C.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小题3】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区域内的发展还必须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B.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C.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D.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8.
下图表示利用GIS信息技术绘制耕地农作物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度增大而增大)曲线,通过描述一年23个时相表现的植被覆盖度变化反映作物从播种、出苗、抽穗到成熟收割时NDVI 的变化过程。据此回答各题。

【小题1】以上四图为某省耕地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四种类型,则该省可能位于
A.辽宁省B.宁夏回族自治区
C.河北省D.浙江省
【小题2】图中农业复种指数最高的可能为
A.a图B.b图C.c图D.d图
9.
下表是四川省某山区县1961年和2005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961年
2005年
耕地面积(km2)
400
521
森林面积(%)
36. 79
20.46
气温年较差(℃)
24.1
27.6
年降水量(mm)
1 369
1 087
雨季地表径流(亿m3)
7.1
8.2
水土流失面积(km2)
61
108
粮食总产量(万吨)
9.6
11.9
人口(万人)
41.5
60.1
 
【小题1】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A.人均耕地面积B.人均森林面积
C.人均粮食产量D.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小题2】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C.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D.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面积加大
【小题3】与黄土高原相比,该县因水土流失在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损失高的原因是
①降水变率大 ②土质疏松 ③土层较薄 ④人口密度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0.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B.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C.经济腹地较小 企业间过度竞争
D.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小题2】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化水平B.用地紧张C.经济发展水平D.人口数量
11.
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①劳动力价格较低②土地价格较低③长江“黄金水道”④经济基础雄厚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小题2】产业转移对“长三角”的影响是  
①利于产业升级换代 ②利于环境质量改善
③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④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2.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小题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技术水平高.B.市场规模大
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
【小题3】【小题4】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13.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题。

【小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处于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小题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小题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劳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3.选择题(共5题)

14.

形近字组词

埋{#blank#}1{#/blank#}      理{#blank#}2{#/blank#}

摇{#blank#}3{#/blank#}      遥{#blank#}4{#/blank#}

15.

形近字组词

埋{#blank#}1{#/blank#}      理{#blank#}2{#/blank#}

摇{#blank#}3{#/blank#}      遥{#blank#}4{#/blank#}

16.使用容量瓶配置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用天平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

②用量筒量取所需浓溶液时,仰视刻度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⑤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17.使用容量瓶配置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用天平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

②用量筒量取所需浓溶液时,仰视刻度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⑤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18.使用容量瓶配置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用天平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

②用量筒量取所需浓溶液时,仰视刻度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⑤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