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天津市滨海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8/30

1.选择题(共5题)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荣(yīng)   亮(chéng)  修(qì) 坦荡如(dĭ)
B. 裂(guī)    静(mì) 红(yīn)    气冲牛(dòu)
C. 见(piē)    伏(quán)   应(hè) 然入梦(hān)
D. 遒(jìn)    狭(ài) 开(zhàn)   自惭形(suì)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人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却很少有人能 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 ,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 ,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会悄然而至。

A. 沉静   敏感   浮躁   B. 寂静   敏感   焦躁
C. 寂静   敏捷   浮躁   D. 沉静   敏捷   焦躁
3.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召开,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令人瞩目。
C.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彰显着新时代中国的自信。
D.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使好读书,读好书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4.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想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 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C. 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D. “夏满芒夏暑相连”点出了夏天的六个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5.
下面对《十五从军征》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A.“八十始得归”的“始”字,传达出主人公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悲伤的色彩。
B.“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以乐景写哀情,写老兵看到故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情形。
C.“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两句将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读后令人心酸。
D.这是一首叙事诗,借一个老兵从军多年回家后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

2.文言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列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杂然相     许:赞同
B. 寒暑易节,始一焉   反:同“返”,往返
C. 汝心之固,固不可   彻:彻底
D. 惧其不也   已:停止
【小题2】下面的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吾与汝毕力平险     B. 甚矣,汝之不惠
C.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小题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七百里,高万仞”一句从面积和高度两个方面说明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暗示移山的任务十分艰巨。
B.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C. 天帝被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两座大山,分别放到了朔东和雍南。
D. 本文是寓言故事,既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7.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及小白立为桓公,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而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史记·管晏列传》,有改动)

(注)①进:推举。②贾(gŭ):做买卖。③仕:做官。见逐于君:指被免职。④不肖:不贤,无才。⑤召忽:齐国人,曾与管仲一起侍奉公子纠。公子纠与小白争位被杀后召忽自杀,管仲被因。⑥多:称赞。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为鲍叔事而更穷困   谋:______
(2)吾尝三战三 走:______
【小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小题3】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的原因。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完成下列小题。

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

①太阳刚刚爬过对面楼房的顶上,弟弟便开始忙活起来,穿上那件浅灰色的长风衣,背着那把破吉他出门,去家附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上班了。

②弟弟所谓的工作,在我看来,和他周围那些面前摆着破碗或者竖着写满悲惨经历的牌子的人一样,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施舍。但只有他称那是工作,而且他是很认真地说那是他的工作。

③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你周围的那些人,不会让你抢他们的生意的!”他神秘地笑笑,说:“我自有办法!”只是那天中午回来,弟弟的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他连饭也没吃,回到自己的房间,一会儿便传出了呻吟声。到了午后,他居然起来了,而且把风衣上的灰拌得很干净,背上琴又要出去。我叫住他:“换身行头吧,你穿成这样,不挨打才怪!”他留给我一个倔强的背影,走起路来,腿有点微瘸,看来被教训得不轻。

④晚上,弟弟回来后神采飞扬,衣服也干干净净,看来他下午不但没挨打,生意好像也不错。我打开他的琴盒,却是一个硬币也没倒出来,于是嘲笑说:“你连一毛钱都没挣到,还乐得像捡了金条一样!”他故作高深地一耸肩:“太俗,张口闭口都是钱!我这高雅的艺术岂是金钱能衡量的?”

⑤我曾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过弟弟的长篇玄幻小说,他同时开了两本书,都已经签约上架,也已经出版了第一本的第一部。我常批评他:“白天的时间用来在家写书多好,你知道那些读者对你的作品有多么期待?你对得起他们吗?”他回应我的依然是背着琴盒有些酷酷的背影。

⑥快冬天了,弟弟还是那身装束。我曾对他说:“你得多买几件风衣了,总穿一件,观众们会有视觉疲劳!”他却说:“没多长时间了,冬天我就不去了,太冷,旁边的那些人冬天也很少出来!”呵呵,他居然跟那些乞丐对比上了。他似乎忘了第一天他们联手揍他的事了。他还一本正经地说:“那些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都是骗钱的!”

⑦天气逐渐冷起来了,从我们小区通往广场的柏油路被银杏树叶染成一片金黄。我平时是很少出门的,这天却突发奇想,想去看看弟弟是怎样工作的。正是下班的时间,广场上人来人,弟弟被那些下班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吉他声、歌声硬是从人群中传了出来。呵呵,这小子,一首看似普普通通的流行歌曲,倒是被他整出了“绕梁三日”的感觉。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露出一脸的得意。

⑧我从人群中出来,躲在一边。望着落日那诱人的余晖,我点上了一支烟。渐渐地,围拢的人群散去了,弟弟艰难地站起来,把琴盆里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们。呵呵,原来整个秋天,他都是替那些曾经打过他的人讨过冬的钱啊!我想起弟弟在他的小说中说:“网上说今年冬天会更冷,这回你们冬天不用出来了!”

⑨为了不让弟弟看到我,我先跑回家,站在一楼的窗口,看着弟弟慢悠悠地走回来,凉凉的风吹动他长风衣的下摆,他脸上依然是满足的神情。一进门,他立刻换了一副神情,急急地甩了风衣,脱下裤子,把左腿的义肢摘下来,疼得批牙咧嘴,腿根的断处,已经磨得不堪入目。我忙为他抹药,再把他抱回房间。

⑩那个夜里,我在弟弟更新的小说中,看到他借主人公的口说出的几句话:“现在才发现,最幸福的事其实是给别人以帮助。而且经历之后才知道,在那份帮助别人而得到的幸福面前,自己的痛苦微不足道。”弟弟在说着他自己的心声啊!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小题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露出一脸的得意。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塑造的“弟弟”,是一个善良大度、乐于助人、自立坚强、多才多艺的人。
B. 综观全文可以看出,在第④段中“弟弟”之所以“神采飞扬”地回家,是因为弹吉他没挨打,且生意不错。
C. “长风衣”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在文中多次出现,对推动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D. “快冬天了”“天气逐渐冷起来了”等句子提示季节的变换,表明了弟弟不惧寒暑、急于挣钱致富的心理。
E. 第⑨段“慢悠悠地走回来”与“急急地甩了风衣”看似矛盾的表现,实则对弟弟的塑造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小题4】文章最后引用“弟弟”所写小说中主人公的话,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9.
阅读《冰雪精灵——雾凇》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冰雪精灵——雾凇

①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②“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

③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④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

⑤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首先,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⑥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⑦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⑧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数一立方厘来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

⑨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⑩“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

(选自《气象知识》2018年第2期。作者张敏,有改动)

【小题1】下面对雾松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雾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子。
B.雾凇能够吸附大量的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
C.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能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
D.雾松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能让环境变得幽静。
【小题2】下面对选文第⑥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子 分类别B.作诠释 举例子
C.打比方 下定义D.作诠释 分类别
【小题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运用了逻辑说明顺序,给我们介绍了关于雾凇的知识。
B.第②段所引的那首词,描绘了雾凇在数九寒天里别有的景致,为文章平添了文采。
C.第⑤段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吉林雾凇形成的完整过程,是选文说明的重点。
D.第⑧段中加点的“据测”一词,表明吉林松花江畔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是有依据的、可信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名著阅读(共1题)

10.
阅读《骆驼样子》片断,回答问题。

灰天上透出些红色,地与远树显着更黑了;红色渐渐的与灰色融调起来,有的地方成为灰紫的,有的地方特别的红,而大部分的天色是葡萄灰的。又待了一会儿,红中透出明亮的金黄来,各种颜色都露出些光;忽然,一切东西都非常的清楚了。跟着,东方的早霞变成一片深红,头上的天显出蓝色。红霞碎开,金光一道一道的射出,横的是霞,直的是光,在天的东南角织成一部极伟大光华的蛛网:绿的田,树,野草,都由暗绿变为发光的翡翠。老松的干上染上了金红,飞鸟的翅儿闪起金光,一切的东西都带出笑意。祥子对着那片红光要大喊几声,几天来,他似乎没有看见过太阳,心中老在咒骂,头老低着,忘了还有日月,忘了老天。现在,他自由的走着路,越走越光明,太阳给草叶的露珠一点儿金光,也照亮了祥子的眉发,照暖了他的心。他忘了一切困苦,一切危险,一切疼痛;不管身上是怎样褴褛污浊,太阳的光明与热力并没将他除外,他是生活在一个有光有热力的宇宙里!

这段文字表现了祥子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联系相关情节,简要回答。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11.
综合性学习。
某班开展了以“家风与孩子的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14年春节期间,央视推出了“家风是什么”的系列报道。篮球明星姚明在接受采访时说,小时候曾因撒谎被家人揍过,他对家风的最深体会是两个字:诚实。

(材料二)不同时代的家风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最受重视的三大传统家风是: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和待人忠厚,而最受推崇的新家风依次是:不啃老不坑爹、民主平等、互相体谅等。

(材料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材料四)“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家风好,则人心正,母慈子孝,家庭和睦;家风不好,则会心术不正,子孙不肖。可见家风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着子孙后代,决定家庭及孩子的未来!家风是无形的,是潜移默化的,但影响却是巨大的。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形的教育,也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

(材料五)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诚子书》、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等教子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1)上面材料中,和主题“家风与孩子的成长”无关的一则是
(2)(材料四)和(材料五)是两位同学的主题发言,他们阐述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6.命题作文(共1题)

12.
作文。

在初中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上,班主任老师给她的学生们带来三幅画:落花生、向日葵、雁阵。她说:“世间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姿态:落花生扎根土地,默默生长,这是质朴宁静的姿态;向日葵心中有光,追逐太阳,这是乐观向上的姿态;大雁万里迁徙,相互扶助,这是团结友爱的姿态。我把我喜爱的‘姿态’分享给大家,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活出自己最美的姿态……”

请以“最美的姿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