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文阅读- (共1题)
1.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
【小题3】从选文来看,造成作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与_______这两件事。(每空不超过6个字)
【小题4】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小题1】加点的“他们”分别指什么? (1)_________(2)____________【小题2】“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
A.日本青年无视周围群众,“我”十分气愤。 |
B.日本青年影响“我”观看事实片的兴趣,所以觉得特别“刺耳”。 |
C.日本青年为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故大吼大叫,因此“我”很讨厌。 |
D.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幸灾乐祸,严重地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 |
【小题4】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对比阅读- (共1题)
2.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夕日欲颓(___) (2)沉鳞竞跃(___)(3)水中藻、荇交横(___)(4)盖竹柏影也(____)
【小题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
(1)晓雾将歇(___)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 (3)月色入户 (_______)(4)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
【小题3】翻译下列语句。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4】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这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夕日欲颓(___) (2)沉鳞竞跃(___)(3)水中藻、荇交横(___)(4)盖竹柏影也(____)
【小题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
(1)晓雾将歇(___)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 (3)月色入户 (_______)(4)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
【小题3】翻译下列语句。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4】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这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现代文阅读:(1道)
对比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