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3校2019-2020学年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题(莱西一中、高密一中、枣庄三中)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7975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20/3/30

1.非选择题(共1题)

1.
细胞增殖严格有序的进行与细胞内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简称CDK)密切相关,CDK的活性受周期蛋白(简称cyclin)的调节,CDK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cyclin的含量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分裂间期积累,分裂期消失,图表示在细胞周期中cyclinB含量与CDK1活性调节的过程。

(1)关于细胞周期各时期与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____
A.G1期:合成与DNA复制有关的酶B.S期:DNA的精确复制
C.G2期:合成组装纺锤体的蛋白质D.M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2)据图分析,cyclinB先开始合成,CDK1后合成,说明CDK1活性随cyclinB含量增强而________ ;CDK1活性与cyclinB含量呈正相关,M期时,cyclinB被降解,导致 CDK1活性______。
(3)根据图中信息,请结合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如果细胞内CDK1活性持续增高,细胞周期该如何变化,请推断结果并阐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题(共2题)

2.
某一年生植物开两性花,其花非常小,杂交育种时去雄困难。其花粉可育与不育由细胞核基因A/a(A、a基因仅在花粉中表达)和线粒体基因(N、S,每一植株只具其中一种基因)共同控制,花粉不育的机理如下图所示(P蛋白的存在是S基因表达的必要条件);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基因中,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是________
(2)基因型可用“线粒体基因(核基因型)”的形式表示,如植株N(aa)、花粉N(a)。现有植株N(aa)、S(aa)、S(AA)、N(AA),要培育出植株S(Aa)。
①选用的父本是________,母本是________
②植株S(Aa)产生的花粉中可育花粉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是________,该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
3.
核基因p53是细胞的“基因组卫士”。当人体细胞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通过下图所示相关途径最终修复或清除受损DNA,从而保持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DNA损伤为DNA双链断裂,则被破坏的化学键是_________,修复该断裂DNA需要的酶是_________
(2)图中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完成过程②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
(3)p53基因控制合成的p53蛋白通过过程②合成IncRNA,进而影响过程①,这一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DNA分子受损时,p53蛋白既可启动修复酶基因的表达,也能启动P21基因的表达。启动P21基因表达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16题)

4.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被称作 GFAJ-1 的独特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和生化反应。根据材料进行预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GFAJ-1 细菌体内砷元素含量可能比铜、铁元素多
B.砷对多数生物有毒可能是因为砷能够替代磷参与生化反应,制造混乱
C.GFAJ-1 细菌可利用砷元素合成蛋白质、核酸、糖类等物质
D.该发现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寻找生命的思路
5.
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是细胞内消化的主要场所。溶酶体的内部为酸性环境(pH≈5),与细胞质基质(pH≈7.2)显著不同。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合成的
B.细胞质基质中的 H+运入溶酶体可能是协助扩散或者主动运输
C.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不会被自身水解酶水解
D.一个细胞中少量的溶酶体破裂不会导致细胞被水解
6.
叶绿体内绝大多数蛋白质由核基因编码,少数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其合成、加工与转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蛋白通过类似胞吞过程从细胞质进入叶绿体
B.甲蛋白可能和碳(暗)反应有关,乙蛋白可能和光反应有关
C.类囊体蛋白质由细胞质和叶绿体中的核糖体合成
D.运至叶绿体不同部位的甲、乙蛋白都需经过加工
7.
研究发现,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都必须依靠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GLUT)转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正常细胞后,可通过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主要以无氧呼吸途径分解、利用 GLUT 抑制剂阻断葡萄糖转运,让癌细胞缺乏葡萄糖,以致饿死。分析以下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B.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可能消耗的葡萄糖多
C.高浓度 GLUT 抑制剂能杀死癌细胞,也能杀死正常细胞
D.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新陈代谢比正常细胞慢,细胞周期变长
8.
从同一个体的造血干细胞(L)和浆细胞(P)分别提取它们的全部mRNA (L-mRNA 和P-mRNA),并以此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相应的单链DNA (L-cDNA和 P-cD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与L-cDNA互补的P-mRNA含有编码ATP合成酶的mRNA
B.适宜温度下P-cDNA与L-cDNA混合可形成双链DNA分子
C.P-cDNA的脱氧核苷酸数目是浆细胞(P)DNA的一半
D.L-mRNA和P-mRNA都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9.
荧光原位杂交可用荧光标记的特异 DNA 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上对应的 DNA 片段结合,从而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DNA 酶Ⅰ随机切开的是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B.DNA 探针实质是带有特殊标记的目的基因单链
C.杂交复性是在 DNA 聚合酶作用下让探针与互补链结合
D.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最多可以形成 4 条荧光标记的 DNA 片段
10.
利用大肠杆菌探究 DNA 的复制方式,实验的培养条件与方法是:①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使 DNA 均被 15N标记,离心结果如图中甲;②转至含14N 的培养基培养,每 20 分钟繁殖 1 代;③ 取出每代大肠杆菌的 DNA 样本,离心。乙、丙、丁是某学生画的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是转入14N 培养基中繁殖 1 代的结果
B.丙是转入14N 培养基中繁殖 2 代的结果
C.位于丁管上部的 DNA 含有 15N 和14N
D.探究过程采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11.
某研究小组开展了“用秋水仙素诱导培育四倍体草莓”的实验。选取二倍体草莓(2N=14)幼苗若干,随机分组,每组30株,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幼芽,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
B.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内纺锤体的形成,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
C.高倍镜下观察草莓芽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发现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均为28
D.用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的幼芽1天,诱导成功率较高
12.
最新研究发现白癜风致病根源与人体血清中的酪氨酸酶活性减小或丧失有关。当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中某些碱基改变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 A,下表显示酶 A 与酪氨酸酶相比,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比较指标

 

 

 

 

 

患者白癜风面积

 

30%

 

20%

 

10%

 

5%

 

酶 A 氨基酸数目/酪氨酸酶氨基酸数目

 

1.1

 

1

 

1

 

0.9

 
A.①使 tRNA 种类增多,④使 tRNA 数量减少,②③中 tRNA 的数量没有变化
B.白癜风、老年人白发、人的白化病都是由酪氨酸酶基因发生基因突变造成的
C.①④可能导致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 mRNA 中的终止子位置改变
D.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并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
13.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有些疫苗需两次接种,初次接种产生免疫后,按规定时间间隔再次接种。若提前进行再次接种,则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前接种导致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凋亡数目少
B.提前接种导致初次免疫产生的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C.疫苗会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导致不能产生足够多的新抗体和记忆细胞
D.疫苗会与初次免疫产生的效应 T 细胞结合被裂解
14.
信息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既非营养物质,又非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而且也不是酶,它们主要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分子的作用是直接参与细胞中的代谢
B.信息分子都要通过体液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而发挥作用
C.抗原、激素、神经递质、细胞膜上受体都属于信息分子
D.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为信息分子可作用于 B 细胞,可以促使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15.
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如下图(“-”表示未用生长素处理,“+”表示用生长素处理,“+”越多表示激素浓度越高),该实验可作为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预实验能检测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减少实验误差
B.在正式实验时还需设计不含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
C.图示结果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D 组比 C 组生长慢可能由于生长素浓度升高诱导乙烯产生有关
16.
海洋牧场作为一种生态养殖模式,采用多营养层次的综合水产养殖法(IMTA),建设大型设施化、立体化养殖基地和海上风电场网箱养殖区,提升了生态海洋牧场建设的产业化水平。下列正确的是(   )
A.流经海洋牧场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海洋牧场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IMTA 有利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C.网箱养鱼的种群密度远大于野生种群,是由于网箱区域的生产者数量更多
D.IMTA 模式提高了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
17.
下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 B、C、D 可表示宇航员所需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
B.精心设计的密封飞船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不需要外界物质和能量供应
C.分解罐的分解产物 E 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多种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D.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
18.
HIV 是逆转录病毒,其 RNA 在逆转录酶作用下生成病毒 cDNA。AZT(叠氮胸苷)是碱基 T 的类似物,能取代 T 参与碱基配对,并且 AZT 是逆转录酶的底物,可阻断新病毒的形成,但不是细胞中 DNA 聚合酶的合适底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组成逆转录酶的单体为氨基酸
B.AZT 可与碱基 A 发生互补配对
C.AZT 不会抑制细胞中 DNA 的复制
D.AZT 同样可抑制烟草花叶病毒的逆转录
19.
为研究影响豌豆幼苗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加入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
B.过程①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C.过程②比①耗氧速率低
D.过程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不足

4.多选题(共2题)

20.
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 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 实现了 “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治理后藻类大量减少,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升高
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21.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 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 30%。在实验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 10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B.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 DNA
C.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
D.并非所有病毒都像噬菌体一样只将核酸注入宿主细胞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1道)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6道)

    多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