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8251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6

1.非选择题(共1题)

1.
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回答。
(1)核移植技术使“克隆人”成为可能,该问题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你想克隆自己吗?为什么?对于“克隆人”,谈谈你的观点。___________
(2)如图,最近校园内多功能厅前月季园内的一种植物龙葵遭受了严重的虫害。如果这是一种经济作物,将几乎颗粒无收。请你列举为减少环境污染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谈谈你对培育“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看法(你是否支持培育转基因抗虫作物?理由是什么?有风险吗?)_________

2.单选题(共9题)

2.
用PCR方法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成功导入目的基因时,得到以下电泳图谱,其中1号为DNA标准样液(Marker),10号为蒸馏水。PCR时加入的模板DNA如图所示。据此做出分析不合理的是
A.PCR产物的分子大小在250至500bp之间
B.3号样品为不含目的基因的载体DNA
C.9号样品对应植株不是所需的转基因植株
D.10号的电泳结果能确定反应体系等对实验结果没有干扰
3.
杜泊羊以其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点,被称为“钻石级”肉用绵羊。科研工作者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杜泊羊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雌激素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
B.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
C.为避免代孕绵羊对植入胚胎产生排斥反应,应注射免疫抑制剂
D.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
4.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污染也逐渐产生,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同时受到广泛关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基因食物产品上市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检测
B.基因污染是一种不能增殖的污染,因此不需要特别关注
C.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目前基因可通过花粉扩散到作物的近亲生物中,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
5.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与伦理问题的正确观点是
①利用体外受精技术筛选早期胚胎性别,设计试管婴儿
②基于科学和理性讨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
③通过基因筛查禁止重大疾病基因携带者就业  
④大量引入国外转基因作物与本地近缘作物品种杂交
A.①②B.②C.②③D.③④
6.
土壤农杆菌含有一个大型的Ti质粒,在侵染植物细胞的过程中,其中的T-DNA片段转入植物的基因组。若想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取抗旱植株,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若用Ti质粒作为抗旱基因的载体,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应该在T-DNA片段内,且要保证复制起始点和用于转移T-DNA的基因片段不被破坏
B.将重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中时,可以用钙离子处理细菌
C.用含有重组Ti质粒的土壤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后,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具有抗旱基因的植物
D.若能在植物细胞中检测到抗旱基因,则说明该基因工程项目获得成功
7.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和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都需要加入琼脂B.都需要加入天然的营养成分
C.都需要控制无菌培养条件D.都要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8.
在下列选项中,不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B.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C.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D.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9.
下图为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mpr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同时选用限制酶PstI、Sma I对含目的基因的DNA进行切割
B.过程②中,可直接将过程①得到的产物注入受体细胞
C.过程③需要用到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以便获得并培养活的原生质体
D.过程④中,若利用探针在试管苗细胞内检测到目的基因,则转基因成功
10.
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离体组织细胞
愈伤组织
胚状结构
植物体

离体组织细胞
胚状结构
愈伤组织
植物体

离体组织细胞
愈伤组织
植物体
根和芽

离体组织细胞
愈伤组织
根和芽
植物体
 
A.②④B.③ ④C.① ③D.①④

3.选择题(共1题)

11.选择正确的答语(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