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湟源排灯》,回答问题。
①青海省湟源县排灯起源于清代中期,流传于青海省湟源县城关镇,其产生可追溯至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内地客商云集湟源县城,湟源城内商铺为招揽顾客而纷纷制作名号招牌,招牌内插蜡烛,夜晚一点亮便熠熠生辉。后来各商铺的名号招牌制作得越来越精致华美,此后又逐步发展成为有底座、图案,形式迥异,能横跨街道的排灯,横跨街道的大型排灯即是在牌灯基础上改制而成的。2006年,湟源排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逢元宵佳节便进行展出,成为湟源县城的一大文化亮点。
②湟源排灯的框架用上好木料制成,框边雕刻精细考究,其形状有长方形、马鞍形、扇形等,一般长2米,高0.6米,厚0.4米左右,前后面分3至6档,每档画一图案,内容为商家自选的历史人物、典故、山水花鸟等,各图之间相互关联,里面仍用蜡烛点亮。入夜以后湟源城街道上一排排排灯交相辉映,绚丽多彩。此俗一直沿袭到清末民初,并得到当地商会、火神会的支持,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都会举行排灯展挂活动。
③1958年,排灯框架大多被毁,图案也基本散失。1992年,湟源县文化部门组织艺人重新制作了70副排灯,赶在1993年正月十五展挂。1997年,湟源县重新形成了排灯一条街。现湟源排灯制作的主要传承人为张生录、杨增贵、张廷恩等。因为中断了三十多年,不少排灯制作的传统技艺已经失传,且后继无人,湟源排灯这一特色民间工艺目前正处于濒危状态,需加以抢救、扶持。
④自2004年以来,湟源县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购置设备、搜集资料、完善档案,并组织专家、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采用电、光、声等现代先进技术和新型材料,对传统排灯进行艺术革新。在形式上把原先的悬挂式改为落地式,并增加了立柜式、屏风式、中堂式、影壁式和扇形、椭圆形、梅花形等;艺术门类上除绘画外又增加了堆绣、刺绣、皮影、剪纸等,使湟源传统排灯更具观赏性、研究性和收藏性。同时,湟源县还培养出了一大批排灯传承人和新一代民间艺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申报国家专利和注册商标,使湟源排灯走上了市场化的经营之路,并成功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
(1)追溯:_____
(2)迥异:_____
【小题2】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请任意选择其中一种说说其作用。 ___
【小题3】说说“1958年,排灯框架大多被毁,图案也基本散失。”一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小题4】除了排灯,青海还有许多民俗文化,你还知道哪些?以续写的形式列出两个并抒写感言。
青海民俗,异彩纷呈。湟源排灯,民族民间文化之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12 12:02: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