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碧桂园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模拟卷二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16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2

1.综合题(共2题)

1.

   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同时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材料二:

 

材料三:(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

﹣﹣梁启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名称是叫什么?此次战争后被迫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2)图一、图二是哪一运动的产物?图一、图二反映了此运动前期和后期追求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3)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揭开了哪一运动的序幕?

(4)材料三中梁启超给予戊戌变法极高的评价,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

   阅读下列材料: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中的中国

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西方利器,欲学西方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1)材料中李鸿章的核心主张(直接目的)是什么?为实现“自强”,洋务派开展了哪一运动?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了哪些近代企业?请举出一例。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如下

康:四夷交迫,分割荐至,覆亡无日。

皇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是变事耳,非变法也。

皇帝同意其建议。

﹣﹣矛海建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原因是什么?

成与败的反思

(3)材料一、二反映的事件最终结果怎样?请结合所学知识,选其一分析其成或败的原因。

2.选择题(共37题)

3.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
日本《幽室文库》中写 “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中国,临印度……”从中确定的主要信息是(  )
A.日本侵占中国是制定的侵略目标之一B.日本制定的最终侵略目标是侵占中国
C.日本的侵略势力已大大增强D.清政府的腐败为日本的侵略提供了机会
5.
“12点58分,定远号舰桥中弹,旗舰无法用信号旗指挥通信,北洋海军陷入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15点10分,定远号再次中弹燃烧,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赶往营救,被日舰击沉。”这里描述的场景是()
A.平壤战役B.黄海海战C.辽东战役D.威海卫战役
6.
下面漫画《渔夫、剪刀和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B.三国干涉还辽
C.威海卫战役
D.辽东战役
7.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其目的是(  )
A.与列强组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B.承认列强在华权益,缓和与列强的矛盾
C.与列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D.不再追随西方列强实行独立的侵华政策
8.
某班排练一部有关《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众反应的情景剧。下列台词有史实性错误的是 (  )
A.失去台湾,东南沿海不会太平了B.2亿两白银的赔款,咱们的负担又重了
C.日本在中国设厂,经济掠夺加剧了D.要求加入拜上帝会,推翻清政府
9.
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前几次侵华战争的不同点是()
A.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B.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而发动
C.侵略者获得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权力D.列强联合发动
10.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
A.清政府安抚政策的结果B.义和团对中外反动派正确的认识
C.当时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矛盾尖锐对立D.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
11.
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12.
“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这一年是
A.1840年B.1856年C.1900年D.1931年
13.

(拓展探究)如图所示是科学家利用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培育能产生人乳铁蛋白的奶牛﹣﹣“牛牛”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4.
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废除。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
A.兴起白话文运动B.新文化思潮中的偏激倾向
C.传播社会主义思潮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
15.
2018年是孙中山逝世92周年。孙中山在临终前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是指(   )
A.没有建立中华民国丰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没有发展资本主义D.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6.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宣布人民享有选举、参政和居住、言论、出版信教等自由。这主要体现了以下哪一思想(   )
A.国共合作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
17.
“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曾经称赞说:“他这日记,把吃人的内容与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那些戴着礼教假面具吃人的滑头伎俩,却被他把黑幕揭破了。”文中的“日记”首发于
A.《时务报》B.《国闻报》C.《民报》D.《新青年》
18.
有学者: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是指()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成立同盟会
19.
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卖国与复辟不得人心B.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C.护国运动迅速发展D.帝国主义放弃对袁的支持
20.
下面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简表。由表中信息可知
派系
代表人物
靠山
控制范围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直系
冯国璋、曹锟
英国、美国
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盘踞东北三省
 
A.军阀的靠山都是日本B.列强采取“以华制华”策略
C.军阀力量超过革命的力量D.列强在中国的利益互补
21.
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样的对联最可能出自谁的手笔
A.洋务运动京师大学堂学生B.清末就读同文馆学的学生
C.民国初北京大学的学生D.文革时串联的学生
22.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耻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胆,复四千年之祖国”
23.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辜鸿铭所言的“心中的辫子”喻指
A.孔孟之道B.程朱理学C.传统观念D.民主平等
24.
如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共和制度深得民众支持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D.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25.
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经查,幕后策划人是受袁世凯指使的国务总理赵秉钧,重金收买宋教仁不成而痛下杀手。袁世凯指使亲信刺杀宋教仁的目的是
A.阻止宋教仁改组同盟会B.阻止宋教仁组织责任内阁
C.彻底解散国民党D.让自己领导国民党
26.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以下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B.百日维新﹣﹣挽救了民族危亡
C.《定国是诏》颁布﹣﹣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D.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27.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失败表现不包括( )
A.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变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被转让给日本D.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8.
北洋军阀时期,老百姓门口的对联由“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这与当时哪一政治局面密切相关
A.贪官横行
B.割地赔款
C.徭役繁多
D.军阀混战
29.
在初二年级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李明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是( )
A.洋务派主张兴办近代工业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
B.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运动的序幕
D.戊戌变法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30.
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战争的惨败
D.中华民国的成立
31.
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
B.
C.
D.
32.
下图是某报刊登的上海广智书局的新书广告,其内容表明当时知识界流行的思想是

A. “自强”、“求富”
B. 变法、图强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33.
这次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等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这次运动”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34.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5.
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历经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思想)层面。下列最能体现观念层面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36.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37.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38.
有人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B.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C.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
39.
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曾国藩B.康有为C.邹容D.陈独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