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Ⅰ、某温度时,在一个 10L 的恒容容器中,X、Y、Z 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反应开始至 2min,以气体 Z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3)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比起始时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下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时__________;
(4)将 a mol X 与 b mol Y 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反应到某时刻各物质的量恰好满足: n(X)=n(Y)=2n(Z),则原混合气体中 a:b=______。
Ⅱ、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⑤混合气体的颜色,⑥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1)一定能证明 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
(2)一定能证明 I2(g)+H2(g)
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3)一定能证明 A(s)+2B(g)
C(g)+D(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B C D 均无色)
III 、某化学反应 2A
B+D 在四种条件下进行,B、D 起始浓度为 0,反应物 A 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表:
比较实验 4 和实验 1 可推测该正反应是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_________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反应开始至 2min,以气体 Z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3)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比起始时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下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时__________;
(4)将 a mol X 与 b mol Y 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反应到某时刻各物质的量恰好满足: n(X)=n(Y)=2n(Z),则原混合气体中 a:b=______。
Ⅱ、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⑤混合气体的颜色,⑥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1)一定能证明 2SO2(g)+O2(g)

(2)一定能证明 I2(g)+H2(g)

(3)一定能证明 A(s)+2B(g)

III 、某化学反应 2A

实验序号 | 时间 浓度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1 | 800 | 1.0 | 0.80 | 0.67 | 0.57 | 0.50 | 0.50 | 0.50 |
2 | 800 | C2 | 0.60 | 0.50 | 0.50 | 0.50 | 0.50 | 0.50 |
3 | 800 | C3 | 0.92 | 0.75 | 0.63 | 0.60 | 0.60 | 0.60 |
4 | 820 | 1.0 | 0.40 | 0.25 | 0.20 | 0.20 | 0.20 | 0.20 |
比较实验 4 和实验 1 可推测该正反应是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_________
2.推断题- (共2题)
2.
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用字母标出的 14 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非金属性最强是_______,常温下单质为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属于过渡元素的是_________(该空用字母表示)。
(2)B、F、C 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其中以_____最不稳定。
(3)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
(4)写出 F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 H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
| | | |||||||||||||||
| | | | D | | B | A | | |||||||||
J | I | H | | C | G | F | E | ||||||||||
L | K | | | | | | | | | | | | | | | N | |
| | | | | |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表中用字母标出的 14 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非金属性最强是_______,常温下单质为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属于过渡元素的是_________(该空用字母表示)。
(2)B、F、C 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其中以_____最不稳定。
(3)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
(4)写出 F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 H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
3.
A、B、C、D 均是短周期元素,A 和 B 同周期, B 和 C 同族,A 元素族序数是周期数的三倍,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二倍,B 与 A 能生成化合物 BA2,C 与 A 生成化合物 CA2, A 的阴离子与 D 的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都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D 的单质与 A 的单质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生成 D2A 或 D2A2。请回答
(1)写出元素符号 B:_____C:_____
(2)D2A2的化学式_____.
(3)BA2的电子式_____,BA2分子中化学键属于_____键。
(4)C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周期_____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1)写出元素符号 B:_____C:_____
(2)D2A2的化学式_____.
(3)BA2的电子式_____,BA2分子中化学键属于_____键。
(4)C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周期_____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3.单选题- (共16题)
4.
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m+和Y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a=b+m+n | B.a=b-m+n | C.a=b+m-n | D.a=b-m-n |
5.
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
C.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
D.两烧杯中溶液的 H+的浓度均减小 |
6.
科学家已获得了气态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 N—N吸收167 kJ能量,断裂1 mol N≡N吸收942 kJ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
B.N4(g)=4N(g)的过程中释放1002 kJ能量 |
C.1 mol N4转化为N2时要吸收882 kJ能量 |
D.N4和N2互为同素异形体,N4转化为N2属于化学变化 |
7.
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2在电极b上发生还原反应 |
B.溶液中OH-向电极a移动 |
C.反应消耗的NH3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 |
D.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 |
8.
对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平衡状态 |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
D.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
9.
mA(g)+nB(g)
p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图1可知,T1<T2,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B.由图2可知,该反应m+n﹤p |
C.图3中,表示反应速率v正>v逆的是点3 |
D.图4中,若m+n=p,则a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 |
10.
有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人工合成的第 112 号元素的正式名称为“Copernicium”,相应的元素符号位“Cn”。该元素的名称是为了纪念天文学家哥白尼而得名。该中心人工合成 Cn 的过程可表示为:
Zn+
Pb=
Cn+
n,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B.Cn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77 |
C.上述合成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 |
D.Cn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是副族元素 |
11.
科学家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含有极性共价键 | B.上述过程表示CO和O生成CO2 |
C.上述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 D.从状态Ⅰ到状态Ⅲ,有能量放出 |
14.
汽车尾气在光照下分解时,即开始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它的形成过程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NO2===NO+O,2NO+O2===2NO2,O2+O===O3。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过程中,NO2是催化剂 |
B.在此过程中,NO是中间产物 |
C.此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O3===3O2 |
D.光化学烟雾能引起人的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
15.
下列各项操作,错误的有
A.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 |
B.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
C.蒸馏时,必须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 |
D.用乙醇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 |
16.
若R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A,Rm-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w g Rm-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
A.(A-x+m) mol | B.(A-x-m) mol |
C.![]() | D.![]() |
17.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A(g)═B(g)+C(g),若反应物的浓度由2mol•L-1降到 0.8mol•L-1 需要 20s,那么反应物浓度再由 0.8mol•L-1 降到 0.2mol•L-1 所需要的时间为
A.10s | B.大于 10s | C.小于 10s | D.无法判断 |
18.
已知合成氨反应的浓度数据如表: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化学反应速率时,其速率为
| N2 + 3H2![]() | ||
起始浓度 mol/L | 1.0 | 3.0 | 0 |
2 秒末浓度 mol/L | 0.6 | 1.8 | 0.8 |
A.0.2 mol/(L·s) | B.0.4 mol/(L·s) |
C.0.6 mol/(L·s) | D.0.8 mol/(L·s) |
19.
可逆反应:
在恒容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的同时生成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
的同时生成
③用
、
、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


③用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 | B.②③⑤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⑤⑥ |
4.多选题- (共2题)
20.
短周期元素 R、T、Q、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R |
C.原子半径:T>Q>R |
D.含 T 的盐中,T 元素只能存在于阳离子中 |
21.
某同学设计如图元素周期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X、Y、Z元素分别为N、P、O |
B.白格中都是主族元素,灰格中都是副族元素 |
C.原子半径:Z>X>Y |
D.X、Y、Z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Z的氢化物 |
5.填空题- (共1题)
22.
I、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原电池外电路中电流方向:锌_______铜(填“→”或“←”)。
(2)该原电池中_______电极(写出电极材料名称)产生无色气泡,写出该电极反应式:_______;该电极发生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当电路中通过 0.2mol 电子时,该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L。
(3)一段时间后,烧杯中溶液的 pH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II、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电池,其构造如图所示: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碳制成,通入的气体由孔隙中流出,并从电极表面放出。

(1)a 极是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
(2)b 极是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

(1)该原电池外电路中电流方向:锌_______铜(填“→”或“←”)。
(2)该原电池中_______电极(写出电极材料名称)产生无色气泡,写出该电极反应式:_______;该电极发生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当电路中通过 0.2mol 电子时,该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L。
(3)一段时间后,烧杯中溶液的 pH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II、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电池,其构造如图所示: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碳制成,通入的气体由孔隙中流出,并从电极表面放出。

(1)a 极是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
(2)b 极是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2道)
单选题:(16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