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5616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4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D.寒气偏归我一家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经过激烈角逐,来自苏丹的选手赵之行脱颖而出,夺得本届“汉语桥”比赛的总冠军,并荣获“汉语之星”的称号。
②口口相传的语言早已在千年的翻云覆雨中变了味道,而汉字却肩负起贯通古今的使命。可以说,汉字就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
③在一些城市,行人和非机动车扎堆闯红灯仍蔚然成风,但由于取证困难,交警部门的管理和处罚往往无从下手。
④高考语文试题的选文标准,从主题立意的角度来看,所选文章应该具有比较丰富的阐释空间,而不能一览无余,过于清晰明确。
⑤分析《战狼2》的成功之处,最吸引观众的当属影片展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其中影片中出现的国酒茅台和北京吉普车桥段,最为观众津津乐道。
⑥毕加索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人们一直对此莫衷一是。即便是通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也有所不同。
A.②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⑤D.①④⑥
3.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宁泽涛火了,一夜之间,朋友圈满是他的刷屏,他掀起了整个互联网的波澜。他虽然是个冠军,更是颜值爆表的“体坛小鲜肉”。
B.体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舞蹈《丝绸霓裳》精彩亮相,该舞蹈不仅是盛唐文明的永恒符号,更是中外艺术交流的结晶。
C.遭遇了这场变故,他面容憔悴、形象大变、精神恍惚,2月6日从拘留所出来时,连前来接他的妻子和女儿也不认识了。
D.最近,中国政府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将施行“流域限批”和河流休养生息的政策,并试图通过调水工程解决一些地区水资源紧张。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宋]曾畿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颈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颈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 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小题2】(小题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適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適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间,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適嗣。

(节选自《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B.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C.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D.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適嗣指正妻所生的长子,此处实指王位的继承人。適,通“嫡”,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
B.在等级分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天子死曰薨,诸侯曰崩,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可作平辈之间的拜礼,也可作请罪之辞,还可用于重大的事情请求时。
D.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如虎符、符节。玉符,指玉制的一种凭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不韦是一个非常有经济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他以商人的敏锐触觉发现了子楚身上隐含的巨大利益,并由此拉开了以重金对子楚进行政治投资的序幕。
B.子楚一开始并不信任吕不韦,直到吕不韦道出“自己的门庭要等待子楚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的一席话,子楚才感觉到吕不韦不简单,并与之深入交谈。
C.吕不韦非常明了当时秦国的形势,所以能够为子楚正确分析所处形势,并指明前进方向,使子楚叹服并承诺将来共享政治利益。
D.吕不韦做事非常讲究策略,为了帮助子楚接近华阳夫人,他就先接近华阳夫人的姐姐,还将自己购买的奇物玩好都送给了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2)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博士学位
牛津大学魅力超凡,但对17岁的霍金来说,头一年的功课很没意思。他几乎毫不费力就能解答导师出的任何物理或数学问题,轻易的胜利无法带来成就感。他很少做笔记,对很多标准教科书也不信任。一位导师根据一本教科书给全班出了一些题,霍金竟然没做任何一题,导师问他原因时,他花了二十分钟指出了那本书中所有的错误。
进入牛津快三年的时候,霍金开始面临毕业考试的压力。有一件事使情况有些复杂,那就是他已向剑桥大学提出申请,准备攻读宇宙学博士。但是要被剑桥录取,他就必须得到牛津所授予的最高荣誉——第一等学位。霍金的毕业考试成绩在第一等和第二等之间。他必须再参加口试。他很了解自己在学校中的形象,但他低估了别人对他天分的高度评价。当主试者要求他能谈未来的计划时,他说:“您给我第一等,我将进剑桥,如果我得到第二等我将留在牛津,所以我想您会给我第一等。”结果他们真的给了他第一等。
霍金到剑桥攻读博士时选择了宇宙学,他认为“宇宙学有着定义明确的理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他被分配给一位名叫夏玛的教授,他很快发现夏玛是一位能给他很多鼓励的老师,一位总有时间与他讨论问题的科学家。
第一学期早些时候,夏玛注意到霍金有轻微的语言障碍,霍金的父母和同学也注意到他有点儿不对劲:一个宴会上,霍金倒一杯葡萄酒时,把大部分酒倒在了桌布上而不是杯子里。春季学期前,霍金被送进一家医院接受检查。他被诊断出患了罕见的、无法治愈的运动神经元症。这种病的发展结果是全身肌肉萎缩而瘫痪,但大脑的诸如思考与记忆的高级功能不受损害。通常的预测是当蔓延性瘫痪导致呼吸肌肉失效时,病人会因窒息或肺炎而死亡。医生预言霍金只能再活两年。毫无疑问,霍金深受打击,认为自己可能活不到读完博士。一段消沉之后,他想:“如果我非死不可的话,那也要做些好事再死。”
天文学家霍耶教授是剑桥大学鼎鼎有名的人物,在宇宙的稳态理论上花了很多心血,但他在还没有考虑成熟时,就在一次皇家学会的会议上公布了他理论的最新部分。演讲结束的热烈掌声后,霍耶问大家是否有任何问题。霍金当然也参加了这次会议,而且完全听懂了。他抓着手杖慢慢站起来,会议厅里顿时安静下来。
“你所谈的那个量是发散的(即无限大)。”霍金说。
一时之间,压低了的私语声传遍了听众席:如果霍金说的正确,霍耶的最新成果就是错误的。“它当然不发散。”霍耶回答。“它是发散的。”霍金大胆抗议。“你怎么知道呢?”霍耶高声吼道。“因为我把它算出来了。”霍金慢慢地回答。
一阵使人窘迫的笑声传遍了会场。霍耶对这个傲慢的年轻人感到非常愤怒,认为霍金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但霍金与其他人指出,霍耶不应该公布尚未证实的结果,是他不讲学术道德在先。
霍金的病情很快恶化:走路极困难,有时会重重摔一跤;说话的声音变得莫名其妙,不再只是普通的模糊。但没有任何变化能减慢他的研究进度,事实上,他的研究工作进展得更快,并且比他过去学术生涯中曾做过的都要好。
一天晚上,在会剑桥途中的火车上,霍金一时默默地注视着窗外,车内的朋友们正在争论着彭罗斯的一些数学论点。突然,霍金产生了一个想法,他向坐在对面的夏玛说:“如果把彭罗斯的奇点理论,运用到整个宇宙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就是这个简单的想法,将他推到了成为超级科学巨星的路上。把奇点理论运用于宇宙研究绝非一个简单问题,几个月内,夏玛注意到这位年轻的博士生正在做一件的确很特殊的事情。当霍金对自己思想背后的数学感到满意时,就开始写博士学位论文。论文最后一章是极有才气的研究成果,幸亏有了这一章,才使霍金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从那时起,这位23岁的物理学家就可以自称为霍金博士了。
(摘编自迈克尔·怀特、约翰·葛瑞本《霍金传》,邱励欧、王滋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金用了二十分钟的时间指出了导师出的一本教科书中的一处错误,说明年仅17岁的霍金智力非凡。
B.当霍金参加口试时,低估了别人对他天分的高度评价,没想到结果真的是得到了第一等学位。
C.霍金在剑桥攻读博士时,选择的是宇宙学,夏玛教授给了他很多的鼓励。
D.霍耶教授在没有充分考虑成熟时,冒然公布了他理论的最新部分,在霍金的质疑下,大家最后认为霍耶教授不应该公布尚未证实的结果。
【小题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交代霍金在牛津大学期间的突出表现,为写他后来能进入剑桥大学攻读宇宙学博士并取得成功作了铺垫。
B.文中引用人物的语言,不仅表现了人物的特点,也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使传记具有特别的感染力。
C.皇家学会会议上,“霍金慢慢地回答”表明他已经有语言障碍,“使人窘迫的笑声”则既针对霍金又针对霍耶。
D.火车上那个“简单的想法”并不简单,它是霍金广泛学习和长期研究的结果,它使霍金跻身为超级科学巨星。
E. 年轻时的霍金成为物理学家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没有健康的体魄也毫不影响科学家们研究科学和不断创造。
【小题3】从全文看,霍金获得博士学位与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历史上农耕文化对游牧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农耕文化发展较早,其体系也较为成熟和完整,对北方的游牧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农耕文化向长城地带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扩散的同时,各民族文化也在向中原汇聚,使得中原文化在发展中也吸收了各民族文化的养分和智慧,而且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塑造了长城地带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据考证,从赵武灵王提倡胡服到清代的旗袍、马褂,古代中原民族上衣下裳、宽领褒袖的笨重服饰有了重大的转变。伴随魏晋时期大批北方游牧民族从长城以北的东北地区或蒙古草原进入长城地带或其以南的中原腹地,“胡床”带入农耕地区并改变了中原民族席地而坐的习惯。小麦、大麦以及磨面方法从西域和其他民族地区的传入,改变了中原汉族以五谷为饭的膳食种类。家用畜力中的马,主要是从蒙古高原引入长城以南,汉代极为有名的汗血宝马传入中原方备受珍惜。此外,在新疆阿拉沟、直儿沟等地西周至战国末期的墓葬中发现的骡子骨骼,经鉴定其最早应该是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者培育出来的。而在艺术文化方面诸如笛、琵琶、箜篌、胡琴等乐器以及音乐音律、歌舞杂技等自南北朝时传入中原后,对中原的戏剧、宋词、元曲均产生了极大影响;大同云岗等石窟艺术以及敦煌的璧画艺术等,都是长城地带各民族乃至世界艺术的汇聚。
民族融合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过程。不论是农业民族政权还是游牧民族政权,当他们主导中原后,自觉不自觉地都希望能够统一中国,这种思想的形成是长期以来民族融合最好的也是必然的趋势。尤其是游牧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想要稳定和谐发展就必须与农业民族的思想文化进行融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与汉民族契合,这正是农业民族与各民族不断融合最后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重要过程。虽然长城地带各民族的起源地域各异,但在几千年相互打交道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与学习所进行的“民族融合”已不再是简单的“汉化”或者“胡化”,而是更深层次的诸如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深度交融。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保有自己风俗习惯的同时,又兼具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这才使得中华民族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不断发展,促成了中华民族真正的繁荣,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包容性。费孝通说:“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自从长城修建以来,长城内外逐渐形成了农牧两大经济体。两千多年来,长城内的农业民族通过屯垦移民和通商等方式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把长城内外各民族联结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长城见证了农牧发展的历史进程,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历史上相对发达的农耕文化在影响北方游牧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各民族文化的养分和智慧,从而形成了长城地带包容性和多样性的文化。
B.从胡服、旗袍、马褂,到五谷杂粮和磨面方法,从胡床、骡子、汗血宝马,到琵琶胡琴和歌舞杂技,可以看出长城地带各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多元影响。
C.在相互打交道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长城地带的“民族融合”不再是简单的“汉化”或者 “胡化”,而是在保有自己风俗的同时,又兼具其他文化特征。
D.两千多年来,通过屯垦移民和通商等方式,长城内的农业民族在长城地带形成了巨大的网络,把长城内外各民族联结在一起,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在较早时期就发展了农耕文化,还有着较为成熟和完整的体系,在向长城地带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扩散过程中,也推动了他们的文明进程。
B.在魏晋以前,中原人都是席地而坐,不懂磨面方法,也没有面食,直到魏晋时期大批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带来了胡人的生活习惯,才改变了这种情况。
C.游牧民族主导中原后,总是希望统一中国,这样就必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与农业民族相融合,这也是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重要过程。
D.长城地带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起源地域,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彼此交流,相互促进,在思想文化中已经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城地带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根源于农耕文化向长城地带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扩散的同时,各民族文化也沿着长城一带向中原汇聚。
B.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融合,不仅在长城地带汇聚各民族乃至世界的艺术精品,也使中原的文化艺术例如戏剧、词、曲等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C.各民族的融合促成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繁荣,但作为一个民族实体,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在自觉的转化中有一个过程,期间有着几千年的跨度。
D.长城修建以来,在它的内外各民族就不断进行着各方面的交流,因此长城不仅是农耕和游牧文化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8.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张照片
李全
三合村的李老头家的一张照片被人炒到了两万,但李老头死活都不肯出售。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再也坐不住了。因为那一张照片是我拍的,而且差点因为它连工作都没有了。
三年前,三合村遇上了百年难遇的洪水。我是市里某报的名记者,第一现场当然离不开我的身影。那天,又一次洪峰即将到来,抗洪子弟兵刚把村里的老百姓转移走,正准备撤离时,就见洪水里有一个人影,我和几个子弟兵什么都没有说,就跳下水去救那个人。等子弟兵把那个人救起来一看,大家都吃了一惊,这人却是本县的县委刘书记。刘书记指了指远处说:“里面还有一个老人,赶紧营救他。”几个子弟兵一听村里还有人,马上让另外两个子弟兵把刘书记送走,他们去救人,可刘书记死活不肯走,说:“我也去。”几个子弟兵有些为难了,怎么能让刘书记再次冒险呢?刘书记有些不快,又说:“快,不能再等了,如果洪峰到来之前,我们不能把他救出来,我们怎么对得起我们的农民兄弟?再说,我对那里的路熟悉,我带路,会事半功倍。”刘书记这样一说,大家再没办法阻止他,只好让他随着大家的船开往村里。我凭着职业的敏感,知道这才是新闻,赶紧把相机紧紧拿在手里,随时把最好的镜头拍下来。
被困在村里的人就是李老头,为了家里的一头猪,死活不走。见我们来让他撤走,他就破口大骂起来:“你们这些混蛋,大水快来了,还回来干什么?”
李老头的这句话,让我非常地反感。我们可是冒着生命危险来救他,他却这样对待我们。刘书记没理睬李老头的骂声,跳下水一把抓住李老头,几个子弟兵见状也跟着跳下水,一起把李老头拉上了船,我不失时机地拍下了这个镜头。
等船只到安全地方,李老头居然问我刚才的照片拍得怎么样。我正在气头,淡淡地告诉他要相信我的技艺,可李老头不相信,非要看看照片。我只好把相机取下来,把刚刚拍的那些一张张地给他看了。他似乎还有些不满意,问道:“这是什么照片?我要的是纸质照片。”我解释说:“这是数码相机,根本用不着去洗。”李老头还是不相信,问道:“这么宝贵的照片怎么不洗出来?”
傍晚,我要回城里把照片和稿子交给报社,刚上车,李老头跑了过来,非要缠着我一起进城,我有些不情愿,可他说:“李记者,如果你不让我跟着你去,那说明你拍的照片是假的。”
这个李老头真难缠,我哭笑不得,就随他吧。
一到城里,李老头非要我带他去洗照片的地方把那张照片洗出来,给他一张。我想,反正顺路,又花不了几块钱,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洗好照片后,李老头拿着照片看得跳了起来,说了谢谢,转身便不见了踪影。我正想如何摆脱他,这正是一个机会。
待我回到报社里发照片时,才发现那张照片找不到了,便回到洗照片的地方,那个洗照片的小伙红着脸告诉我,李老头叫他把这张照片从我的相机里删除,我才想起,在我把相机给那个洗照片的小伙子时,报社领导打电话来,我到外面接电话去了。
结果,县委书记勇救农民的事,只是文字报道,不见照片。报社领导很是生气,不相信一个名记者会做出这样的事,马上把调到校对室做校对工到现在。因此,我对李老头也耿耿于怀。如今,刘书记刚调到省里任职,他却趁机把这张照片炒高价出售。
第二天,我就驱车来到了三合村,在村长的带领下,好不容易在村东头找到李老头。他老多了,却一眼就认出了我,大声喊道:“哎呀,李记者,多年不见了,你是越来越年轻了。”李老头的话,让我非常生气,马上质问他:“你为什么让洗照片的小伙子把我照片删了?现在又要炒这张照片?”
李老头叹了一口气,说:“李记者,其实……其实,你在报纸上把照片登出来,大家看后都会忘掉,时间一久,大家都会忘记那件事,我把照片保存到现在炒作,只是让大家都记住他们,因为……因为他们都是我的恩人。”
我想说点儿什么,可感觉到语言竟是那么苍白无力。
【小题1】(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李老头家的一张照片被人炒到了两万,但他死活都不肯出售,这样写为读者留下了悬念,使小说更有吸引力。
B.县委刘书记在小说中着墨不多,但小说通过他的言行,将一个心系百姓、不顾个人安危的基层干部形象表现得非常到位。
C.文中写到在又一次洪峰来临之际,李老头却“为了家里的一头猪,死活不走”,这样安排情节是为了突出李老头的自私自利。
D.“我”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却是不可缺少的线索人物,小说的所有情节都和“我”有关,“我”是主要事件的亲历者。
【小题2】(小题2)小说中的李老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小题3)小说以“一张照片”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5.语言表达(共3题)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性群居动物。任何人,都不能独自一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____;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能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而不妨碍别人的生存,____,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都要有,____。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10.
《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之前,到一小酒店,看见店前挑着一面招旗,上头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岗”,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请写出其两点绝妙之处。(5分)
第一、   
第二、   
1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①__________;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能活得好。希望所有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叫“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②__________,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③__________。因为底线是基础,是根本,是不能再推的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6.命题作文(共1题)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少年人听不进长者的劝诫,是健康也是疾病。就是明知道前方有坑,也要睁着眼跳进去;明知道身后有虎,也不愿加快脚步远行。不这么做,就不能称其为自己的人生。少年人身上有种美丽的愚蠢,不掩饰,也不着急改正。因为总有一天,这蠢态会跟着年轻一起失去。
结合上述材料,以“美丽的愚蠢”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明确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语言表达:(3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