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材料二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侵犯;欺侮),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三 “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择偶标准。男性对女性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妇德,“贤妻良母”就是封建礼教中最“标准”的妇女形象。此外,对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等传统道德观念。——《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演变》
材料四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项目 | 年代 | |||
1948—1966 | 1967—1976 | 1977—1986 | 1987—1996 | |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 26.6 | 28.8 | 12.66 | 15.6 |
本人成份、政治面貌 | 30.5 | 23.5 | 15.1 | 13.9 |
学历 | 10.6 | 11.7 | 12.6 | 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