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现有属于前四周期的A、B、C、D、E、F、G七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价电子构型为nsnnpn+1;C元素为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D元素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1/6 ;E元素正三价离子的3d轨道为半充满状态,F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G元素与A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其某种氧化物有剧毒。
(1)A元素的第一电离能________B(填“<”“>”或“=”),A、B、C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D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3)C元素的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E3+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
(4)F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区,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5)G元素可能的性质________。
(1)A元素的第一电离能________B(填“<”“>”或“=”),A、B、C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D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3)C元素的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E3+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
(4)F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区,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5)G元素可能的性质________。
A.其单质可作为半导体材料 |
B.其电负性大于磷 |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
2.综合题- (共2题)
2.
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很重视。
(1)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2等有毒气体,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4CO(g)+2NO2(g)
4CO2(g)+N2(g)。恒温恒容条件下,能够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
(2)用活性炭还原法也可以处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2NO(g)
N2(g)+CO2(g)△H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所示:

①根据表中数据分析T1℃时,该反应在0~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_______;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________。
②根据上表数据判断,由30min到40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
任写一种
。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5:3:3,此时NO的转化率__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
,△H________
填“
”或“
”
。(3)以
与
为原料可合成化肥尿素化学式为
。已知:①2NH3(g)+CO2(g)=NH2CO2NH4(s) △H=-159.5kJ/mol②NH2CO2NH4(s)=CO(NH2)2(s)+H2O(g) △H=+116.5kJ/mol,③H2O(l)=H2O(g)△H=+44.0kJ/mol,写出CO2与NH3合成尿素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
(1)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2等有毒气体,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4CO(g)+2NO2(g)



A.容器内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
B.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
C.2V逆(NO2)=V正(N2) |
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


①根据表中数据分析T1℃时,该反应在0~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_______;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②根据上表数据判断,由30min到40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5:3:3,此时NO的转化率________









3.
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由碳粉、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该电池放电过程产生MnOOH。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得到多种化工原料。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1)Fe(OH)3沉淀溶解平衡常数(Ksp)的表达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2)Fe(OH)3能否溶于稀硫酸?________。试用沉淀溶解平衡理论解释。____________。
(3)常温下,若使FeCl3溶液中的Fe3+沉淀完全,需加入NaOH溶液调整溶液的pH为多少?(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_____________。
(4)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Zn2+、Fe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产生的沉淀是什么?_____________。
(5)若在Zn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的Fe2+,应如何除去?_________。
化合物 | Zn(OH)2 | Fe(OH)2 | Fe(OH)3 |
Ksp近似值 | 10-17 | 10-17 | 10-39 |
(1)Fe(OH)3沉淀溶解平衡常数(Ksp)的表达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2)Fe(OH)3能否溶于稀硫酸?________。试用沉淀溶解平衡理论解释。____________。
(3)常温下,若使FeCl3溶液中的Fe3+沉淀完全,需加入NaOH溶液调整溶液的pH为多少?(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_____________。
(4)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Zn2+、Fe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产生的沉淀是什么?_____________。
(5)若在Zn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的Fe2+,应如何除去?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0题)
4.
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气)+B(气)
2C(气)。若经2 s(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7.
已知①2C(s)+O2(g)=2CO(g) ΔH=-221.0 kJ·mol-1
②2H2(g)+O2(g) =2H2O(g) ΔH=-483.6 kJ·mol-1
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2O(g) =CO(g)+H2(g) ΔH为( )
②2H2(g)+O2(g) =2H2O(g) ΔH=-483.6 kJ·mol-1
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2O(g) =CO(g)+H2(g) ΔH为( )
A.+262.6 kJ·mol-1 | B.-131.3 kJ·mol-1 |
C.-352.3 kJ·mol-1 | D.+131.3 kJ·mol-1 |
8.
一定温度下,向含有AgCl(s)的饱和AgCl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gCl的溶解度增大 | B.AgCl的溶解度增大,Ksp不变 |
C.c(Ag+)增大 | D.AgCl的溶解度、Ksp均不变 |
9.
常温下Ag2SO4、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依次为:Ksp(Ag2SO4)=7.7×10-5、Ksp(AgCl)=1.8×10-10、Ksp(AgI)=8.3×10-17。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常温下,Ag2SO4、AgCl、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依次减弱 |
B.在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I固体,有AgI沉淀生成 |
C.Ag2SO4、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之比等于它们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
D.在Ag2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有Ag2SO4沉淀析出 |
10.
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 B.557 kJ | C.436 kJ | D.188 kJ |
12.
已知反应A2(g)+2B2(g)
2AB2(g)的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
13.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
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