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材料二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侵犯;欺侮),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三  “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择偶标准。男性对女性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妇德,“贤妻良母”就是封建礼教中最“标准”的妇女形象。此外,对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等传统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演变》

材料四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项目
年代
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份、政治面貌
30.5
23.5
15.1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3)材料三中的择偶标准是建立在怎样的一种经济基础之上的?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以来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的基本趋势。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8-12 09:44: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