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下列词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缄默(jiān) 怂恿 鲜为人知(xiǎn) 闲情逸致 |
B.祭祀(sì) 藉贯 鳞次栉比(zhì) 消声匿迹 |
C.发髻(jì) 庸禄 恪尽职守(kè) 根深蒂固 |
D.咫尺(zhì) 娴熟 草长莺飞(zhǎng) 张惶失错 |
2.
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湛蓝的海,洁白的云,时尔有几只海鸥掠过船舷,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 |
B.它们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鲜为人知的秘密,可惜我知道的太迟了。 |
C.多年来,老校长为了这群孩子成长,起早贪黑,处心积虑,他的功劳不能忘记。 |
D.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谐氛围让张晓亮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叙述方法自由活泼。 |
B.青春往往伴随着成长的疼痛。此刻,每个坐在考场的初中生,都在体验并经历这样一种人生难以回避的过程。 |
C.望着白云缭绕的卓尔山和碧波荡漾的青海湖,游览者无不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 |
D.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海东城市的名片。 |
4.
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加深我们对艺术本质的认识
②实际上,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的关系至少有两重意义
③尤其是对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几乎根本没有触及、发掘
④平常我们谈论较多的只是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而对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斯坦则较少提到
⑤这不论对美学界、科学界和教育界认识爱因斯坦,都是一大憾事
⑥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
①加深我们对艺术本质的认识
②实际上,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的关系至少有两重意义
③尤其是对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几乎根本没有触及、发掘
④平常我们谈论较多的只是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而对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斯坦则较少提到
⑤这不论对美学界、科学界和教育界认识爱因斯坦,都是一大憾事
⑥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
A.④⑤②①⑥③ | B.④⑤③②⑥① | C.②①⑥④③⑤ | D.④③⑤②⑥① |
2.诗歌鉴赏- (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小题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小题2】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小题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小题2】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爱莲说》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____)
(2)宜乎众矣(____)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
(4)水陆草木之花(____)
【小题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开头写菊花和牡丹有什么作用?
【小题4】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莲进行了描写,从生长环境写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的莲;从体态角度写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莲;从香气风度写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的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____)
(2)宜乎众矣(____)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
(4)水陆草木之花(____)
【小题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开头写菊花和牡丹有什么作用?
【小题4】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莲进行了描写,从生长环境写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的莲;从体态角度写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莲;从香气风度写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的莲。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7.
阅读《湟源排灯》,回答问题。
①青海省湟源县排灯起源于清代中期,流传于青海省湟源县城关镇,其产生可追溯至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内地客商云集湟源县城,湟源城内商铺为招揽顾客而纷纷制作名号招牌,招牌内插蜡烛,夜晚一点亮便熠熠生辉。后来各商铺的名号招牌制作得越来越精致华美,此后又逐步发展成为有底座、图案,形式迥异,能横跨街道的排灯,横跨街道的大型排灯即是在牌灯基础上改制而成的。2006年,湟源排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逢元宵佳节便进行展出,成为湟源县城的一大文化亮点。
②湟源排灯的框架用上好木料制成,框边雕刻精细考究,其形状有长方形、马鞍形、扇形等,一般长2米,高0.6米,厚0.4米左右,前后面分3至6档,每档画一图案,内容为商家自选的历史人物、典故、山水花鸟等,各图之间相互关联,里面仍用蜡烛点亮。入夜以后湟源城街道上一排排排灯交相辉映,绚丽多彩。此俗一直沿袭到清末民初,并得到当地商会、火神会的支持,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都会举行排灯展挂活动。
③1958年,排灯框架大多被毁,图案也基本散失。1992年,湟源县文化部门组织艺人重新制作了70副排灯,赶在1993年正月十五展挂。1997年,湟源县重新形成了排灯一条街。现湟源排灯制作的主要传承人为张生录、杨增贵、张廷恩等。因为中断了三十多年,不少排灯制作的传统技艺已经失传,且后继无人,湟源排灯这一特色民间工艺目前正处于濒危状态,需加以抢救、扶持。
④自2004年以来,湟源县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购置设备、搜集资料、完善档案,并组织专家、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采用电、光、声等现代先进技术和新型材料,对传统排灯进行艺术革新。在形式上把原先的悬挂式改为落地式,并增加了立柜式、屏风式、中堂式、影壁式和扇形、椭圆形、梅花形等;艺术门类上除绘画外又增加了堆绣、刺绣、皮影、剪纸等,使湟源传统排灯更具观赏性、研究性和收藏性。同时,湟源县还培养出了一大批排灯传承人和新一代民间艺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申报国家专利和注册商标,使湟源排灯走上了市场化的经营之路,并成功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
(1)追溯:_____
(2)迥异:_____
【小题2】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请任意选择其中一种说说其作用。 ___
【小题3】说说“1958年,排灯框架大多被毁,图案也基本散失。”一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小题4】除了排灯,青海还有许多民俗文化,你还知道哪些?以续写的形式列出两个并抒写感言。
青海民俗,异彩纷呈。湟源排灯,民族民间文化之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青海省湟源县排灯起源于清代中期,流传于青海省湟源县城关镇,其产生可追溯至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内地客商云集湟源县城,湟源城内商铺为招揽顾客而纷纷制作名号招牌,招牌内插蜡烛,夜晚一点亮便熠熠生辉。后来各商铺的名号招牌制作得越来越精致华美,此后又逐步发展成为有底座、图案,形式迥异,能横跨街道的排灯,横跨街道的大型排灯即是在牌灯基础上改制而成的。2006年,湟源排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逢元宵佳节便进行展出,成为湟源县城的一大文化亮点。
②湟源排灯的框架用上好木料制成,框边雕刻精细考究,其形状有长方形、马鞍形、扇形等,一般长2米,高0.6米,厚0.4米左右,前后面分3至6档,每档画一图案,内容为商家自选的历史人物、典故、山水花鸟等,各图之间相互关联,里面仍用蜡烛点亮。入夜以后湟源城街道上一排排排灯交相辉映,绚丽多彩。此俗一直沿袭到清末民初,并得到当地商会、火神会的支持,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都会举行排灯展挂活动。
③1958年,排灯框架大多被毁,图案也基本散失。1992年,湟源县文化部门组织艺人重新制作了70副排灯,赶在1993年正月十五展挂。1997年,湟源县重新形成了排灯一条街。现湟源排灯制作的主要传承人为张生录、杨增贵、张廷恩等。因为中断了三十多年,不少排灯制作的传统技艺已经失传,且后继无人,湟源排灯这一特色民间工艺目前正处于濒危状态,需加以抢救、扶持。
④自2004年以来,湟源县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购置设备、搜集资料、完善档案,并组织专家、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采用电、光、声等现代先进技术和新型材料,对传统排灯进行艺术革新。在形式上把原先的悬挂式改为落地式,并增加了立柜式、屏风式、中堂式、影壁式和扇形、椭圆形、梅花形等;艺术门类上除绘画外又增加了堆绣、刺绣、皮影、剪纸等,使湟源传统排灯更具观赏性、研究性和收藏性。同时,湟源县还培养出了一大批排灯传承人和新一代民间艺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申报国家专利和注册商标,使湟源排灯走上了市场化的经营之路,并成功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
(1)追溯:_____
(2)迥异:_____
【小题2】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请任意选择其中一种说说其作用。 ___
【小题3】说说“1958年,排灯框架大多被毁,图案也基本散失。”一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小题4】除了排灯,青海还有许多民俗文化,你还知道哪些?以续写的形式列出两个并抒写感言。
青海民俗,异彩纷呈。湟源排灯,民族民间文化之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耳根的清静》,回答问题。
①从前,人的耳朵里住过一位伟大的房客:寂静。
②“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在我眼里,古诗中最好的句子,所言之物皆为“静”。读它时,你会觉得全世界一片清寂,心境安谧至极,连发丝坠地都听得见。古人真有耳福啊!【A】
③我一直认为,在上苍给人类原配的生存元素和美学资源中,“寂静”,乃最贵重的成分之一。音乐未诞生前,它是耳朵最大的福祉,也是唯一的爱情。
④并非无声才叫寂静,深巷夜更、月落乌啼、雨滴石阶、风疾掠竹……寂静之声更显清幽,更让人神思旷远。美景除了悦目,必营养耳朵。
⑤儿时,逢夜醒,耳朵里就会蹑手蹑脚溜进一个声音,心神即被它拐走了:厅堂有一盏木壳挂钟,叮当叮当,永不疲倦的样子……那钟摆声静极了,全世界似乎只剩下它,我边默默帮它计数,一、二、三……边想象有个孩子骑在上面荡秋千,冷不丁,会想起老师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我想,这叮当声就是光阴,就是黄金了罢。
⑥回头看,那会儿的夜真静啊,童年耳朵是有福的。【B】
⑦刹车、喇叭、拆迁、施工、装修、铁轨震荡、机翼呼叫、高架桥轰鸣……它们有个集体注册名:喧嚣。这是时代对耳朵的围剿,你无处躲藏,双手捂耳也没用。耳朵,从未遭遇这般黑压压、强悍而傲慢的敌人,我们从未以这么恶劣和屈辱的条件要求耳朵服贴。机械统治的年代,它粗大的喉结,只会发出尖利的啸音,像磨砂,像钝器从玻璃上狠狠刮过。
⑧我们拿什么抵御噪声的进攻呢?
⑨耳塞?地下室?把窗户封得像砖厚?将门缝塞得密不透隙?当然还有,即麻木和迟钝,以此减弱耳朵的受伤,有个词叫“失聪”,就是这状态。偶尔在山里或僻乡留宿,却翻来覆去睡不着,那份静太陌生、太异常了,习惯受虐的耳朵不适应这犒赏,就像一个饿者乍食荤腥会滑肠。
⑩我对朋友说,现代人的特征是:溺爱嘴巴。宠幸眼睛,虐待耳朵。【C】
⑪不是吗?论吃喝,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华夏之餮、举世无双。视觉上,美色、服饰、花草、橱窗、广场、霓虹,所有的时尚宣言和环境主张无不在“色相”上下功夫。
⑫口福和眼福俱饱矣,耳福呢?无一座城市致力于“音容”,无一处居所以“寂静”命名,我们几乎满足了肉体所有部位,惟独冷遇了耳朵。甚至连冷遇都不算,是折磨,是羞辱。做一只现代耳朵真的太不幸了,古人枉造了“悦耳”一词,实在对不住。我们更多的是“虐耳”。【D】
⑬是的,你必须承认,世界已把寂静——这大自然的“原配”给弄丢了。是的,你必须承认,耳朵——失去了最伟大的爱情。
⑭我听不见花开的声音。
⑮我只听见耳朵的惨叫。
【小题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从前人类的耳朵里住着的房客是①_____,而现在人们的耳朵里却住着②_____。(①②填文中词语)
【小题2】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我听不见花开的声音。 我只听见耳朵的惨叫。
【小题3】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⑤段。
【小题4】“今天,昔辈耳朵里住着那个房客呢?”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一个句子,请选择它在文中的准确位置( )。
【小题5】结合全文,谈谈我们怎样才能保持耳根的清净。
①从前,人的耳朵里住过一位伟大的房客:寂静。
②“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在我眼里,古诗中最好的句子,所言之物皆为“静”。读它时,你会觉得全世界一片清寂,心境安谧至极,连发丝坠地都听得见。古人真有耳福啊!【A】
③我一直认为,在上苍给人类原配的生存元素和美学资源中,“寂静”,乃最贵重的成分之一。音乐未诞生前,它是耳朵最大的福祉,也是唯一的爱情。
④并非无声才叫寂静,深巷夜更、月落乌啼、雨滴石阶、风疾掠竹……寂静之声更显清幽,更让人神思旷远。美景除了悦目,必营养耳朵。
⑤儿时,逢夜醒,耳朵里就会蹑手蹑脚溜进一个声音,心神即被它拐走了:厅堂有一盏木壳挂钟,叮当叮当,永不疲倦的样子……那钟摆声静极了,全世界似乎只剩下它,我边默默帮它计数,一、二、三……边想象有个孩子骑在上面荡秋千,冷不丁,会想起老师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我想,这叮当声就是光阴,就是黄金了罢。
⑥回头看,那会儿的夜真静啊,童年耳朵是有福的。【B】
⑦刹车、喇叭、拆迁、施工、装修、铁轨震荡、机翼呼叫、高架桥轰鸣……它们有个集体注册名:喧嚣。这是时代对耳朵的围剿,你无处躲藏,双手捂耳也没用。耳朵,从未遭遇这般黑压压、强悍而傲慢的敌人,我们从未以这么恶劣和屈辱的条件要求耳朵服贴。机械统治的年代,它粗大的喉结,只会发出尖利的啸音,像磨砂,像钝器从玻璃上狠狠刮过。
⑧我们拿什么抵御噪声的进攻呢?
⑨耳塞?地下室?把窗户封得像砖厚?将门缝塞得密不透隙?当然还有,即麻木和迟钝,以此减弱耳朵的受伤,有个词叫“失聪”,就是这状态。偶尔在山里或僻乡留宿,却翻来覆去睡不着,那份静太陌生、太异常了,习惯受虐的耳朵不适应这犒赏,就像一个饿者乍食荤腥会滑肠。
⑩我对朋友说,现代人的特征是:溺爱嘴巴。宠幸眼睛,虐待耳朵。【C】
⑪不是吗?论吃喝,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华夏之餮、举世无双。视觉上,美色、服饰、花草、橱窗、广场、霓虹,所有的时尚宣言和环境主张无不在“色相”上下功夫。
⑫口福和眼福俱饱矣,耳福呢?无一座城市致力于“音容”,无一处居所以“寂静”命名,我们几乎满足了肉体所有部位,惟独冷遇了耳朵。甚至连冷遇都不算,是折磨,是羞辱。做一只现代耳朵真的太不幸了,古人枉造了“悦耳”一词,实在对不住。我们更多的是“虐耳”。【D】
⑬是的,你必须承认,世界已把寂静——这大自然的“原配”给弄丢了。是的,你必须承认,耳朵——失去了最伟大的爱情。
⑭我听不见花开的声音。
⑮我只听见耳朵的惨叫。
【小题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从前人类的耳朵里住着的房客是①_____,而现在人们的耳朵里却住着②_____。(①②填文中词语)
【小题2】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我听不见花开的声音。 我只听见耳朵的惨叫。
【小题3】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⑤段。
【小题4】“今天,昔辈耳朵里住着那个房客呢?”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一个句子,请选择它在文中的准确位置( )。
A.【A】处 | B.【B】处 | C.【C】处 | D.【D】处 |
5.综合性学习- (共2题)
9.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内容。(不超过25个字)
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 崔永焘 报道) 为全面反映海西州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民生等方面取得的成就,8月18日,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和青海广播电视台主办,海西州委宣传部、青海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承办的大型民生新闻全媒体行动——百集系列报道《活力海西》启动仪式在西宁举行。
报道将围绕海西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生态文明为统领,以循环经济为主线,以民生福祉为根本,全面反映海西加快基础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全面小康的新海西而不懈努力的精神风貌,展示海西州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社会各项事业、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新气象、新成就、新亮点、新经验。
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 崔永焘 报道) 为全面反映海西州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民生等方面取得的成就,8月18日,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和青海广播电视台主办,海西州委宣传部、青海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承办的大型民生新闻全媒体行动——百集系列报道《活力海西》启动仪式在西宁举行。
报道将围绕海西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生态文明为统领,以循环经济为主线,以民生福祉为根本,全面反映海西加快基础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全面小康的新海西而不懈努力的精神风貌,展示海西州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社会各项事业、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新气象、新成就、新亮点、新经验。
大 | 型 | 民 | 生 | 新 | 闻 | 全 | 媒 | 体 | 行 | 动 | 百 | 集 |
系 | 列 | 报 | 道 | 《 | 活 | 力 | 海 | 西 | 》 | 启 | 动 | 。 |
10.
请依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和修辞方法,续写两个句子
即使我们只是一只春蚕,也应该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即使我们只是一片树叶,也应该有“化作春泥更护花” 的无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使我们只是一只春蚕,也应该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即使我们只是一片树叶,也应该有“化作春泥更护花” 的无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