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7题)
A.嗜好/谥号 偌大/诺言 伺机/伺候 | B.酗酒/抚恤 饯别/栈道 伛偻/佝偻 |
C.对峙/秩序 塑料/追溯 松柏/柏油 | D.琵琶/毗连 辍学/啜泣 幽咽/下咽 |
A.不同的法官裁判同一案件,判决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种“同案不同判”的怪现象让法律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
B.记者在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 |
C.这份“春风送岗位”活动宣传材料提醒外出务工人员要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开设的就业服务机构求职,以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 |
D.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作品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

A.各地媒体几乎同时出现了这么一个词——“堵车”。北京成了“首堵”,连武汉这样的二线城市也常常堵到半个城市瘫痪。我们不禁感慨:中国已进入全民“豪堵”时代。 |
B.什么叫“有文采”?比如一句“李白喜欢喝酒,杜甫会写诗”,淡而无味。稍事润色,变成“太白好酒,子美工诗”,虽算不得文采斐然,但是不是比原句有文采得多呢? |
C.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普遍认为它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梨花开放透露出春天的消息。央视“青歌赛”上就曾出现这样的误读。 |
D.依靠引进促进发展的“拿来主义”和“捷径”,使一些地方和企业滋长了惰性,削弱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形成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
①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②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
③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④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
⑤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的、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
⑥云是由水珠凝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集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
A.③①②④⑥⑤ | B.①③②④⑥⑤ | C.③①④⑥⑤② | D.①③④⑥⑤② |
铅色水鸫的行为最具代表性。它常守候在溪面浮凸不动的岩石上,然后沿着岩石群逐一跳跃,捕捉溪岸附近肉眼难见的蜉蝣与蚊蚋科小虫。溪涧的天地小,溪鸟的领域感自然十分强烈,铅色水鸫更是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不容二鸟,两者之间势必起冲突。我却未看见小剪尾打赢过铅色水鸫。
①它的体积约摸麻雀大,攻击性却勇猛凶悍
②究其原因,原来它的习性类似铅色水鸫
③日后我也发现只有小剪尾独独会遭受铅色水鸫的排斥
④不但觅寻的主食来源一样,体积也相似,而且活动的位置都是岩石滩
⑤在溪涧王国里,这种场面算是最激烈的争斗
⑥我经常看见大它半倍的小剪尾遭到驱逐,落荒而飞
A.①⑥②④⑤③ | B.①⑥⑤③②④ |
C.⑥①②④③⑤ | D.⑥①③⑤②④ |
A.多年来,厦航在两岸直航中的优质服务为其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其中全程闽南语服务、闽台特色机上餐食、铁观音、乌龙茶饮充分赢得了广大台胞的肯定。 |
B.新城的规划设计有水上舞台、人造沙滩、红树林、观光塔等景观亮点,欲将其建成生态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适宜人居住的现代化生态型。 |
C.当晚,当地网络论坛炸开了锅,许多目击者在网上描述自己看到的情形,说法不一。不明飞行物由于出现时间较短,目前未发现有市民拍下照片。 |
D.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神魔小说的两大主题——寻找与追求、斩妖与降魔。小说《西游记》正是因为这样的主题,才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并得到广泛流传。 |
A.央视借助行政资源得来的公信力,如果不能保证用在服务公众的正确途径上,迟早有一天会随着“广告门”“侵权门”之类的许多“门”而挥霍殆尽。 |
B.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典故和精妙学说仿佛一条精神的河水在课堂之上款款流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
C.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
D.对于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别悬殊问题,要采取正确政策,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
A.聘任 名信片 不厌其详 当仁不让 B. 呕气 滞纳金 励精图治 掎角之势
B.偏颇 倒计时 责无旁代 投鼠忌器 D. 青睐 度假村 居安思危 奖掖后进
A.任劳任怨 坚如磬石 势均力敌 巧夺天工 |
B.不修边幅 拾人牙慧 素昧平生 谈笑风声 |
C.提心吊胆 气急败坏 推心置腹 以偏概全 |
D.眼疾手快 收览人心 艰苦卓绝 如丧考妣 |
A.力行/厉行 委蛇/逶迤 立身处世/立身行事 |
B.立志/励志 清净/清静 鸠占鹊巢/门可罗雀 |
C.抑制/抑止 琢磨/捉摸 背道而驰/倍道兼行 |
D.熟悉/熟习 进见/晋见 委曲婉转/委屈求全 |
10.Once or twice he has had difficulty making decision on his own, but______he is an independent man.
10.Once or twice he has had difficulty making decision on his own, but______he is an independent man.
2.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文化节目收视下滑:期待建设性互动
《百家讲坛》收视率已被挤出央视科教频道的十名之外,舆论普遍不太乐观,认为这个影响很大的节目进入了“衰退期”。
①记者:《百家讲坛》的起落是不是说明:学术通俗娱乐化可能行不通的?
梁永安 (文化学专家):我觉得现在下这种判断还为时尚早。一档节目起起落落很正常,社会的焦点总是在不断转移,比如当前的股市楼市、金融风暴等问题,一时之间,社会对历史文化的关注有所减弱也算正常。
何况《百家讲坛》原来的定位就不是学术,也就谈不上什么学术通俗化。准确来说,它应该属于文化传播平台,而不是学术研究的专业空间。最明显的特征是:演讲者并不提供自己独特的材料发现或者体系构建。比如于丹就很聪明,声明自己是在学术的“墙外”讲《论语》,与真正的经学研究区隔开来,阐发自己的感受。舆论以为她对学术话语有所威胁,其实完全没有,学术自有学术的一套研究体系、学理化的表达方式。
②那么您认为《百家讲坛》陷入低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梁永安:我想它可能面临困顿期的内容资源的转型。《百家讲坛》的听众,主要是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他们对三国、《论语》等历史本来就很感兴趣,而新一代人却未必买帐,且不说新一代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仅仅是新一代的彷徨迷茫和生存焦虑,目前就很少有主流文化节目能够切中。所以《百家讲坛》能否在当代全球景观下,开掘新的内容资源,在年轻人的心灵引起共鸣,是节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③记者:或许文化传播类节目本就不用追求轰动效应,默默把“高端路线”坚持下去,才是常态?
梁永安:那倒未必。国外的文化节目,持续走红几十年的不在少数。比如美国的脱口秀、BBC的历史专题等。这些节目也经历过低谷,只是当观众耳熟能详到自己都能掰的时候,节目完成了自我升级,让人重新获得惊喜,也就重新赢得了观众。《百家讲坛》中即使被称为“心灵鸡汤”的于丹说《论语》,往往也是采取简化问题的方式讲解,似乎如此一来,生活的困顿一下子就很容易想通,其实这并不顶用。只有首先将事件的复杂本相清晰地传达给观众,观众才能从历史中相互对照,吸取智慧,让历史焕发出高度的启示性,这样的讲述,才能切中当代青年人真实的生命状态,才会有持续的社会影响力。
④记者:换句话说,您不认为《百家讲坛》陷入低谷是社会的理性回归,反而是一种遗憾?
梁永安:是的。类似的文化栏目很有必要。我们对传统的重新体会和表达做得太少,《百家讲坛》仅仅是个起步。我们的现代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这方面太需要有人寻找新的资源和角度重述。《百家讲坛》这样的文化样式刚刚萌芽,有待成长。与其批评,不如抱着建设性的态度。
⑤记者:其实不只是对《百家讲坛》,只要对一种文化现象不满,抱怨远甚于建设,已经成为舆论的习惯心态。
梁永安:世界知名栏目之所以能几十年办下来,是因为它们的受众不是简单的受众,会主动介入,提出自己建设性的意见,让节目不断调整完善。而我们一些受众并不主动参与,只被动等待,一旦不满,也不抱着建设心态让它更受欢迎,反而是诉诸抱怨来获得心理满足。
眼下,各种文化观点几乎都能找到依据,其实也就是找不到绝对的依据,只能做出自己的相对判断。人们已经习惯拿有用有效去判断,而不是生命所依附的价值去理解,所以很多文化产品带有消费特性,一旦不合口味,人们马上就会抛弃。就算它本身有珍贵的潜力可挖掘,也不觉得珍贵。这其实并不理性。如果受众不积极参与良性互动,任何文化都将失去内在更新的能力。将失去内在更新的动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文化传播“高端路线”的具体含义。【小题2】对于文化节目收视下滑这一现象,被采访的专家与社会舆论 (记者) 看法有什么不同?
【小题3】依据专家梁永安观点,文化节目如何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持续的社会影响力”?请从节目举办方和受众方两个方面具体回答。
3.语言表达- (共6题)
【小题1】校学生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学生会通知)
【小题2】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宣城游览敬亭山。我是导游,大家可以尊称我“小李”,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解说词)
【小题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8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小题4】高三(1)班一同学于4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政教处找李主任认领。(招领启事)
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后人尊称李白为“诗仙”,这构成了一种错觉,_____李白之所以伟大,只是因为他的人和诗具有他人所无的超现实性。这是可悲的误会。_____,没有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者是超现实的,李白何能例外?开元、天宝时代的其他诗人往往在高蹈和进取之间徘徊,李白_____既毫不掩饰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_____又因为自己绝对无法接受那些取得富贵的附加条件而弃之如敝屣。
60岁的孙永海是黑龙江籍来甬务工者,因特重型颅脑损伤,生命的火光即将熄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作了一个伟大的决定:死后,捐出身上的器官。亲属根据他的遗愿帮他完成了人间大爱的传递——自愿、无偿捐献出双肾、肝脏和一对眼角膜,成为宁波市首位器官捐献者。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7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