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国家。胰岛素对于糖尿病,特别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其合成过程如下:刚合成的多肽称前胰岛素原,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前胰岛素原的信号肽被切除,而成为胰岛素原。最后胰岛素原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生成胰岛素和一个多肽C(如图)。请回答:

(1)前胰岛素原可与____________ 试剂产生颜色反应,前胰岛素原水解所需的水中的氢用于形成 ______________ 。
(2)胰岛素分子由51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两条肽链,这两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如图中的_________ 相互连接在一起而形成。这些氨基酸形成蛋白质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_______________ 。
(3)从理论上分析,胰岛素分子至少有________ 个﹣NH2。
(4)由前胰岛素原最终生成胰岛素的过程要有__________ (细胞器)的参与。
(5)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都会使蛋白质变性。现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
a.实验步骤(请填充表格空白处)
表格中A代表___________ ,B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
b.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前胰岛素原可与
(2)胰岛素分子由51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两条肽链,这两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如图中的
(3)从理论上分析,胰岛素分子至少有
(4)由前胰岛素原最终生成胰岛素的过程要有
(5)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都会使蛋白质变性。现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
a.实验步骤(请填充表格空白处)
步骤 /具体操作 | A试管 | B试管 |
① | 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 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
② | 5滴蒸馏水 | A |
③ | B | 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
④ | 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5min | |
⑤ | 配制一定量的斐林试剂 | |
⑥ | 从温水中取出A、B试管,各加入1mL斐林试剂摇匀,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
表格中A代表
b.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2.
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已知A、B两种植物,其中一种是阴生植物,适合在荫蔽环境中生长;另一种是阳生植物,适合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在一定范围内,阴生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荫蔽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某小组为探究哪种植物是阴生植物,以叶绿素含量为测定指标,用遮阳网设置了四种遮荫条件进行实验(其他条件均适宜),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
(1)本实验需要提取叶绿素,研磨叶片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结果判断,____________是阴生植物。因此在一定程度的荫蔽条件下,该植物能有效地吸收光能用于光反应,光反应能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有____________。随着遮荫程度增加,该植物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的比值变____________,表明____________含量相对增多,能更有效地吸收蓝紫光,从而适应荫蔽环境。
(3)该小组欲测定在某一温度、50%遮荫条件下生长的上述两种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并比较它们的差异,设计了简要的实验思路如下:将上述两种植物叶片分别置于密闭容器中,在50%遮荫条件下,测定并比较两种植物叶片CO2的释放量。该实验思路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给予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校学生在参加厦门2009年国际马拉松赛时,由于剧烈运动,生理上发生了变化。请回答:
(1)在比赛过程中,汗液大量排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体内抗利尿激素浓度____________,该激素作用于____________和集合管,从而引起尿液的生成量____________。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位于__________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导到____________产生渴感,此时应及时补充水分。
Ⅰ.已知A、B两种植物,其中一种是阴生植物,适合在荫蔽环境中生长;另一种是阳生植物,适合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在一定范围内,阴生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荫蔽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某小组为探究哪种植物是阴生植物,以叶绿素含量为测定指标,用遮阳网设置了四种遮荫条件进行实验(其他条件均适宜),结果如下表。
条件 植物 测定指标 | 不遮荫 | 50%遮荫 | 75%遮荫 | 87.5%遮荫 | ||||
植物A | 植物B | 植物A | 植物B | 植物A | 植物B | 植物A | 植物B | |
总叶绿素含量(mg/cm2) | 1.70 | 1.85 | 1.90 | 2.10 | 1.60 | 2.32 | 1.52 | 2.48 |
叶绿素a含量(mg/cm2) | 1.28 | 1.33 | 1.36 | 1.50 | 1.20 | 1.63 | 1.14 | 1.73 |
叶绿素b含量(mg/cm2) | 0.42 | 0.52 | 0.54 | 0.60 | 0.40 | 0.69 | 0.38 | 0.75 |
叶素绿a/叶绿素b的比值 | 3.05 | 2.56 | 2.52 | 2.50 | 3.00 | 2.36 | 3.00 | 2.31 |
请回答:
(1)本实验需要提取叶绿素,研磨叶片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结果判断,____________是阴生植物。因此在一定程度的荫蔽条件下,该植物能有效地吸收光能用于光反应,光反应能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有____________。随着遮荫程度增加,该植物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的比值变____________,表明____________含量相对增多,能更有效地吸收蓝紫光,从而适应荫蔽环境。
(3)该小组欲测定在某一温度、50%遮荫条件下生长的上述两种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并比较它们的差异,设计了简要的实验思路如下:将上述两种植物叶片分别置于密闭容器中,在50%遮荫条件下,测定并比较两种植物叶片CO2的释放量。该实验思路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给予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校学生在参加厦门2009年国际马拉松赛时,由于剧烈运动,生理上发生了变化。请回答:
(1)在比赛过程中,汗液大量排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体内抗利尿激素浓度____________,该激素作用于____________和集合管,从而引起尿液的生成量____________。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位于__________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导到____________产生渴感,此时应及时补充水分。
3.
果蝇是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某小组以果蝇为材料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1)如果将孵化后4—7d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环境下(正常培养温度为25℃)处理6-24h,结果培养出的成虫中出现了一定数量雌雄皆有的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小组在对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基因进行研究时,绘制出下图所示图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3)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截刚毛与正常刚毛、对CO2敏感与对CO2有抗性为三对相对性状,其中控制正常刚毛和截刚毛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上,现选取果蝇的两个纯系品种进行两组杂交,其杂交方式及结果如下: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对CO2有抗性的性状其遗传方式属于_________遗传。研究发现,果蝇对CO2有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对CO2敏感的基因上有一个碱基被替换,从而使相应蛋白质的第151位丝氨酸被脯氨酸替代,已知丝氨酸的密码子是UCU、UCC、UCA、UCG、AGU、AGC,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由此推测DNA模板链上决定第151号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_________被____________替换。
(4)基因突变大多数对生物有害,甚至导致死亡。在做果蝇实验时发现1只由于单基因突变从而表现突变性状的雌蝇(简称为突变型),让这只雌蝇与1只野生型的雄蝇进行交配(Y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请你用遗传图解对这个现象进行解释并作说明___________(相关基因用R、r表示,要求写出亲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以及子代所有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1)如果将孵化后4—7d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环境下(正常培养温度为25℃)处理6-24h,结果培养出的成虫中出现了一定数量雌雄皆有的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小组在对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基因进行研究时,绘制出下图所示图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此果蝇体内除精子外,其余细胞内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
B.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均能在Y染色体上找到相应的等位基因 |
C.若此果蝇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DX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DY,dX,dY |
D.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Ⅱ、Ⅲ、Ⅳ、X或Ⅱ、Ⅲ、Ⅳ、Y |
杂交一: P:♀黑身、截刚毛 ♂灰身、正常刚毛 对CO2敏感 × 对CO2有抗性 F1 灰身、正常刚毛、对CO2敏感 | 杂交二: P:♀灰身、正常刚毛 ♂黑身、截刚毛 对CO2有抗性 × 对CO2敏感 F1 灰身、正常刚毛、对CO2有抗性 |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对CO2有抗性的性状其遗传方式属于_________遗传。研究发现,果蝇对CO2有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对CO2敏感的基因上有一个碱基被替换,从而使相应蛋白质的第151位丝氨酸被脯氨酸替代,已知丝氨酸的密码子是UCU、UCC、UCA、UCG、AGU、AGC,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由此推测DNA模板链上决定第151号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_________被____________替换。
(4)基因突变大多数对生物有害,甚至导致死亡。在做果蝇实验时发现1只由于单基因突变从而表现突变性状的雌蝇(简称为突变型),让这只雌蝇与1只野生型的雄蝇进行交配(Y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请你用遗传图解对这个现象进行解释并作说明___________(相关基因用R、r表示,要求写出亲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以及子代所有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4.
回答下列有关现代生物科技的问题:
(1)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是由于患者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对此,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了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胰岛素的治疗方法。
基本程序:①获取目的基因→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①和②的操作中需要用的相同的工具酶作用于______________键。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目的基因受热形成单链并与引物结合,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延伸形成DNA。
(2)植物细胞工程中,科学家采用体细胞杂交方法终于获得“番茄—马铃薯”超级杂种植株,该过程中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物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电激等,获得的杂种细胞还需经________________技术培养成杂种植株。
(3)动物细胞培养中,通常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动物组织块,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克隆动物的获得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的全能性。
(1)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是由于患者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对此,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了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胰岛素的治疗方法。
基本程序:①获取目的基因→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①和②的操作中需要用的相同的工具酶作用于______________键。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目的基因受热形成单链并与引物结合,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延伸形成DNA。
(2)植物细胞工程中,科学家采用体细胞杂交方法终于获得“番茄—马铃薯”超级杂种植株,该过程中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物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电激等,获得的杂种细胞还需经________________技术培养成杂种植株。
(3)动物细胞培养中,通常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动物组织块,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克隆动物的获得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的全能性。
2.单选题- (共11题)
5.
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
B.该菌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运输到相应部位 |
6.
下图关于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基因上都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
D.框图④内的生物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分裂生殖,都能够进行固氮 |
7.
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降低 |
B.在一些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会导致酶的活性下降 |
C.大量猎杀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 |
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 |
8.
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的全过程都能看到染色体 |
B.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
C.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
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 |
9.
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代表人体记忆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 可分别代表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
B.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降低 |
C.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性激素,则b、c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
D.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 |
10.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珍稀动植物 |
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方式 |
C.生物多样性价值中的旅游观赏价值属于间接价值 |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
11.
下表是某动物肝细胞和胰腺外分泌细胞不同膜的相对含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质膜 | 内质网膜 | 高尔基体膜 | 线粒体 | 核膜 | 其他 | ||
粗面 | 滑面 | 外膜 | 内膜 | |||||
甲 | 2 | 35 | 16 | 7 | 7 | 32 | 0.2 | 少量 |
乙 | 5 | 60 | 1 | 10 | 4 | 17 | 0.7 | 少量 |
A.细胞甲呼吸强度大于细胞乙 |
B.细胞乙为胰腺外分泌细胞 |
C.细胞乙合成的分泌蛋白多于细胞甲 |
D.细胞中各种膜含量的差异取决于所含基因不同 |
12.
冠状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用(+)RNA表示。下图表示冠状病毒的增殖和表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体内含有逆转录酶 |
B.病毒RNA复制时需要的酶在宿主细胞内合成 |
C.病毒RNA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 |
D.病毒RNA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13.
下列关于育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不一定是纯合子 |
B.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型 |
C.有性生植不能产生三倍体,只能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 |
D.人工杂交选育出矮秆抗锈病的小麦品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
14.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
C.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 |
15.
进行生物工程设计时,下表各组所选择的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配置错误的是
组别 | 实验目的 | 实验材料 | 材料特点 |
1 | 动物细胞核移植 | 卵(母)细胞 | 细胞大,细胞质能有效调控核发育 |
2 | 体细胞诱变育种、 | 愈伤组织细胞 | 分裂能力强。易诱发突变 |
3 | 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新品种 | 花粉粒 | 易于获取,易于培养 |
4 | 烧伤患者皮肤细胞移植 | 自体皮肤生发层细胞 | 分裂能力强,且不会引起免疫排斥 |
A.1 | B.2 | C.3 | D.4 |
3.选择题- (共4题)
4.多选题- (共3题)
2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细菌时需将培养基的温度调至15-18℃ |
B.在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时,首先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
C.倒平板操作中,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
D.大肠杆菌纯化培养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
21.
如图有关图中所示生物学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2.
科学家在海底的一块鲸鱼的骨架上,发现了两种新型蠕虫。这两种蠕虫无消化器官,它们通过附肢可深入到死鲸鱼骨髓里吸取营养,其中的细菌将骨中的脂肪转变成糖供给蠕虫。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这些蠕虫和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
B.蠕虫与细菌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 |
C.这些细菌不可能进行有丝分裂 |
D.蠕虫与细菌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的有氧呼吸 |
5.实验题- (共1题)
23.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______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 ,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 。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_____ 。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 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 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 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 的数量和种类,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 。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 蒙古栎 | 杨 | 红松 | 白桦 |
未分解叶 | 2.44 | 5.94 | 4.79 | 7.30 |
半分解叶 | 7.20 | 9.42 | 8.71 | 5.23 |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