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汉冶萍公司和八幡制铁所为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重要钢铁企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张之洞从1890年至1896年4月,先后动用官款达5829629两(包括投产后亏损额)。这批巨款除由清政府拨给部分外,其余全部由张之洞东拉西凑各地方官款予以弥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库空如洗,无力顾及新式工业的需要,加之各省又分摊着战后赔款负担,再也没有余力接济汉阳铁厂的经费。1908年,经清政府农工部注册批准,盛宣怀将“官督商办”的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冶萍公司),正式开启了汉冶萍公司“商办”时期。1913年,汉冶萍公司与日本签订了1500万日元的借款合同,以扩大生产为目的的大冶铁厂工程相继开工。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债务关系,不得不受制于日本。重息借日债,年年积累,愈欠愈增。从此以后,日本牢牢地掌握了汉冶萍公司,使汉冶萍公司陷入不能独立发展的困境,相反却大大地促进了日本钢铁工业的发展,日本官营的八幡制铁所历次扩建计划就是以从汉冶萍掠夺的铁矿石和生铁原料为依据来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钢铁价格猛涨,而汉冶萍公司因为契约的柬缚,致使销售日本的铁矿石和生铁的价格不能提高,坐失发展的良机,从此一蹶不振。再加上国内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爆发,内忧外患,汉冶萍公司终因巨债缠身,入不敷出,至1948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组成的汉冶萍公司清理委员会接收为止,既不产铁,也不产钢,从而结束了58年(1890-1948年)的历史。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冶萍公司和日本八幡制铁所建立初期的共同特点,分析两家企业命运成败差异的原因。
材料一 张之洞从1890年至1896年4月,先后动用官款达5829629两(包括投产后亏损额)。这批巨款除由清政府拨给部分外,其余全部由张之洞东拉西凑各地方官款予以弥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库空如洗,无力顾及新式工业的需要,加之各省又分摊着战后赔款负担,再也没有余力接济汉阳铁厂的经费。1908年,经清政府农工部注册批准,盛宣怀将“官督商办”的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冶萍公司),正式开启了汉冶萍公司“商办”时期。1913年,汉冶萍公司与日本签订了1500万日元的借款合同,以扩大生产为目的的大冶铁厂工程相继开工。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债务关系,不得不受制于日本。重息借日债,年年积累,愈欠愈增。从此以后,日本牢牢地掌握了汉冶萍公司,使汉冶萍公司陷入不能独立发展的困境,相反却大大地促进了日本钢铁工业的发展,日本官营的八幡制铁所历次扩建计划就是以从汉冶萍掠夺的铁矿石和生铁原料为依据来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钢铁价格猛涨,而汉冶萍公司因为契约的柬缚,致使销售日本的铁矿石和生铁的价格不能提高,坐失发展的良机,从此一蹶不振。再加上国内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爆发,内忧外患,汉冶萍公司终因巨债缠身,入不敷出,至1948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组成的汉冶萍公司清理委员会接收为止,既不产铁,也不产钢,从而结束了58年(1890-1948年)的历史。
——摘编自周建华《汉冶萍公司历史上的三次变革》
材料二 八幡制铁所创立以来的政府投资单位:日元项目 | 金额 | 备注 |
创立工事费 | 19936810 | 1896年,最初预算为409万日元 |
临时事件费 | 4786825 | 日饿战争时期的军需设备投资 |
第一期扩张费(1906年起) | 10880000 | 为期3年,1906年议会批准,1909年竣工 |
第二期扩张费(1911年起) | 16150029 | 为期5年,1911年议会批准1239万日元, 1915年追加经费,次年竣工 |
第三期扩张费(1916年起) | 71930838 | 为期6年,1916年预算8451万日元,延至 1929年工 |
赈灾费 | 900000 | 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复兴费用 |
若松筑港补助费 | 50000 | 1899年通过 |
设置运转资本支出金 | 4500000 | |
预备金等支出(截至1924年) | 957382 | |
合计 | 130541884 | |
——李海涛《清末民初汉冶萍公司与八幡制铁所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治萍公司建立的原因和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冶萍公司和日本八幡制铁所建立初期的共同特点,分析两家企业命运成败差异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材料
时间 | 西方 | 中国 |
19世纪中后期 |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拓展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 “天朝上国”败给蛮夷“小邦”,部分士大夫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 中国出现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主张变革中国政体,实行民主政治;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中国思想界掀起新文化运动 |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朝建立前,即开始制定律令,成律285条、令145条,于洪武元年(1368年)颁行。洪武六年(1374年),在此基础上颁行《大明律》30卷,606条。此后又反复增删修订,于洪武三十年(1397年)重颁《大明律》30卷,460条,成为定稿。重颁《大明律》的篇目由《唐律》十二篇改为七篇,依次为《名例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
位居“十恶”前列的谋反、谋大逆之罪,唐律规定犯者斩,其父及年十六岁以上者绞,其余亲属不处死。明律则把犯者凌迟处死,亲族男子如祖、父、伯叔父、兄弟、子、侄、孙、不限籍异同,以及异姓同居之人,但年十六以上一律处斩。唐律对此类大罪注意区分情节,如“口陈欲反之言,心无真实之计”及“词理不能动众,威力不能服人”之类,皆适当从轻处理,明律则无此区别。又如私铸铜钱之罪,唐律流三千里,明律则论绞。不过有关典礼、风俗、教化等虽危害政权、社会,但并不严重的犯罪行为,明律量刑比唐律为轻。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明律》制定的影响。
材料明朝建立前,即开始制定律令,成律285条、令145条,于洪武元年(1368年)颁行。洪武六年(1374年),在此基础上颁行《大明律》30卷,606条。此后又反复增删修订,于洪武三十年(1397年)重颁《大明律》30卷,460条,成为定稿。重颁《大明律》的篇目由《唐律》十二篇改为七篇,依次为《名例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
位居“十恶”前列的谋反、谋大逆之罪,唐律规定犯者斩,其父及年十六岁以上者绞,其余亲属不处死。明律则把犯者凌迟处死,亲族男子如祖、父、伯叔父、兄弟、子、侄、孙、不限籍异同,以及异姓同居之人,但年十六以上一律处斩。唐律对此类大罪注意区分情节,如“口陈欲反之言,心无真实之计”及“词理不能动众,威力不能服人”之类,皆适当从轻处理,明律则无此区别。又如私铸铜钱之罪,唐律流三千里,明律则论绞。不过有关典礼、风俗、教化等虽危害政权、社会,但并不严重的犯罪行为,明律量刑比唐律为轻。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明律》制定的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中期……一批公共卫生改革的先驱者开始在民间展开各种调查,呼吁政府进行干预,解决环境污染和疾病流行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埃德温·查德威克功不可没。……
1832年,查德威克加入英国皇家济贫法委员会,由其撰写的济贫法的调查报告直接促成1834年新济贫法的诞生。调查中劳动阶级所陷入的贫困、肮脏的生存状况以及地方当局的不作为令查德威克印象深刻。……1842年他发表了公共卫生史上著名的《关于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该报告反映了伦敦令人震惊的劳动群众卫生问题,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疾病与公共卫生的关系。查德威克呼吁政府和议会通过立法形式干预公共卫生,建立全国统一的卫生行政机制。查德威克的卫生报告直接驱使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并依法成立了中央卫生部,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卫生标准,实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卫生改革的管理。
——摘编自冯娅《英国公共卫生之父——查德威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埃德温·查德威克进行公共卫生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埃德温·查德威克的贡献。
材料 19世纪中期……一批公共卫生改革的先驱者开始在民间展开各种调查,呼吁政府进行干预,解决环境污染和疾病流行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埃德温·查德威克功不可没。……
1832年,查德威克加入英国皇家济贫法委员会,由其撰写的济贫法的调查报告直接促成1834年新济贫法的诞生。调查中劳动阶级所陷入的贫困、肮脏的生存状况以及地方当局的不作为令查德威克印象深刻。……1842年他发表了公共卫生史上著名的《关于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该报告反映了伦敦令人震惊的劳动群众卫生问题,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疾病与公共卫生的关系。查德威克呼吁政府和议会通过立法形式干预公共卫生,建立全国统一的卫生行政机制。查德威克的卫生报告直接驱使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并依法成立了中央卫生部,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卫生标准,实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卫生改革的管理。
——摘编自冯娅《英国公共卫生之父——查德威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埃德温·查德威克进行公共卫生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埃德温·查德威克的贡献。
2.单选题- (共7题)
5.
罗马法中有一些原则“遵守你自己制定的法”,“无主物归最早获取它的人所有”,“承担风险者亦应享受利益”,这体现了罗马法
A.保护私有财产思想 |
B.遵守正义和自然理性 |
C.保障自由和独立 |
D.维护贵族统治利益 |
6.
俄国某学者指出:列宁的讲话缺少对俄国社会主义的“客观前提”的分析,代表国内微弱少数的工人和雇农苏维埃怎么能反对多数的意志和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列宁的全部“观念”怎么能同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并行不悖?该学者旨在
A.强调俄国革命当时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
B.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国情 |
C.指责新经济政策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
D.批评《四月提纲》有关俄国革命的观点 |
7.
下表是明代米价表
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期间 | 每公石平均价格(单位:公分银) | 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单位:公石) |
14世纪后半期 | 17.19 | 58.17 |
15世纪前半期 | 10.84 | 92.22 |
15世纪后半期 | 16.35 | 61.16 |
16世纪前半期 | 20.19 | 49.52 |
16世纪后半期 | 23.00 | 43.48 |
17世纪前半期 | 32.19 | 31.07 |
平均 | 18.00 | 52.91 |
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明初大明宝钞升值和政府控制使银价上涨 |
B.钱价上涨和白银增加导致白银购买力下跌 |
C.赋税征银导致米价上升白银价格上涨 |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米价上升银价上涨 |
8.
1903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财政处,全面负责筹备整顿全国财政和统一币制;1906年,设立度支部,管理全国的田赋、税收、漕运、仓储等事宜。这些措施
A.开启了近代化的财政转型 |
B.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 |
C.加强了清朝皇权专制制度 |
D.延续同光时期集权型财政制度 |
9.
下表反映了各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变化,这说明
地区 | 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百分比) | |
1750年 | 1900年 | |
欧洲 | 23.2 | 62 |
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 | 61.1 | 10.3 |
A.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贫富差距 |
B.工业文明尚未冲击亚洲国家 |
C.欧洲成为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心 |
D.亚洲国家被排弃在世界市场之外 |
10.
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市民,来自于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据历史学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列。这种现象
A.说明了新教教士必须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 |
B.导致了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需要缴纳赋税 |
C.强化了新教进一步简化了宗教仪式和教规 |
D.主要由于新教所倡导最高的权威是《圣经》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