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98195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人极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虽然允许修改法律,但有着严格的限制。在雅典,提交公民大会讨论的议案事先都要经过议事会的审查。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民众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
在雅典全盛时代,自由公民的总数连妇女和儿童在内约为90000人,而男女奴隶为365000人。在伯里克利时期,享有充分权利的公民总数约有30000人至35000人,而公民大会的出席人数通常不超过2000人至3000人。作为雅典普通公民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了谋生的需要,常常不能出席约10天举行一次的公民大会。
材料二 托克维尔对英美两种民主制度比较时说:“民主的法制一般趋向于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它来自公民之中的多数。公民之中的多数虽然可能犯错误,但它没有与自己对立的利益。贵族的法制与此相反,它趋向于使少数人垄断财富和权力。……因此,一般可以认为民主立法的目的比贵族立法的目的更有利于人类。”而且,“民主政府尽管还有许多缺点,但它仍然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即使民主社会将不知贵族社会那样富丽堂皇,但苦难不会太多。在民主社会,享乐将不会过分,而福利将大为普及……国家将不会那么光辉和荣耀,而且可能不那么强大,但大多数公民将得到更大的幸福。”
“(英国)贵族制度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不会被一时的冲动所驱使。它有长远的计划,并善于在有利的时机使其实现。”即使如此,他也承认美国的民主制度优于英国的贵族制度,因为“英国的立法常为富人的福利而牺牲穷人的福利,使大多数权力为少数几个人所专有。结果,今天的英国集极富与极穷于一身,其穷人的悲惨处境与其国力和荣誉形成鲜明的对照”。
材料三 今天美国选民喜欢和尊重代议民主的价值,但也渴望在立法中更多地听到他们自己的声音。他们明白代议民主和直接民主的缺陷,但是权衡之后,他们宁愿将两者混合起来。他们期望一种可感知的和充分的民主。著名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在1980年出版的著作中谈到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市政府”。“利用这一双向作用的通讯系统,一个小小哥伦布郊区的居民们,实际上通过电子设备,参加了当地计划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他们只消按动一下室内的电钮,就能立即就有关当地城市规划,住房条例和公路建设等实际问题的提案进行投票。他们不但能够投票赞成或反对,而且能参加讨论,通过空间,大胆发言。”托夫勒说,“这是明天可能实行直接民主的一个最初的迹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人造卫星,电话,有线电视,投票技术以及其他工具,一个受过教育的公民,在历史上第一次能够开始作出自己的许多政治决定。”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归纳希腊民主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与英国民主的观点。
(3)结合材料三分析美国选民所期待的新形式的民主。
2.
史学界关于各种历史时期的划分众说纷云。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张涨鹏《中国近代史的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又有何“质的差别”?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划分的依据和原因。
材料二 也有人主张用现代化史观来作为社会时期划分的依据,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
(1)民主化;
(2)法制化;
(3)工业化;
(4)均富化

——摘自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4)根据材料二中对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3.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材料二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侵犯;欺侮),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三  “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择偶标准。男性对女性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妇德,“贤妻良母”就是封建礼教中最“标准”的妇女形象。此外,对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等传统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演变》

材料四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项目
年代
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份、政治面貌
30.5
23.5
15.1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3)材料三中的择偶标准是建立在怎样的一种经济基础之上的?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以来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的基本趋势。

2.单选题(共19题)

4.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5.
清末以来,美国形象在中国教科书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解释,反映了近百年中国的美国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里程,以下哪一项反映的是民国初年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
A.火车时代,堪比“乘风而行”
B.战略盟友,民主国家
C.纸老虎,一天天坏下去
D.政治典范,民权楷模
6.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陶片放逐法
标志雅典国家形成
B
英国内阁被称为下院中的第三院
英国内阁掌握立法权
C
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法国总统同意缔结中法《辛丑条约》
D
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
美国人民享有基本的民主权利
 
A.A
B.B
C.C
D.D
7.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列主题词符合1927~1937年阶段特征的是()
A.五四风雷,星星之火B.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C.国共合作,战胜日寇D.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8.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爆发的相似背景是
A.都因为国际战争而引发
B.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都已经成熟
C.均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都发生在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9.
下图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10.
某一时期,农民开垦荒地,改善灌溉条件,役使牲畜,使用有机肥料,增加农业收获。生活上已经过着农耕的定居生活,并获得土地的所有权。该情况最早可能出现于
A.西周
B.战国
C.西汉
D.魏晋
11.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经济成分的发展走势图。其中代表洋务经济的是

A.①
B.②
C.④
D.⑤
12.
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A.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B.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13.
邓小平说:“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下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四川省广汉县某公社率先“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②中共中央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③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④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
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14.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洲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15.
清代海关货物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数倍于正额的附加征课。1810年,一艘由西方进入广州的(一般规模)船,需要交纳的税费包括:正税、付征收人员净费、规银、进口规银、放关规银、拨归慈善用的粮道放关银、海关检查员各种小费等,总计白银3278.463两。清政府的税收政策
A.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B.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C.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反映了对海关的严格监管控制
16.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17.
由下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8.
观察下图,A、B、C、D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这四个国家分别是()
A.中国、美国、英国、德国B.中国、英国、德国、美国
C.英国、德国、中国、美国D.中国、英国、美国、德国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相继成立。其中以“通过共同的商业政策,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汇集各国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为主要目标的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D.欧洲联盟
20.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21.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2.
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所谓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意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一表述所属的基本要素是
A.史料
B.历史叙述
C.历史解释
D.历史评价

3.选择题(共3题)

23.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每年的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下列有关宪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2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每年的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下列有关宪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25.碳-14可用于考古学中测定生物死亡年代,其原子的原子核中有8个中子,核外有6个电子,则其质子数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