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下学期复习练习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6818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9

1.单选题(共9题)

1.
如图是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的示意图,让小球由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由静止滑下,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下列叙述正确是
A.θ角越大,小球对斜面的压力越大
B.θ角越大,小球运动的加速度越小
C.θ角越大,小球从顶端运动到底端所需时间越短
D.θ角一定,质量不同的小球运动的加速度也不同
2.
体育器材室里,篮球摆放在图示的球架上。已知球架的宽度为d,每只篮球的质量为m,直径为D,不计球与球架之间摩擦,则每只篮球对一侧球架的压力大小为(    )

A.   B.   C. D.
3.
如图所示,传送带足够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并以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着,在传送带的A端轻轻地放一个质量为m=1kg的小物体,若已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g=10m/s2,sin37°=0.6,cos37°=0.8)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物体运动1s后,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适用公式
B. 小物体运动1s后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 在放上小物体的第1s内,系统产生50J的热量
D. 在放上小物体的第1s内,至少给系统提供能量70J才能维持传送带匀速转动
4.
在空中某一高度将一小球水平抛出,取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初速度方向为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得到其运动的轨迹方程为y=ax2(a为已知量),重力加速度为g。则根据以上条件可以求得
A.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
B.物体作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C.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D.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总时间
5.
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神舟10号”载人飞船成功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宫一号”对接前从圆轨道Ⅰ变至圆轨道Ⅱ,已知地球半径为R,轨道Ⅰ距地面高度h1,轨道Ⅱ距地面高度h2,则关于“天宫一号”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调整前后线速度大小的比值为
B.调整前后周期的比值为
C.调整前后向心加速度大小的比值为
D.需加速才能从轨道Ⅰ变至轨道Ⅱ
6.
宇宙中存在一些质量相等且离其他恒星较远的四颗星组成的四星系统,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设四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半径均为,四颗星稳定分布在边长为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已知引力常量为.关于四星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四颗星围绕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B.四颗星的轨道半径均为
C.四颗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均为
D.四颗星的周期均为
7.
1990年4月25日,科学家将哈勃天文望远镜送上距地球表面约600 km的高空,使得人类对宇宙中星体的观测与研究有了极大的进展。假设哈勃望远镜沿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6m,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的距离为3.6×107m这一事实可得到哈勃望远镜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以下数据中最接近其运行周期的是
A.0.6小时B.1.6小时C.4.0小时D.24小时
8.
如图所示,两个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方向相反,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B,磁场区域的宽度均为a.高度为a的正三角形导线框ABC从图示位置沿x轴正向匀速穿过两磁场区域,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能正确描述感应电流i与线框移动距离x关系的是
A.
B.
C.
D.
9.
物理学中引入了“质点”、“点电荷”的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  )
A.控制变量法
B.类比
C.理想化模型
D.等效替代

2.选择题(共5题)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2.

环境承载力估算方法最为广泛的是( )

13.

下图为“美国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用图所示的方法可以粗测出橡皮泥的密度.请你将李明同学测橡皮泥密度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出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

实验步骤:

⑴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用刻度尺测出烧杯中水的深度h1

⑵将橡皮泥捏成球状后放入烧杯中(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烧杯中水的深度h2

⑶{#blank#}1{#/blank#}.

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blank#}2{#/blank#}.

3.多选题(共4题)

15.
“嫦娥三号”卫星在距月球100公里的圆形轨道上开展科学探测,其飞行的周期为118分钟。若已知月球半径和万有引力常量,由此可推算
A.“嫦娥三号”卫星绕月运行的速度
B.“嫦娥三号”卫星的质量
C.月球对“嫦娥三号”卫星的吸引力
D.月球的质量
16.
某家用桶装纯净水手压式饮水器如图所示,在手连续稳定的按压下,出水速度为v,供水系统的效率为η,现测量出桶底到出水管之间的高度差H,出水口倾斜,其离出水管的高度差可忽略,出水口的横截面积为S,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水口单位时间内的出水体积
B.出水口所出水落地时的速度
C.出水后,手连续稳定按压的功率为
D.手按压输入的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出水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
17.
一质量为的物体,在水平恒定拉力的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当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且当拉力减小到零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图中给出了拉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图象。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m/s2,由此可知
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约为0.35
B.减速过程中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约为8J
C.匀速运动时的速度约为6m/s
D.减速运动的时间等于s
18.
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存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第一、二、四象限内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第三象限内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P()、Q()为坐标轴上的两个点。现有一电子从P点沿PQ方向射出,不计电子的重力:()
A.若电子从P点出发恰好经原点O第一次射出磁场分界线,则电子运动的路程一定为
B.若电子从P点出发经原点O到达Q点,则电子运动的路程一定为
C.若电子从P点出发经原点O到达Q点,则电子运动的路程一定为
D.若电子从P点出发经原点O到达Q点,则电子运动的路程可能为,也可能为

4.解答题(共4题)

19.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30oAB物体与水平面间摩擦系数均为μ=0.4,现将AB两物体(可视为质点)同时由静止释放,两物体初始位置距斜面底端O的距离为LA=2.5m,LB=10m。不考虑两物体在转折O处的能量损失。

(1)求两物体滑到O点的时间差。
(2)B从开始释放,需经过多长时间追上A?(结果可用根号表示)
20.
某工厂生产流水线示意图如图所示,半径R=1m的水平圆盘边缘E点固定一小桶。在圆盘直径DE正上方平行放置的水平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传送带右端C点与圆盘圆心O在同一竖直线上,竖直高度h="1." 25mAB为一个与CO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半径r="0.45" m,且与水平传送带相切于B点。一质量m="0.2kg"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释放,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当滑块到达B点时,圆盘从图示位置以一定的角速度ω绕通过圆心O的竖直轴匀速转动,滑块到达C点时恰与传送带同速并水平抛出,刚好落人圆盘边缘的小捅内。取g=10m/s2,求:

(1)滑块到达圆弧轨道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NB;
(2)传送带BC部分的长度L;
(3)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应满足的条件。
21.
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v0的速度沿光滑的水平轨道匀速运动,与静止在同一光滑水平轨道上的木板C发生碰撞,碰撞后BC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不粘合),A滑上C后最终停在木板C的最右端,已知ABC质量均相等,A可看成质点,BC的上表面相平,且B的上表面光滑,木板C长为L,求:

A物体的最终速度
②从A滑上木板C到A最终停在木板C最右端所经历的时间
22.
如图甲所示,在xOy平面内存在均匀、大小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和电场,变化规律分别如图乙、丙所示(规定垂直纸面向里为磁感应强度的正方向、沿y轴正方向电场强度为正).在t=0时刻由原点O发射初速度大小为v0,方向沿y轴正方向的带负电粒子.已知v0t0B0,粒子的比荷为,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1)tt0时,求粒子的位置坐标;
(2)若t=5t0时粒子回到原点,求0~5t0时间内粒子距x轴的最大距离;
(3)若粒子能够回到原点,求满足条件的所有E0值.

5.实验题(共4题)

23.
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TOATOBTOC,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_.
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N3=3,N2=4
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记录:__;__;__.
24.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测定一个物块的质量,他将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物块一端通过细线与力传感器和重物连接,一端连接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他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使物块在不同的拉力作用下运动,物块所受拉力F的大小由力传感器读出,物块运动的加速度a由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算出,该同学通过多次实验测得的数据画出了物块加速度a与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线如图乙。

①该同学测得物块的质量m=_________________kg
②利用该同学的数据还可得出物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g=10m/s2)
③下面做法可以减小物块质量的测量误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尽量减小定滑轮处的摩擦
B.尽量使重物的质量远小于物块的质量
C.实验前将长木板右侧适当抬高来平衡摩擦力
D.改变重物的质量进行多次实验
25.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合力做的功与动能改变关系”的实验,他们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如图所示.并用重物通过细线拉小车,然后保持小车和重物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小车释放点到光电门的距离(s)进行多次实验,实验时要求每次小车都从静止释放.

(1)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d=______cm.
(2)如果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小车到光电门的距离为s.该同学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来反映合力做的功与动能改变关系,则他作的图象关系是下列哪一个时才能符合实验要求______.
A.s-t B.s-t2C.s-t-1D.s-t-2
(3)下列哪些实验操作能够减小实验误差______.
A.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重物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
B.必须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C.必须保证小车从静止状态开始释放.
26.
某同学利用光电门传感器设计了一个研究小物体自由下落时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A、B两位置分别固定了两个光电门传感器。实验时测得小物体上宽度为d的挡光片通过A的挡光时间为t1,通过B的挡光时间为t2,重力加速度为g。为了证明小物体通过A、B时的机械能相等,还需要进行一些测量和数据分析。

(1)下列必要的测量步骤是____________
A.用天平测出小物体的质量m
B.用秒表测出小物体通过A、B两传感器的时间Δt
C.测出小物体释放时离桌面的高度H
D.测出A、B两传感器之间的竖直距离h
(2)若该同学用dt1t2的比值分别来表示小物体经过A、B光电门时的速度,并设想如果能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式,即能证明在自由落体过程中小物体的机械能是守恒的。
(3)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可能会引起误差的是(请写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5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