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2暑期衔接复习卷: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4752

试卷类型:假期作业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两幅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风貌的照片:图一为20年代初的女学生打扮,图二为30年代一些上海男子在与洋人的交往中的合影。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1939年建成的位于上海的“马勒住宅”,是挪威式建筑(图三)。当今上海的西菜馆名气最大的要数陕西南路上的“红房子西菜馆”(图四)。

图三    图四
(1)从图一、二人物的服饰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能说明什么?
(2)材料二涉及到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哪些方面?
(3)结合两组材料,说说近代中国出现的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

2.单选题(共7题)

2.
1894年7月2日,一商行在《天津早报》中登有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此广告反映出
A.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C.报纸功能出现刊登广告的新变化
D.物质生活的变化
3.
下图反映的是19世纪末上海西餐馆“一品香”内,男女客并坐品尝西餐的情景。下列有关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上海人的饮食习惯发生变化
②男女平等意识增强
③上海人的生活方式被西方同化
④图中现象与“西学东渐”有较大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
历史照片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脚步,是再认、再现历史的宝贵资料。下图所示是上海《从杨树浦到外滩的3路电车》的照片,对照片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有

①上海已出现了城市公共交通
②上海的电车极有可能是引自西方国家
③该照片的拍摄不会早于20世纪初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5.
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B.服饰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为主流
C.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D.尊孔复古盛行,服饰呈现多样化
6.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m1905.com/.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A.这一年电影诞生后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7.
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8.
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词汇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
B.“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D.“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