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A.秀颀(qí) 珍馐(xiū) 未雨绸缪(miù) |
B.狡黠(xiá) 熟稔(niàn) 打折了腿(shé) |
C.校正(xiào) 蕈菌(xùn) 筱白玉霜(xiǎo) |
D.蕴藏(yùn) 点着(zháo) 虎视眈眈(dān) |
A.凶猛的洪水冲毁房屋,淹没田地,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张晓曦一家抹上了不可名状的阴影。 |
B.有时候,人就是那么不可思议,明知不可为,却拼命去做;有时觉得很简单,结果却撞得遍体鳞伤。 |
C.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精神依托,很多固化的思想糟粕都在等待打破,人们需要填充营养和价值。 |
D.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老谋深算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
A.特朗普访华期间,两国签署的商业合同和双向投资协议总金额超过2500亿美元以上,刷新世界经贸合作新纪录。 |
B.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持久、更深沉、更基本的力量。 |
C.根据腾讯手机管家查杀病毒记录显示,恶意软件打着查询信息、查看文件等的旗号,伪装成正规软件进行传播,存在窃取信息及支付风险。 |
D.明年11月,我们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将为各方进行开辟中国市场的合作搭建新平台。 |
A.如今,“送行酒”“庆功酒”“过节酒”不见了,“少端酒杯多赢口碑,少坐酒桌多坐书桌”成为新的风尚。 |
B.亚太和全球发展合作面临新的难题和挑战的今天,是主动引导经济全球化继续前行,还是在挑战面前犹豫不定?是携手开辟区域合作新局面,还是各自渐行渐远? |
C.“国强必霸论”“文明冲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一次次突破西方国家的预言,是因为中国始终坚信,挑战是有限的,发展的潜力是无限的。 |
D.“在这里,装空调的要求是不能被看出来。”高宝石告诉我们。“这得多花很多钱,有的人怕麻烦,干脆不装了。” |
A.《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这两篇议论文,均选自儒家经典《孟子》一书,《孟子》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与孔子并称为“孔孟”,被尊称为“亚圣”。 |
B.咏物抒情散文《囚绿记》,以作者对“绿(常春藤)”的情感为线索,按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结构文章,形成作品特有的节奏。 |
C.话剧《茶馆》(节选),本文通过纷繁的事件、众多人物的活动,反映了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从而揭示了清末这个朝代的末日即将来临。 |
D.《清兵卫与葫芦》这篇小说的作者是日本小说家志贺直哉,小说批判了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
2.诗歌鉴赏- (共1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小题1】“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无疑而问的设问句,应如何理解?
【小题2】词中的画线句有哪两层含意?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马说
韩愈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B.居/天下之广居 |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D.不义/且富与贵 |
A.食之不能尽其材(才能) | B.富贵不能淫(使昏乱) |
C.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 D.所恶有甚于死者(对) |
A.选文第①段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明确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强调了伯乐的重要。 |
B.选文第②段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和“食不饱”是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 |
C.选文第③段运用排比刻画了食马者的愚昧无知,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勾画出了食马者不识马却自以为是的可笑丑态,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和不满。 |
D.选文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杂文,以马喻人,托物寓意,多角度的反复论证,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5】选文发泄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用意?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父亲满身污泥渍
徐立新
①那年,母亲病情加重,不能再干任何体力活,家中所有的负担都压到父亲的头上,希望则寄托在我的身上,可中考我却考砸了。
②我只能上县城里的一所普高。开学那天,我的心情失落到极点。空中飘着小雨,父亲送我去报名,同去的还有两名学生和他们的父亲,他们考上的都是示范高中,那是一所考入本科率特别高的高中,意味着他们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大学校门。一路上,他们的父亲都在说笑,骄傲自豪的表情一目了然。
③父亲偶尔也会插上几句,但我能感觉他是出于礼貌,并不是发自真心的。途中要经过一段没有架桥的河道,我的一位表哥正好在那里摆渡,他马上认出了父亲,大声地跟父亲打招呼,问我们要去哪里。父亲说送我去上高中,表哥便说是示范高中吗?恭喜呀!父亲说不是,表哥顿觉失礼了,不再言语。
④到了县城后,一行人便分开了,我要去的普高,位于偏远的北城,需要坐车去,出租车很贵,父亲选择坐打油机(一种烧柴油的小型机动载人助力车)去。他跟人讲好了价格后,便将我的行李和被褥搬上车,车厢很小,我跟父亲紧紧地挤在一起,动一下身体都难。
⑤打油机一路轰鸣地艰难向前,遇到坑坑洼洼处便会激烈地上下左右摇晃,让人心惊胆战。
⑥十多分钟后,我们遇到一段长长的坡。由于路面湿滑,又加上超载,打油机根本爬不上去,尽管马力不断被加大,从发动机里喷发出来的黑烟越来越浓,但依然无济于事,只能在原地痛苦地止步不前。
⑦见此状,父亲说,他下去推;我也要,但他不同意,理由是我脚上穿了一双刚买的新球鞋,他怕我推车时弄脏它,去学校时不好看。
⑧于是我便坐在车里,手使劲按住行李和被褥,不让它们掉出去,开车师傅加大油门,父亲则使出浑身力气艰难地推搡着车子,强大的阻力让打油机不停地向后移动、摇晃着,好几次险些就要顶倒父亲,但父亲绝不后退,最终迫使打油机一点点地向前挪动。
⑨父亲的鞋和裤子,很快便被路过的汽车溅起的湿泥和污水弄脏了,他头发和脸上也布满了水滴,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汗水。
⑩当驶出最后一道坡后,不再有阻力的打油机猛得向前窜了出去,父亲忽地失去了对抗力和重心,一下子趴倒在地,一身衣服全被弄脏了。
⑪爬起来后,他将衣服简单地擦了擦说:“没关系,回家洗洗就又干净了。”父亲说完便带着满身的污泥渍带我去交学费了。
⑫我一个刚大学毕业的老乡,在学校当老师,中午父亲请他吃了一顿饭,拜托他对我多加照顾。
⑬至此,他口袋里的钱已经很少了,去回去的车站,便不能再坐打油机了,只能走过去。我站在校门口,目送父亲远去,他一手拿着一根扁担,一手拿着来时捆被褥的麻绳,头也不回地一步步地朝前走。小雨不知何时停了,但天上没有太阳,没能晒干父亲的衣服,他上衣、裤子和鞋上的污泥渍依然清晰可见,我一辈子都忘不掉。也就是从那一刻,我暗地里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替父亲争口气。
⑭3年后,我考上一所很不错的大学,父亲又一次送我去报名。途中,我问他,还记得送我上高中时的情形吗?父亲点点头。我又问,当时您心情失落吗?“有点,”父亲回应道,“但我觉得只要你不放弃,依然还能赢,就像推爬坡的打油机一样,只能铆足劲去推,终究还是能将它推上去的。”
⑮我要感谢父亲,是他的不妥协和坚持给了我勇气,是他满身的污泥渍给了我雪耻的决心。
(选自《做人与处事》2017年第17期,有改动)
【小题1】选文主要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题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⑥段画线句。
【小题4】选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5】联系自身实际,谈谈选文第⑭段画线句给你的启示。
玻璃之王
刘霞
①195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杜威兹教授等人用制造玻璃的方法,将高温金硅合金熔体喷射到高速旋转的铜轴上,以每秒100万摄氏度的冷却速度快速冷却熔体,第一次制造出了不透亮的玻璃。当时的一位物理学家看到这种刚诞生的合金材料时,曾嘲讽的说这是一种“愚蠢的合金”。这种不透亮、看起来“愚蠢的”的东西,就是在材料科学领域开辟出一条新道路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
②金属玻璃形成的原理是什么呢?通常情况下,金属及合金在从液体凝固成固体时,原子总是从液体的混乱排列转变成整齐的排列,即成为晶体。但是,如果金属或合金的液体凝固速度非常快,原子来不及排列整齐便被冻结住了,最终的原子排列方式仍类似于液体,是混乱的,这就是非晶态合金。因为非晶态合金原子的混乱排列情况类似于玻璃,所以又被称为金属玻璃。
③那么在实际生产中金属玻璃又该如何获得?研究人员发现,单一的金属液体凝固形成非晶态所需的冷却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它物质液体。例如,普通的玻璃液体只要慢慢冷却下来,得到的玻璃就是非晶态的;而单一的金属液体则需要每秒高达1亿摄氏度以上的冷却速度才能形成非晶态,这个速度是普通玻璃的无数倍。由于目前工艺水平的限制,实际生产中难以达到如此高的冷却速度,也就是说,单一的金属难以在生产上被制成非晶态的金属玻璃。但是,合金弥补了单一金属的缺憾。合金具有这样两个重要性质:第一,它的熔点远低于纯金属,例如,纯铁的熔点为1538℃,而铁硅硼合金的熔点一般在1200℃以下;第二,液体状态的合金原子更加难以移动,在冷却时更加难以整齐排列,也就是说,更容易被“冻结”成非晶体。这样,人们在实际生产中就将金属与其它物质混合形成合金后再来获得非晶态的金属玻璃。
④目前,金属玻璃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因为它具有较强的韧性、刚性、优良的磁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人们赞扬它是“敲不碎、砸不烂”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已被用于制造高档录音机、录像机的高耐磨音频视频磁头。因为具有良好的磁学性质,金属玻璃还被用于制造高压容器、火箭等重要部位的零部件。科学家们还预言,凭借其耐腐蚀、抗撞击、耐冷热的特性及优异的力学性能,金属玻璃在将来可能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
【小题1】选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玻璃之王——金属玻璃”的?请说明理由。
【小题2】阅读选文第③段和第④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2)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要争气不要斗气
徐文秀
俗话说:“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活着就是为了争一口气。有的人曾家境贫寒、出身低微,被人瞧不起、看不上,然而刻苦努力、一路打拼,最终靠苦学苦干成就一番事业;有的人在学习、工作上曾落后于人,事不遂愿,然而卧薪尝胆、奋发作为,结果弯道超车,令人刮目相看。
懂得争气、努力争气的人,血是热的,心是澎湃的,生命是年轻的,如破土小草茁壮地生长,似破茧之蝶顽强地展翅,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当年鲁迅先生对笔下的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俗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阿Q的“可恨之处”便是不争气。
人,应该争气、必须争气。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来到这个世上,大多数人都想踏踏实实做几件有意义的事,轰轰烈烈干几件争光添彩“长脸儿”的事。“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正是冲着有外国人称“能够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的挖苦,顶着重重压力,用不到4年的时间建成了原计划6年完工的我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为国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还有当年曾经让无数国人扬眉吐气的女排姑娘,以漂亮的“五连冠”打出了国威,赢得了尊严,等等。这些早已成为我们“集体记忆”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争气的意义和价值。
人靠什么争气?不是靠嘴巴吹出来的,而是靠实际行动干出来的。争气实际上争的是志气和骨气,最终还得靠本事和本钱,靠实力和实干。越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越需要争气;越是在遭人歧视的时候,越需要争气;越是在受制于人的时候,越需要争气。干出了成绩,取得了成功,就是最有力的争气。
真正懂得争气、学会争气的人,是不会也没必要去斗气的。斗气就是赌气、撒气、怄气,往往你争我斗说气话、发脾气。或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贬损他人,伤人面子又伤人里子;或互不相让,“顶”在那里“掰手腕”,非得争高低、论输赢、决强弱;或图自己一时痛快,“撂挑子”“卸担子”,等等。“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赌气、撒气、怄气,或许能解一时心头之气,实际上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大叹“既生瑜何生亮”,结果斗气而亡。眼下,一些人“路怒”开斗气车,也常常因一时之怒而酿成大祸,教训惨重。斗气好比蜜蜂蜇人,“把整个生命拼在对人的一刺之中”。赌气堵的是自己的路,斗气伤的是自家的命。人可以较真不可以较劲,可以红脸不可以翻脸,斗气就是在较劲和翻脸。
争气是强者的阶梯,斗气是弱者的拐杖。要争气,不要斗气。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小题2】争气和斗气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小题3】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请谈谈你对画线句子“争气是强者的阶梯,斗气是弱者的拐杖”的理解。
5.语言表达- (共1题)
冬阳送暖。11月23日,娄底市第一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在涟源一中如期举行。你校李强同学报名参加了1500米比赛,拟下午16点准时进行,请你以体育部长的身份通知他提前二十分钟到运动场东门检录处检录,你该如何去说?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7.作文- (共1题)
河马,是自然界中的巨无霸。当河马遇上鳄鱼往往是鳄鱼落败。可是在尼罗河上人们经常看见一条鳄鱼悄悄钻进河马栖息的河面下,故意窜来窜去激怒河马。河马脾气非常暴躁,又非常讨厌在休息时被打扰。于是它们会不辨对象地乱咬一气。鳄鱼便静候一旁等待它们两败俱伤。这时鳄鱼就可以给身受重伤的那头河马最后一击甚至可以直接收获一头被同类咬死的河马到它自己巢穴享用。强大的河马居然输给了它自己的怒火。
这个故事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暴躁使人失控,会伤人,会害己;怒火使人丧失理智,吃大亏,酿大祸;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学会控制不良情绪;冷静使人理智,能化解矛盾;冷静使人沉稳,能摆脱困境。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你可以叙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描述自己的见闻,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要求:(1)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