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 (共1题)
1.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虚实相生是本诗鲜明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后两句对这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小题1】请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小题2】虚实相生是本诗鲜明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后两句对这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2.对比阅读- (共1题)
2.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呼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3】语段(一)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题4】两个语段的景物描写都极具特点,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两个语段的内容具体分析。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知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知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二)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国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ト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逸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牗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图,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节选自归有光《悠然亭记》)
(注)①外家:指外祖父母家、舅家。②宦游:指外出求官或做官。③(jiù):租货。④定ト;指定居。⑤颓然:坍塌的样子。⑥杳:云雾缥缈的样子。【小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欲: 解衣欲睡 熊掌,亦我所欲也 |
B.乐: 念无与为乐者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C.遂: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许先帝以驱驰 |
D.少: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饮少辄醉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3】语段(一)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题4】两个语段的景物描写都极具特点,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两个语段的内容具体分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对比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