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同步练习2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4483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26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卑微(bì) 默契(qì) 蔓延(màn)
B.遏制(è) 井冈山(gǎng) 狼藉(jí)
C.洗涤(dí) 踌躇(chú)    扳尖(bān)
D.豁然(huò)    暂时(zhàn)   虬枝(qiú)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盲肠 卑微 柔和 情郁于中
B.牛犊 肆意 茸毛 坦荡如砥
C.繁殖 嘲讽 炫耀 深不可测
D.跌进 移栽 缺憾 彻夜常谈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网上对这个餐厅的评价相当高,我们品尝之后觉得名不虚传
B.爷爷不会操作手机,于是我对他耳提面命,手把手教他发短信。
C.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对我的照顾简直无所不至
D.转眼间,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真是满城风雨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理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B.第六届中国(费县)国际赏石旅游文化节开幕之际,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
C.2016年4月4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
D.5月21日,临沂厉家寨樱桃节大山景区登山活动如期举行。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昆明的雨》的作者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领悟和审美发现,写出了对昆明雨季中的人、事和物的独特感受。
B.《背影》一文中共三次提到“背影”,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
C.《白杨礼赞》通过白杨树赞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紧密团结、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D.《我为什么而活着》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其实我并不喜欢花
①院子里平添了三株梅,无意中,竟见枝上还余有两三朵小花。微风中,单薄的花瓣轻颤,令我怜爱。是的,真是不容易,在这温柔但并不持久的春的舞台上,它还能继续展露它最后那片淡淡的忧伤。瞬间,我有了一丝微微的感动!
②其实,一直以来,我并不喜欢花,即使喜欢的,也是零星枝头的那种。小艳疏香更娇软!所以我喜白梅,洁净,清新,小朵两三,玲珑枝头,且每一朵都如同澄澈的水滴,令我在雨天也会无端地产生落梅的怀想。所以我喜欢荷,清雅,高洁。一枝一朵,擎天而举,不蔓不枝,独立池中。不争妍,不刻意,不管好与坏,只在属于自己的一段生命里,做了一个完整的自己!
③次日中午,在学校门口,我坐在车内,外面的天空飘着小雨。我静静地听着车外雨点儿落在车顶上碎碎的声音,像筛子筛落豆子,很是美好。“好美的花呀,粉色的,红色的……”突然,传来一个嫩嫩的声音,隔着车窗,像来自遥远的地方,却如此生动逼人!
④我猛然想起,这几日学校附近的海棠正开得旺呢,白的、粉的、红的,每天都这么烈烈地盛放着。虽然我每天都要经过这些花树,但都不曾好好留意她们,在我的眼里,她们都不及梅花,哦,不,准确地说,应该是白梅!即使是梅花,也有开得极其泛滥、极其奢靡、极其张扬的,比如红梅。曾经有一度,我甚至分不清梅花与桃花的区别,都一样红艳,都一样奔放,都一样蓬蓬勃勃,都一样恣肆张扬,哪里可寻得一丝傲气、一味冰洁?也许自古以来历代文人骚客附会了梅花太多的意向,使得我对梅花有一种特别的看法:苍劲的形姿,乱枝横斜,点点花蕊如浓墨点染,团玉娇羞,傲立于冰雪,或血红或净白,遗世而独立。包括香气也要“为有暗香来”,这种若隐若现的神秘与高洁,已经根植在我心中。
⑤可如今,公园里梅花多了,各类品种也越来越多,从凌寒的早春一直开到万花争艳,俨然丢失了我心中“犹有花枝俏”的孤独,丢失了心中那种“她在丛中笑”的清傲。真的,还不如校门口那一树海棠来得真实。
⑥孩子稚嫩的声音飘远了,像花儿娇嫩的花瓣,在微雨中飘落。我心中突然萌生一种念头,好好看看那一树海棠吧。下了车,撑起伞,来到花树边,一树的花儿在微雨中迎风微笑,那么快乐。那雨滴落在花片的掌心,颤颤地滚动着,像琼玉凝脂,使得本就娇柔的花瓣更加妩媚了。强风一吹,薄薄的花瓣带着雨露随风离枝,像鸟儿褪换的细羽,飘飘忽忽,在空中和风儿旋转了一会儿,才悠悠然然地落到了碧绿的草坪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猛然念起易安的《如梦令》,此刻,在这一片浓绿的草地上,平铺着一层薄薄的粉色花瓣,如是应词应景!
⑦原来,即使一直被我小觑的海棠,也有着她独特的美好!这一刻,我的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感动与羞愧!而且这样的感觉,是那样浓郁。是为这一地安静、祥和的落花吗?抑或是为刚才那孩子一声生动的欢叫?绝不单单如此。离开花树,走在路上,心中念起《金刚经》里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有删改)
【小题1】文章主要是写海棠,为何作者从梅写起?
【小题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3】从文中看,作者为何对自己原本喜欢的梅不再喜爱了?
【小题4】请用原文的话描述第⑥段加点的“绿肥红瘦”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小题5】第⑦段中作者说:“我的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感动与羞愧!”作者因何“感动”,又为何“羞愧”?
7.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了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小题1】文章为什么要交待“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这一情况?
【小题2】说说划线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3.作文(共1题)

8.
作文
题目:家有__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写完整;②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综合性学习。
水是生命之本,也是文化之源。学校开展“饮水思源,拯救生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探源溯流
①汉字意趣盎然,“水”, 写作,小篆写作。《词源》注:“殳:手持具以取物。”你认为《庄子·列御寇》中“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中“没”的意思是: 。②词语中,有源而常流不断的水称“活水”;成语中,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称“ ”;古诗中,描写自然山水风景的诗歌被称作“ ”。
(2)望穿“清”水

材料一:据监测,七大水系中,松花江和淮河,黄河和辽河,海河,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污染,多数河流70%的河段受到污染。我国浅层地下水Ⅳ-Ⅴ类水质占80.1%。污染因素主要有工业排放,城乡污水排放与垃圾腐化,化肥农药及水土流失造成的氮、磷等污染。

材料二:医学研究确定,80%的疾病如各种癌症、内脏炎症、结石、心脑血管疾病都是由饮用水被污染造成的。近十年淮河流域内的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出现多个“癌症村”。

材料三:

研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