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7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之无愧 慷概淋漓 锋芒毕露 相得益张
B. 妇孺皆知 养精蓄锐 来势汹汹 肆无忌惮
C. 荒草凄凄 小心翼翼 珊珊来迟 嘎然而止
D. 孜孜不倦 人迹罕至 迫不急待 气势磅薄
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天夜里,我们在老乡家睡得十分香甜。(此句中,“得”用在动词之后,表示它后面的成分起补充说明作用)
B. “热烈欢迎”“良师益友”“意志坚定”“亲近自然”(这四个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C. 孔子云:何陋之有?(此句是反问语气)
D. “台阶”“他们”“灿烂”“已经”(引号里的词分别是名词、代词、形容词、介词)

2.诗歌鉴赏(共2题)

3.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
(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4.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小题1】《未选择的路》是___________(填作家国籍)诗人__________(人名)写的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哲理诗。
【小题2】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说说你对题目中“路”的理解。
【小题4】古今中外有许多诗人作家曾经对“路”有过精彩的描述,请举出一例让我们共勉。(诗词曲文皆可)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读书如“熬粥”

①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能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②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熬粥拼的是米,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③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略萨的这番话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④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⑤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这种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尤其需要。

⑥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第①②段:阐述熬粥之法,由此提出观点:A
第③④⑤段:具体论证
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
B
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
第⑥段总结归纳出论点:C
 
【小题2】以下与课文有关的名言和事例中,不能用作为本文论据的是(    )
A.培根曾在《谈读书》一文中风趣地说:“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B.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只求会意,却从中获得了精神的愉悦。
C.宋濂从幼时起即酷爱读书,经数+年寒窗苦读,终成学识渊博的大学土。
D.香菱听从黛玉教导,用心阅读了王维李白杜甫等大家的诗集,结果诗才大进。
【小题3】文章第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小题4】文章将“读书”比作“熬粥”,在论证上有何好处?
6.

智者幽默心

孙燕华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做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钟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

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有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

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自己这件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夭早晨看报,美国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一炭疽嘛……”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选自《北京晨报》)

【小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时(___________) (2)静(___________) (3)页(___________) (4)永(___________)
【小题2】成语谐音往往会造成一种幽默的效果。请还原第④段中“坐椅待币”这个成语。
【小题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三位大师各自的幽默特点。
【小题4】结合文章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
【小题5】在上册书中我们曾学过冰心的作品《______》,她的诗集《繁星》《春水》是饱含童真与母爱的智慧之作,其风格深受印度诗人______的影响。

4.对比阅读(共1题)

7.
阅读理解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喑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
(1)鲁肃过寻阳
(2)恐已
(3)蒙以军中多务
(4)盲臣敢戏其君乎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小题3】找出《孙权劝学》中出现的两个成语,并选择其中一个加以解释。
【小题4】孙权与师旷均劝学成功,但劝学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5.名著阅读(共1题)

8.
名著知识
(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_________(人名)的三部曲之一,主要讲述_________号潜艇的故事。潜艇是船_________(人名)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中大量的氯化钠分解出来的钠发电。
(2)__________、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_______》。作品中刻画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请写出你喜欢的一位_______(人名)。
(3)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
A.作品围绕着祥子拉黄包车自食其力的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C.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
D.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综合性学习。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已崇敬的名人,他们伴随着你一路走来,促你成长,催你奋进!你班即将举行以“学习名人精神,引领人生航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你设计的两个活动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叶圣陶、杨利伟”等人物中任选一位,以“我想对____________说”的句式造句,抒写出你对他的崇敬之情。(句子要求能够体现出人物的主要事迹或品格等内容)

7.基础知识综合(共1题)

10.
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每一suì(①)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②)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bāo(③)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a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b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宗璞《紫藤萝瀑布》)

(1)请为①②③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
(3)a处应填入的一个成语为(_______),b处缺少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

8.其他(共1题)

1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错误×)
(1)《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一首乐府民歌。(_______)
(2)《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_______)
(3)《伟大的悲剧》的作者茨威格是意大利作家,代表作有长篇传记《三位大师》等。(_______)
(4)《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基础知识综合:(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