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周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3846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材料三 《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况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凡执技以上市者,不贰市,不移官。

——《礼记·王制》

材料二 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济的发达,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凡礼器、兵器、车器之属的生产,国家设有工正、工师、工尹等官吏管理,各种手工业仍由官府控制,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则由所谓“工肆之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辙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逃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千百为群,虽坊主人亦畏之。

——《嘉兴府志》卷十五

(1)材料一体现了当时手工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时期手工业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经济领域出现的什么现象?简述其出现的原因。

2.单选题(共15题)

3.
民谣“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追求。当然,从中亦可解释近代晋商衰落的原因是( )
A.财富流向无益于资本原始积累
B.以农为本传统观念的逐步松弛
C.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D.投资周期过长致使资金大量积压
4.
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C.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5.
《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C.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
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
6.
《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7.
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其中有一部分迁移到了越南,将我国的许多手工业品、生产技术等也带入越南,其中可能包括
①灌钢冶炼法
②白瓷生产技术
③松江特产棉布
④用煤冶铁技术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8.
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这从本质上反映的是
A.消费结构
B.市场意识
C.节俭习惯
D.小农思想
9.
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汉代
A.国家实行重商政策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铁制工具广泛使用
10.
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漕渠
C.都江堰
D.白渠
11.
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12.
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宋代物质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草市”开始出现
B.“市”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C.工商业市镇在全国大量出现
D.形成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13.
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14.
范仲淹《四民诗》说:“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宋人《富国策》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这说明
A.宋朝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C.传统的商业观念发生变化D.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思想出现
15.
据统计康乾盛世时期科举考试状元共53人,其地区分布如下

这反映了
A.理学在江浙地区得到很好传承B.中原及南方经济明显衰退
C.文化兴盛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D.政治经济重心在江浙地区
16.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17.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