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0课 有无相生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56085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4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相盈(yínɡ) 辐(fù)条 车毂(ɡǔ)
B.埏(yán)埴 户牖(yǒu) 自矜(jīn)
C.轻诺(nuò) 易泮(pàn) 累(léi)土
D.柔脆(cuì) 枯槁(ɡǎo) 自见(jiàn)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那少年时的__________,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记忆呵!
②你在我青春的火焰中融化,在我轻涩的快意中沉沦,__________,须臾不离。
③世界上只有两种可以称之为浪漫的情感:一种叫__________,另一种叫相忘于江湖。
A.如胶似漆 相濡以沫 青梅竹马B.青梅竹马 如胶似漆 相濡以沫
C.相濡以沫 青梅竹马 如胶似漆D.如胶似漆 相濡以沫 青梅竹马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那汉子又呵呵笑道:“小姐能否告知家父何人?贵乡何处?”
B.旧中国的知识分子分别后相见时,往往以“久仰!久仰!”作为招呼语。
C.电视剧《关公》诸葛瑾向刘备讨荆州时,提出“想见乃弟(指诸葛亮)”。
D.送别客人时,主人常以“慢走”“请慢走”“有空请来玩”之类的话告别。
4.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B.死而不亡者寿
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D.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当其无,有器之用
A.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B.木兰当户织
C.当是时也
D.安步以当车
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圣人犹难之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为无为,事无事
D.夫轻诺必寡信

2.文言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第二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第三十三章)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盈:充满。
B.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当:当作。
C.埏埴以为器,当其无 埴:黏土。
D.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伐:自我夸耀。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为:动词,是。
B.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其:代词,它。
C.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 者:助词,……的(人)。
D.死而不亡者寿 而:连词,但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把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比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大与小、长与短等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B.《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虽是要彰显自己,却往往不能彰显自己;自我夸耀的人,虽是显示自己的功劳,却往往不被认为有功或者不能成就大功。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人生哲理的判断。
D.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却让它失败了。假如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老子》告诫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岳麓书社,有删节)
(二)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燿天下,复反无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子之骄气与多欲  去:去除
B.形大劳则敝 敝:破旧
C.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 绌:贬斥
D.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 中:符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独其言在耳 会其怒,不敢献
B.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寡人之于国也
C.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奸乃不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对老子的评价很高,把他比作能驾着风飞腾升天的龙。
B.老子到底是谁,其实莫衷一是,有人说周太史儋就是老子。
C.道家与儒家主张不同,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干扰,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D.道家讲“无为”,又说“无不为”,实际上说起来很容易,真正实行起来却很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2)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3)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
【小题5】下列《道德经》第五十一章的文字,用“/”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B.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C.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D.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文言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