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08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20/3/27

1.综合题(共2题)

1.
“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最终落脚点,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1)材料中的“他”是谁?
材料二 如下甲:洋务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乙: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2)仔细分析材料甲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它为什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3)据材料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意识喷薄而出后,中国进行了一次旨在谋求“制度变革”的尝试。这次尝试指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该事件发生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材料 三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4)材料三反映了张謇什么主张?他是如何践行这一主张的?
(5)综合分析以上内容,你认为历史上的有识之士落实“家国情怀”的方式是什么?
2.
城市是有记忆的,城市中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是一部史书,每一卷档案,都记录着一个城市的沧桑岁月。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风云变幻的北京)
材料一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见证了历史风云。近代史上的北京曾饱受列强欺凌,三次沦陷;北京人民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图一中联军所犯的滔天罪行是什么?图二所示事件后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图三中事件发生后不久,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这次合作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 如图

(2)图一事件为哪一运动拉开了序幕?图二事件最能体现运动性质的是哪一口号?与图三相关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哪一战役的胜利?
(百年沧桑的上海)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一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

(3)材料三中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材料四 中共一大与中共二大的召开地点都是在上海。作为中共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开的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中共一大是在哪年召开的?中共二大召开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材料五 大上海镜头回放:①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了第一部电话;②上海创办了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A ;③上海创办了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申报》;④上海最早创办了文化出版机构新文化运动的刊物《青年杂志》;
(5)将上面材料中A处补充完整:A:

2.选择题(共9题)

3.
“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下列文献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B.《每周评论》C.《资政新篇》D.《猛回头》
4.
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从经济上开始的。与如图中间的方框相对应的是哪一重要历史事件?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5.
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交付海军。从曾经的“黄海之殇”到今天的“航母梦圆”,见证了中国不平凡的探索历程。如图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与日本联合舰队激战的场景。当时,与200余名将士一起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A.丁汝昌B.邓世昌C.吉鸿昌D.李鸿章
6.
今年(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对中国而言,五四精神就是一种现代的人文精神,正如胡适所说,“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一场经过长期准备的运动
B.6月5日后,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C.五四运动扩大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D.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取得了最彻底的胜利
7.
他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他的文章,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文中的“他”是
A.黄兴B.周恩来C.陈独秀D.李大钊
8.
历史评价,是指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等进行分析、评判,作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论断。下列对邮票反映的历史事件或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C.三枚邮票承载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
D.三枚邮票承载着爱国将领共赴国难的革命气概,相关人物有杨靖宇、李宗仁、彭德怀
9.
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囯民革命失败后略显瘦削的***:“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在这条崭新道路上,史实与结论对应不当的是
A.井冈山会师后,工农革命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巩固并扩大了根据地建设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发生在1936年10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C.一二·九运动是北平青年学生的爱国救亡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
D.中共七大确立***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0.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④国共都达成了停止或者避免内战的意向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11.
文学和艺术创作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它代表个时代的风貌,也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同时,时代的精神也为文学和艺术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下列作品中创作于抗日救亡运动中,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是
A.《毕业歌》B.《义勇军进行曲》C.《国际歌》D.《黄河大合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