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7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9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先生心不在焉,歉地道一声:“(zhì)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B. 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huì)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C.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bài)。
D. 我曾俯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yàn)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得恰当的一项是(    )
A. 随着电影《流浪地球》的票房大卖,它的原作者刘慈欣也火了起来,成为最鲜为人知的科幻小说家。
B. 我们全班同学慷慨激昂地朗诵着课文《黄河颂》,读着读着我忍俊不禁地热泪盈眶。
C. 台阶造好了,原本精力旺盛的父亲却衰老了,他那灰白而失去生机的白发让我刮目相待
D. 《驿路梨花》写到一个神秘的森林小茅屋,它的主人究竟是谁?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3.
下列对句子的语病分析及修改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百多年前,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变成了一个任人宰割的时代。(用词表意不当,应把“一个个”改为“一个又一个”)
B. 教育局长特别叮嘱几个学校的领导,一定要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做好、(语言表达产生歧义,应该把“几个学校的领导”改为“学校的几个领导”)
C. 这个小伙子很爱健身,天天都进行锻炼,把身体练得身强力壮,健壮结实,强壮有力。(堆砌词语,重复累赘,应该把“身强力壮,健壮结实,强壮有力”改为“健壮结实”)
D. 张燕成绩优秀待人热情学习勤奋所以我们推举她当班长。(语序混乱,缺乏条理,应该把“成绩优秀,待人热情,学习勤奋”改为“学习勤奋,成绩优秀,待人热情”)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①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②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③海隅:海边。④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⑤分野:古天文学名词。⑥壑:山谷。
【小题1】这两首登高抒怀的诗歌,首联均是远观山景,描绘出了山的①________之态。从诗歌中读到了诗人杜甫是激情满怀,踌躇满志的;而王维则恬静淡远,流露出②________的意向。
【小题2】《望岳》的尾联是千古名句,被后人另作解读,衍生出了新的意思。请写出你从中领悟到的生活哲理。

3.现代文阅读(共3题)

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鲁 迅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小题1】请你根据文段内容,概括出“买(山海经》这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1)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以“伟大的神力”来评价夸奖阿长,作为普通人的阿长当然不可能具有神力。但是,她的确是把“别人不肯做、不能做的事”做成功了,那么你觉得促使她能把这本“三哼经”买到手的“神力”应该是什么?
【小题3】文段运用了“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两个叙述视角,既有“童年时的感受”,也有“写作时的回忆”。请你抄录其中一个运用成人视角的语句。
6.
阅读《骆驼祥子》中描写祥子在雨中拉车的片段,做好相关的圈点和批注:
(1)根据批注②,在原文中用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使用答题卡作答,则抄录出相关句子)
(2)原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大有深意,坐车人的“死坐”不仅与祥子此时的“挣命”有关联,也与祥子最终的悲剧命运有关联。请结合原著在批注③处写出你的理解。
原文
批注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着他的头和背,横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回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①一“砸”一“扫”两个动词,细致而形象地写出狂风暴雨施虐,祥子拉车受苦的情形。

②运用排比修辞,表现祥子在风雨中拉车的艰难窘迫,展示底层人物的悲惨遭遇。

③_________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两弹元勋邓稼先(节选) 顾迈南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邓稼先激动的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祖国又把一件难度更大的工作放在了他和其他科技人员的肩上——研制氢弹。

②在艰苦国难的条件下,中国人要想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掌握这些技术,除了党和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外,邓稼先等人作为直接参加研制工作的科学家,付出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

③“在研制氫弹和新的战略核武器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加者,他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邓稼先的同伴们这样说。他们说,中国每一次新的战略核武器的重大突破,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试验的成功,都是和邓稼先的名字违在一起的。在特种材料加工的车间里,在爆轰物理实验场和风雪弥漫的荒原上,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哪个岗位的工作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

④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邓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亲临第一线。他东奔西走,风餐露宿,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十年的时光。失败的风险,成功的快乐,大戈壁的风刀霜剑,染白了他的鬓发,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

⑤谁能想到,在一次巨大的成功之后,他竟险些倒下不起。那是一次地下核试验。马上就要开始了,试验场上千军万马在等待着庄严的“零”时的到来。核装置徐徐下井了,各种测试仪器一齐开动,监测着各种数据是否正常。核装置下到深处的时候,突然有个信号测不到了。

⑥“怎么办呢?”科技人员回到帐篷里商量来商量去,有人主张把核装置从井里提上来拉回厂房查清原因;有人认为这样做太危险,主张就地解决问题后继续下井。大家从夜里一十一二点钟直讨论到天亮,最后邓稼先比较了各方面的意见,决定在现场采取妥善处理办法。他跟科技人员来到井口附近,一起研究如何解决问题。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了,劝他说:“邓院长,你回去吧!”

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故障排除后,他才和大家一起离开了现场。

⑧试验成功之后,开庆祝会的时候,他兴奋极了。由于过度紧张劳累,几天吃不好饭,他只喝了一小杯酒,竟当场晕倒了。在场的人赶紧扶他躺下,一量血压竟是零。

⑨医生整整抢救了一夜,邓稼先才睁开了眼睛。苏醒后,他问的第一件事是:核爆的测试结果如何?各种数据都拿到了没有?他仍然不肯休息,随后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⑩这就是邓稼先!共和国的“两弹元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在那次地下核试验的事故中,科研团队出现了怎样的意见分歧?邓稼先又是如何处理的?
【小题2】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邓稼先的人物形象请结合第⑦段画线句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小题3】下列可填入第⑩段横线上的语句,最能凸显人物精神品质,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一项是( )
A.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两弹”研制的人B.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戈壁滩的人
C.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人D.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科学的人

4.对比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夏日赏荷李盛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小题1】对下列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人/甚爱牡丹 B. 中通/外直
C. 陶后鲜/有闻 D. 荷花/为雨所洗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爱者甚(蕃:多) B. 亭亭净(植:种植)
C. 乎众矣(宜:应当) D. 少时,雨过天晴(少时:不久)
【小题3】下面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B.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翻译: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翻译:可以远远地看望,但是不能亲近而庄重地和它玩啊。)
D.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小题4】把[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小题5】[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称荷为“花中仙子”,这都是什么修辞手法,分别写出莲花、荷花的什么特征?

5.名著阅读(共1题)

9.
科幻小说的主要功能是吸引广大读者对科学的爱好,这种独特的功能是其他作品所不能比拟的决定了它在小说界中独树一帜。请结合《海底两万里》《基地》《哈利波特》中的一部作品内容,谈谈你是怎么被吸引的。(150字以内)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10.
班级举行“孝亲敬老”系列活动,共有以下四个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
活动主题
活动内容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 )

寸草心回报三春晖
(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

巾帼英雄,忠孝两全
探究认知木兰的形象
 
【小题1】请根据活动主题,在下列选项中选取相应的活动内容,把序号填写到括号内。(  )
A. 给父母做一份爱心早餐
B. 写回忆父母养育之恩的征文
C. 周末去敬老院做义工送温暖
【小题2】在第④项活动中,同学们对《木兰诗》的活动主题有了争议,到底是表现对国家的忠,还是表现对父母的孝?下面是两种意见的交锋记录表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写出支持第二种意见的理由。(60字左右)
 
第一种意见:表现对国家的忠
第二种意见:表现对父母的孝




面对国家紧急征兵,木兰敢于担当,毅然决定代父从军,体现出舍小家为国家的精神。
木兰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几,木兰无长兄”,可见她主要还是从家庭考虑,为家人排忧解难,尽一份女儿的孝道责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表现木兰奔赴战场的勇敢矫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表现木兰英勇善战,胜利归来。一个御敌卫国的英雄形象屹立在读者面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通过探讨你认识到忠与孝国与家其实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借用孟子的话来表达就是“天下之本在国,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之本在身”。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对比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