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182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的政治改革是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罔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材料二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变,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謇全集·追悼孙中山演说》
材料三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主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的中国与后***的中国》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单选题(共22题)

2.
(月考4)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见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3.
1922年,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在北京创办《先驱》刊物,发刊词中指出“本刊第一任务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的情形,而求得一最合时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其中“最合时宜”的方案是指
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C.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D.实现革命阶级联合
4.
美国史学家狄力普·巴素在《鸦片战争和世界贸易制度》中说:“多边世界贸易的必要条件,已将鸦片战争变为与生命攸关的必需品……如果说糖蜜或米对鸦片是有效的转变的话,这冲突可能被称为糖蜜或米战争。”此观点(  )
A.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B.是在为英国发动战争辩护
C.揭示了战争爆发的必然性D.反映了战争对中国的促进作用
5.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由此可见咸丰帝
A.力争清朝大国地位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D.轻视民族工业发展
6.
俄国外交官普提雅廷在写给俄国外交部的文件中说:“英约内的条款,规定长江沿岸于内战终止之后,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明白表示了英国内阁蓄意要居中镇压叛乱,在中国最富庶的工厂区内,这一乱事现在是英国扩张商业的唯一障碍了。”文件中的“这一乱事”应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虎门销烟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7.
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此信中的“新约”是指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
日本佐原笃介讲述某次战争时,说中国人“信枪弹不伤之妄,遇有战事,竟冲头阵,联军御以洋枪,死者如风驱草。乃后队存区区之数,尚不畏死,倏忽间亦中弹而倒”。这次战争是指(  )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B.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C.三元里抗英斗争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9.
中国近代史上,爱国军民面对列强侵略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A.林永升、张自忠、邓世昌、安德馨
B.邓世昌、张自忠、徐骧、安德馨
C.邓世昌、吉鸿昌、刘永福、宋哲元
D.徐骧、邓世昌、林永升、张自忠
10.
甲午战后,有人指出:我们在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该认识的产生主要基于(    )
A.清政府腐朽无能
B.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
C.洋务运动的失败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1.
下图所示是江西省遂川人民1928年传唱的一首歌谣,歌谣反映了当时遂川(  )

①红军长征的到来 ②土地革命的开展③红色政权的建立 ④人民的喜悦心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2.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的领导地位
D.***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13.
美国一位史学家说:“他们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组织工人运动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开创井冈山道路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4.
读图,图中三种言论意在强调
A.日本法西斯的疯狂侵略
B.世界反法西斯形势的危机
C.美苏英三国合作的必要
D.中国坚持抗战的重要作用
15.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但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所以,英国报刊发表了赞扬中国胜利的评论。这表明(  )
A.反法西斯同盟国对中国的道义支持
B.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得以确立
C.中日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
D.中国的抗战赢得了国际舆论的肯定
16.
2015年8月,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太行山上》在描述“太原会战”这一历史事件时,有这样的场景: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其中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部偷袭了阳明堡飞机场,从而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B.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C.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的主力
D.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17.
下面统计表整理自姜涛与卞修跃所著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之初步估计》,该统计表说明
A.抗战以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为主
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C.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巨大灾难
D.中国战场抗击了绝大多数的日军
18.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19.
20世纪40年代后期,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南京、上海及武汉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威胁之下。这场战役是(  )
A.百团大战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20.
1986年美国记者华莱士在采访邓小平时问道:“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小平说:“……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这说明中央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出发点是
A. 考虑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
B. 充分尊重台湾历史和现状
C. 保障两岸关系的稳定繁荣
D. 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21.
我国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出的代表参加,讨论并表决由国务院提出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各项法律、法案等,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坚持的原则是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民主
C.依法治国
D.政治协商
22.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C.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23.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3.选择题(共2题)

24.下列做法属于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是(    )
25.下列做法属于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