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氮和碳的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已知:N2(g)+O2(g)===2NO(g) ΔH=+180.5 kJ·mol-1
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则反应2H2(g)+2NO(g)===2H2O(g)+N2(g) ΔH=__________。
(2)在压强为0.1 MPa条件下,将CO和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 ⇌ CH3OH(g)ΔH<0。
①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CO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再变化
c.v(CO)=v(CH3OH) d.CO在混合气中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②T1℃时,在一个体积为5 L的恒压容器中充入1 mol CO、2 mol H2,经过5 min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为0.75,则T1℃时,CO(g)+2H2(g) ⇌ CH3OH(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T1℃时,在体积为5 L的恒容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CO,反应达到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与n(H2)/n(CO)的关系如图所示。温度不变,当n(H2)/n(CO) =2.5时,达到平衡状态,CH3OH的体积分数可能是图象中的___________点。

(3)用催化转化装置净化汽车尾气,装置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2NO(g)+2CO(g) ⇌ N2(g)+2CO2(g)。
①探究上述反应中NO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催化装置比较适合的温度和压强是___________。

②测试某型号汽车在冷启动(冷启动指发动机水温低的情况下启动)时催化装置内CO和NO百分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前10 s内,CO和NO百分含量没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右图所示的装置能吸收和转化NO2和SO2。

①阳极区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阴极排出的溶液中含S2O42-离子,能将NO2气体转化为无污染气体,同时生成的SO32-可在阴极区再生。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1)已知:N2(g)+O2(g)===2NO(g) ΔH=+180.5 kJ·mol-1
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则反应2H2(g)+2NO(g)===2H2O(g)+N2(g) ΔH=__________。
(2)在压强为0.1 MPa条件下,将CO和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 ⇌ CH3OH(g)ΔH<0。
①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CO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再变化
c.v(CO)=v(CH3OH) d.CO在混合气中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②T1℃时,在一个体积为5 L的恒压容器中充入1 mol CO、2 mol H2,经过5 min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为0.75,则T1℃时,CO(g)+2H2(g) ⇌ CH3OH(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T1℃时,在体积为5 L的恒容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CO,反应达到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与n(H2)/n(CO)的关系如图所示。温度不变,当n(H2)/n(CO) =2.5时,达到平衡状态,CH3OH的体积分数可能是图象中的___________点。

(3)用催化转化装置净化汽车尾气,装置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2NO(g)+2CO(g) ⇌ N2(g)+2CO2(g)。
①探究上述反应中NO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催化装置比较适合的温度和压强是___________。

②测试某型号汽车在冷启动(冷启动指发动机水温低的情况下启动)时催化装置内CO和NO百分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前10 s内,CO和NO百分含量没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右图所示的装置能吸收和转化NO2和SO2。

①阳极区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阴极排出的溶液中含S2O42-离子,能将NO2气体转化为无污染气体,同时生成的SO32-可在阴极区再生。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2.
钴(Co)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为从某工业废料中回收钴,某学生设计流程如下(废料中含有Al、Li、Co2O3和Fe2O3等物质)。

已知:①物质溶解性:LiF难溶于水,Li2CO3微溶于水;
②部分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下表。
请回答:
(1)步骤Ⅰ中得到含铝溶液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Ⅱ中Co2O3与盐酸反应生成Cl2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Ⅲ中Na2CO3溶液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应使溶液的pH不超过______;废渣中的主要成分除了LiF外,还有______。
(4)NaF与溶液中的Li+形成LiF沉淀,此反应对步骤Ⅳ所起的作用是是________。
(5)在空气中加热5.49 g草酸钴晶体(CoC2O4·2H2O)样品,受热过程中不同温度范围内分别得到一种固体物质,其质量如表。
①加热到210 ℃时,固体质量减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测定,加热到210~290 ℃过程中的生成物只有CO2和钴的氧化物,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已知M(CoC2O4·2H2O)="183" g·mol-1]

已知:①物质溶解性:LiF难溶于水,Li2CO3微溶于水;
②部分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下表。
| Fe3+ | Co2+ | Co3+ | Al3+ |
pH(开始沉淀) | 1.9 | 7.15 | -0.23 | 3.4 |
pH(完全沉淀) | 3.2 | 9.15 | 1.09 | 4.7 |
请回答:
(1)步骤Ⅰ中得到含铝溶液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Ⅱ中Co2O3与盐酸反应生成Cl2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Ⅲ中Na2CO3溶液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应使溶液的pH不超过______;废渣中的主要成分除了LiF外,还有______。
(4)NaF与溶液中的Li+形成LiF沉淀,此反应对步骤Ⅳ所起的作用是是________。
(5)在空气中加热5.49 g草酸钴晶体(CoC2O4·2H2O)样品,受热过程中不同温度范围内分别得到一种固体物质,其质量如表。
温度范围/℃ | 固体质量/g |
150~210 | 4.41 |
290~320 | 2.41 |
890~920 | 2.25 |
①加热到210 ℃时,固体质量减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测定,加热到210~290 ℃过程中的生成物只有CO2和钴的氧化物,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已知M(CoC2O4·2H2O)="183" g·mol-1]
2.单选题- (共8题)
3.
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属于一元弱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惰性电极电解NaH2PO2溶液,其阳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 |
B.将H3PO2溶液加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H3PO2的还原产物可能为H3PO4 |
C.H3P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PO2+3OH-= PO23-+3H2O |
D.H3PO2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3PO2![]() |
4.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
B.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
5.
纵观古今,化学与生活皆有着密切联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梨花淡自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相同 |
B.制作烟花的过程中常加入金属发光剂和发色剂使烟花放出五彩缤纷的颜色 |
C.草莓棚中使用的“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的主要成分可以是碳酸钙 |
D.芒硝晶体(Na2SO4·10H2O)白天在阳光下曝晒后失水、溶解吸热,晚上重新结晶放热,实现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继而转化为热能 |
6.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2-和Y+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Z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W原子是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半径最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Z>W>X>Y |
B.X的氢化物中不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
C.由X与Y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有漂白性 |
D.元素Y、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相互反应生成的盐溶液呈中性 |
7.
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下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MgCl2溶液制取金属镁 |
B.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
C.在③、④、⑤步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
D.制取NaHCO3的反应是利用其溶解度比较小 |
8.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测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甲装置:
乙装置:
甲装置:


A.将甲装置分液漏斗旋塞打开,分液漏斗里的液体顺利流下,并不能说明整套装置气密性不好 |
B.需要测量单位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或产生一定体积的气体需要的时间 |
C.甲装置因为逐滴加入硫酸,硫酸的体积和浓度的变化会造成误差,用乙装置可以减小该误差(乙装置中燃烧匙可上下移动) |
D.只需要将甲装置中锌粒改为铜片,稀硫酸改为浓硫酸,就可以用此装置测定铜与浓硫酸的反应速率 |
9.
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选项 | Ⅰ中试剂 | Ⅱ中试剂及现象 | 推断 |
A | 氯化铵 | 酚酞溶液不变红色 | 氯化铵稳定 |
B | 硫酸亚铁 | 品红溶液褪色 | FeSO4分解生成FeO和SO2 |
C | 涂有石蜡油的碎瓷片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石蜡油发生了化学变化 |
D | 铁粉与水蒸气 | 肥皂水冒泡 | 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
A.A | B.B | C.C | D.D |
10.
在100mL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0.6mol/L。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粉,加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值为(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225 mol/L | B.0.3 mol/L | C.0.36 mol/L | D.0.45 mol/L |
3.实验题- (共1题)
11.
某红色固体粉末样品可能含有Fe2O3和Cu2O中的一种或两种,某校化学自主探究实验小组拟对其组成进行探究。查阅资料:Cu2O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反应:Cu2O+2H+=Cu+Cu2++H2O。
实验探究一:学生甲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称量反应前后装置C中样品的质量,以确定样品的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2)下列实验步骤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打开止水夹;②熄灭C处的酒精喷灯;③C处冷却至室温后,关闭止水夹;④点燃C处的酒精喷灯;⑤收集氢气并验纯
实验探究二:
(3)学生乙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并作出如下假设和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______。
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浓硝酸,产生红棕色气体,证明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_,写出产生上述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三:
(4)学生丙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经过滤得到固体6.400g,测得滤液中Fe2+有2.000mol,则样品中n(Cu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
实验探究一:学生甲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称量反应前后装置C中样品的质量,以确定样品的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2)下列实验步骤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打开止水夹;②熄灭C处的酒精喷灯;③C处冷却至室温后,关闭止水夹;④点燃C处的酒精喷灯;⑤收集氢气并验纯
实验探究二:
(3)学生乙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并作出如下假设和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______。
A.若固体全部溶解,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Fe2O3,一定不含有Cu2O |
B.若固体部分溶解,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Cu2O,一定不含有Fe2O3 |
C.若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样品一定含有Fe2O3和Cu2O |
D.若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样品一定含有Fe2O3 |
实验探究三:
(4)学生丙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经过滤得到固体6.400g,测得滤液中Fe2+有2.000mol,则样品中n(Cu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8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