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385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至西汉之初,战国商业自由发展的势头在武帝时期止步。帝国政府出于财政的考量,以行政手段介入商业。如果说还有什么动机,就是桑弘羊所担心的“罢盐铁以资豪强”“私门成党”。帝国政府以国家身份介入商业流通,官方经营盐铁(官产、官收、官运、官销)的方式,不论是在两汉,还是在而后历代王朝都时断时续。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巨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朝政府“以行政手段介入商业”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2)材料二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2.单选题(共10题)

2.
古代中国居民大规模迁移有两个方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进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进入长江中下游以南。这两种大迁移的相同影响是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使人口的分布趋于平衡
C.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
D.引发了民族矛盾和斗争
3.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教授论述隋唐与东南财富时提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白教授所谈到的“新形势”是指
A.江南已得到开发,需要加强南北联系与经济交流
B.发动对高丽的战争的需要运输军粮
C.农民起义爆发需要派军队镇压
D.当时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4.
20世纪20年代在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的一件春秋时期牛尊,牛鼻穿有鼻环。这能表明
A.山西最早出现牛耕
B.当时已经出现牛耕
C.当时养牛业发达
D.春秋冶铁业发达
5.
仰韶文化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其村落或大或小。该遗址的主要成就是
A.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B.最早培植了水稻
C.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D.制造精美的玉器
6.
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A.翻车B.曲辕犁C.筒车D.耧车
7.
中国在春秋以前没有大型水利工程。从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至战国出现了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高潮。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铁制工具的使用
B.社会局面的稳定
C.水利技术的提高
D.小农经济的发展
8.
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
A. 原始社会末期
B. 商周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隋唐时期
9.
隋唐时期,在首都长安之外,隋炀帝和唐髙宗又经营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洛阳为东都。这一现象反映了
A.权力平衡的需要
B.边患局势的变化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城市人口的增加
10.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 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 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 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11.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