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一百年前,日本是通过哪一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材料一中所说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是指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
(3)根据材料三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材料一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从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
材料三 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以上引自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1995年1月30日)
请回答:(1)一百年前,日本是通过哪一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材料一中所说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是指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
(3)根据材料三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2.单选题- (共22题)
2.
“光荣革命”并没有教材描写的那么风平浪静。詹姆斯二世被废黜后并不甘心,他于1689年在爱尔兰复辟登陆。1690年7月1日,女婿和岳父的军队再次激烈交战,最终女婿获胜,岳父败退才最终绝望。针对这一历史现象,下列的分析正确的是
A.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具有复杂性和曲折性的特点 |
B.后世史学家按照自己需求随意改写历史书写 |
C.对历史真相的探求需要经常颠覆之前的观点 |
D.政治斗争的书写受制于客观因素永远难客观 |
3.
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是
①政府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 ②首相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③政府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 ④首相、内阁集体垮台
①政府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 ②首相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③政府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 ④首相、内阁集体垮台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①③④ |
5.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经济持续增长,中等阶级要求变革,他们觉得自己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希望在“有产”的同时也要“有权”。为此英国
A.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 |
B.实行责任内阁制 |
C.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
D.颁布了《权利法案》 |
6.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几种意见及最终方案,这些意见及最终方案体现了
意见一 | 意见二 | 最终方案 |
反对一人执掌大权,认为一人掌权,总统形同英国国王。 | 总统应该有足够大的权力来钳制国会可能出现的独断和多数暴政。 | 总统实行任期制。总统有对国会议案的否决权,有权任命官员、与外国签约,但必须得到参议院的同意。 |
A.国会是联邦政府权力中心 |
B.民主与妥协是美国宪法的特征 |
C.美国总统应该对宪法负责 |
D.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
7.
在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有人声称“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而反对方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针对双方矛盾,美国1787年宪法的协调结果是
A.国会参众两院议员产生办法不同 | B.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 |
C.建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 | D.总统可以对国会立法行使否决权 |
8.
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进入现代化的常规路径,走得是最顺利的。英国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是
A. 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B. “光荣革命”的胜利
C. 《权利法案》的颁布
D. 两党制的形成
A. 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B. “光荣革命”的胜利
C. 《权利法案》的颁布
D. 两党制的形成
9.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见证着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独立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挺进大别山——解放南京——打倒列强除军阀 |
B.国民党一大——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八七会议 |
C.淞沪会战——百团大战——渡江战役——辽沈战役 |
D.南昌起义——红军长征——抗战胜利——开国大典 |
10.
2018年9月25日,在辽宁大连庄河老人石附近海域,“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圆满收官。这是继“致远舰”后,甲午海战遗迹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以下关于经远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远舰”在鸦片战争中为保卫海疆做出重大贡献 |
B.“经远舰”在威海卫战役中惨遭英军击沉 |
C.经远舰在黄海海战中遭受重创,后被击沉 |
D.“经远舰”管带邓世昌的爱国捐躯精神值得称颂 |
11.
在辛亥革命的下列成果中,最能反映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走上新台阶的是
A.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
B.颁布了《临时约法》,开始民主宪政的历程 |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D.按“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建立起总统制共和制政体 |
12.
下面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
评论一:中国人民抗日史的重要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
评论二: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组织和参加的革命活动
评论一:中国人民抗日史的重要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
评论二: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组织和参加的革命活动
A.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D.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
13.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失败了的“光荣革命”。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
A.以温和的方式推翻了旧政权 |
B.成功的在中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
C.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 |
D.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
14.
蒋廷黻先生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材料中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
C.列强对华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 |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
15.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回溯抗日战争的历史,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这一开端的确立是因为当时
A.日本展开全面侵华 |
B.中日之间正式宣战 |
C.局部抗日战争打响 |
D.国共实现合作抗日 |
16.
下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7.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依据他的观点,对十月革命的意义理解最恰当的是
①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冲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①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冲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①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8.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并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
A.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轮流执政 |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19.
去年年底以来,非洲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宣布与台湾断交;尼日利亚要求台湾地区驻尼机构迁出首都;柬埔寨首相在参加一场华人华侨春节活动时宣布,不论何时何地都禁止升起台湾“国旗”。上述情况表明
A. 国际社会全力促成中国统一 B. 台湾当局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C. 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一个中国 D. 两岸关系将有历史性的突破
A. 国际社会全力促成中国统一 B. 台湾当局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C. 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一个中国 D. 两岸关系将有历史性的突破
20.
读《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票数增长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第三世界的力量迅速崛起支持票②苏联的支持和帮助③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①第三世界的力量迅速崛起支持票②苏联的支持和帮助③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A.③④ | B.①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21.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在世界范围参加重大外交活动。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③②①④ | B.④③①② | C.①②③④ | D.②①③④ |
22.
1953年,中国驻缅甸第一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
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 | 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 |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23.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