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0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_______,B______;省会名称:C_______,D________。
(2)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___________,水土流失是形成这一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水土流失的危害是_______。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有: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3)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_______,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治理中要采用________措施、________措施和________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
“十一五”以来,陕西省黄河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 345.3平方千米,陕北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绿色向北挺进了400千米。
(1)把下列选项填到图中对应空格中。
①平整土地;②修水平梯田;③蓄水保土;④发展多种经营;⑤贮水拦沙;⑥改善生产条件。

(2)图中所列内容是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综合治理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治理措施和对应的治理目的进行连线。
A.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①开发水能,加强灌溉,调蓄水源 |
B.调整产业结构 ②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
C.建设分洪、蓄洪区 ③便利航运和防洪 |
D.建设水利枢纽 ④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 |

(1)对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景观的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多选)
A.①山南侧的高寒草原上,常见成群的骆驼在觅食 |
B.②山南侧戈壁、沙漠广布 |
C.③山北侧水乡泽国、河网密布、沃野千里 |
D.④山东侧秋季稻谷飘香 |
(3)甲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乙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对乙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应如何进行综合治理?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 “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主要发生在________丘陵地区,它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据中科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遥感调查计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1 000吨/平方千米的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黑色柱状部分代表不同省区土壤侵蚀强度大于500吨/平方千米的侵蚀面积。

(1)指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山西省土壤侵蚀面积较大的自然原因。
(3)比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在防治水土流失作用中的差异。
材料一 如图为我国贵州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一月份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

材料二 石漠化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地表植被遭破坏,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等土地退化现象。贵州是我国西南石漠化面积最大的省区。下表是对材料一所示地区的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

材料三 科研小组为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设计如下生产布局模式图

(1)由材料二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土壤肥力的关系是________。导致图示区域石漠化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
(2)该地因土地石漠化产生的关联性地质灾害有________和________。
(3)材料三图中村庄修建沼气池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壤分布区发生的土地荒漠化问题,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 “红色荒漠”形成机制示意图。

(1)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3)填表比较:南方地区的“红色荒漠”问题与我国其他地区生态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800~1 600 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见图甲。
材料二 见图乙。
材料三 见图丙。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___;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_______。
(3)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影响有________。(多选)
A.植物种类增加 | B.土壤肥力降低 |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
材料1: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2: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3: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_______以上地区。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______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___。
(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
(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2.单选题- (共15题)

【小题1】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 B.等高线基本平行 |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
A.形态 | B.土壤类型 | C.坡向 | D.物质组成 |
A.黄土高原地处内陆,降水较少,季节变化也较小 |
B.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东部季风区的中纬度地带,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高原向山地过渡的区域 |
C.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
D.黄土高原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主要属于地形雨 |


【小题1】下图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A.水平梯田 | B.坡式梯田 | C.隔坡梯田 | D.反坡梯田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 B.修筑难度小 |
C.利于机械化耕作 | D.便于灌溉施肥 |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 B.风蚀作用 | C.水蚀作用 | D.沉积作用 |
A.破坏植被 | B.过度放牧 | C.开山取石 | D.环境污染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 D.彻底退耕还林 |

【小题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 B.②①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① |
A.地表起伏增大 | B.河流含沙量增大 |
C.土壤质地变差 | D.植被条件变差 |

【小题1】下列有关石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石漠化是逐渐形成沙漠景观的过程 |
B.石漠化常与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
C.人地矛盾是治理石漠化最大的难题 |
D.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 |
A.不合理耕作 |
B.过度樵采 |
C.过度放牧 |
D.无序工程建设 |
A.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
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
C.积极改造耕作粗放的中低产田 |
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
【小题1】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
A.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现代以人为因素为主 |
B.史前及现代都以自然因素为主 |
C.史前及现代都以人为因素为主 |
D.史前以人为因素为主,现代以自然因素为主 |
①稳定和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②土地表土流失,土壤肥力衰竭
③林草植被遭破坏,林草种源能再生 ④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
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
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
D.人类只能减轻或者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 |
A.保护土地资源 | B.保护生态环境 |
C.提高粮食总量 | D.提高粮食单产 |
A.开垦草场 | B.毁林开荒 | C.陡坡开荒 | D.缓坡修梯田 |
A.水土流失 | B.土地盐渍化 | C.土地沙漠化 | D.气候变暖 |
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甲地打坝淤地 ②乙处整修梯田 ③丙处修建水库 ④丁处平整土地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a | B.b | C.1020米等高线 | D.1010米等高线 |

【小题1】上述材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
D.人口增长过快 |
①植被破坏严重 ②夏秋季节多暴雨 ③土质疏松 ④地形坡度大 ⑤过度开垦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③⑤ |
A.易形成沙尘暴 | B.物种锐减或灭绝 |
C.淤积河湖,加剧洪涝 | D.土地肥力上升 |
A.抓好川、塬地、坝地和缓坡梯田的建设,全部发展水稻种植业 |
B.大力植树造林,保护和恢复植被,走生态农业道路 |
C.全面退耕还林,全部发展畜牧业 |
D.以水产业为龙头,发展灌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以贸工农一体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小题1】图中所示应为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 B.黄土高原 |
C.华北平原 | D.内蒙古高原 |
A.地表破碎,千沟万壑 |
B.地表崎岖,岩石祼露、沙漠化 |
C.土壤贫瘠,形成红色荒漠 |
D.植被稀少,广布沙质和砾质荒漠 |
A.地表长期风化的结果 |
B.流水的冲积作用造成的 |
C.风力沉积的结果 |
D.内力作用的结果 |
【小题1】黄河第九次调水调沙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 )
A.黄河正值汛期,有充足的水量 |
B.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作好准备 |
C.夏季是旅游旺季,利于游客观赏黄河一泻千里、惊涛拍岸的奇观 |
D.下游泥沙淤积最严重,冲沙减淤的效果最佳 |
A.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 |
B.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 |
C.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
D.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 |

【小题1】对三种方案的评价准确的是
A.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 B.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
C.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 | D.C方案更有利于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 |
A.黄土高原 | B.江汉平原 |
C.四川盆地 | D.两广丘陵 |
3.选择题- (共6题)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C:y=ax2+bx+c与x轴相交于A,B两点,顶点为D(0,4),AB=4 ,设点F(m,0)是x轴的正半轴上一点,将抛物线C绕点F旋转180°,得到新的抛物线C′.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0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