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至西汉之初,战国商业自由发展的势头在武帝时期止步。帝国政府出于财政的考量,以行政手段介入商业。如果说还有什么动机,就是桑弘羊所担心的“罢盐铁以资豪强”“私门成党”。帝国政府以国家身份介入商业流通,官方经营盐铁(官产、官收、官运、官销)的方式,不论是在两汉,还是在而后历代王朝都时断时续。
(2)材料二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一 自秦至西汉之初,战国商业自由发展的势头在武帝时期止步。帝国政府出于财政的考量,以行政手段介入商业。如果说还有什么动机,就是桑弘羊所担心的“罢盐铁以资豪强”“私门成党”。帝国政府以国家身份介入商业流通,官方经营盐铁(官产、官收、官运、官销)的方式,不论是在两汉,还是在而后历代王朝都时断时续。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巨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贡禹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朝政府“以行政手段介入商业”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2)材料二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2.单选题- (共10题)
2.
古代中国居民大规模迁移有两个方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进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进入长江中下游以南。这两种大迁移的相同影响是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B.使人口的分布趋于平衡 |
C.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 |
D.引发了民族矛盾和斗争 |
3.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教授论述隋唐与东南财富时提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白教授所谈到的“新形势”是指
A.江南已得到开发,需要加强南北联系与经济交流 |
B.发动对高丽的战争的需要运输军粮 |
C.农民起义爆发需要派军队镇压 |
D.当时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
7.
中国在春秋以前没有大型水利工程。从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至战国出现了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高潮。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铁制工具的使用 |
B.社会局面的稳定 |
C.水利技术的提高 |
D.小农经济的发展 |
10.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 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 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 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A. 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 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 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 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