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三模拟(四)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55910

试卷类型:四模及以后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9

1.选择题(共2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_____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__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D.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诗的内容中也鲜明可感;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D.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在内容中也鲜明可感
B.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内容中也鲜明可感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2.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上片重在写景,在写景中言情抒怀,前四句为情造文,描写有我之景,情景很好地融为一体。
B.诗中“鲸饮未吞海”句化用了杜甫“饮如长鲸吸百川”,极度夸张,具有一种豪迈精神和阳刚之气。
C.下片“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三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承上片的写景,引出后面叙事抒怀。
D.这首词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行文波澜起伏,写景生动形象,议论富有情理,抒情真切动人。
【小题2】词中“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一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本词内容进行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艾字士载,少孤,为农民养犊。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大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将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

景元四年秋,召诸军征蜀。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出其右,司马师纂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还,曰:“贼未可击。”艾怒:“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群臣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葬。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①之徒,已殄灭矣。”又曰:“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

(选自《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注)①吴汉:东汉大臣,率军讨伐蜀地公孙述,攻入成都,纵兵烧杀抢掠,尽灭公孙氏,并将降将延岑灭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B.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C.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D.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农纲纪,官职名,东汉末年时曹操设置,为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的属官,掌管屯田事务。
B.关内侯,爵位名,是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往往是赐予而非封授,以示恩德,多为虚名无实际封地。
C.景元,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景元”与上文中的“嘉平”同为魏文帝曹丕的年号。
D.面缚舆榇,一种投降仪式,面缚指缚手于背而面向前,舆榇指将棺材装在马车上,表示听凭处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不囿贫窘,努力上进。自幼失怙的他以陈寔碑文自勉,不因口吃、家贫而自暴自弃,后得司马懿的赏识,被任命为太尉府属官。
B.邓艾善于用兵,智谋出众。嘉平年间与蜀军对峙,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于是先发制人,占据洮城,得以升任尚书郎。
C.邓艾艰苦卓绝,成功入蜀。景元间,他亲率魏军在荒无人烟处开山架桥,于濒临绝境中挺进江由,最终大破蜀军。
D.邓艾绥纳降附,受到称赞。进入成都后他手持符节接受刘禅投降,督查约束将士,安抚众人,让他们恢复旧业,受到蜀人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2)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一部关注老年手机市场的短片《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迅速爆红网络。短片描述了独居老人与在外工作的儿子逐渐疏离的故事,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呈现。影片走红的实质是对老年人内心诉求的深度解析。

老年人因为视力、记忆力、辨识力的衰退,难以操作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他们更需要一部操作简单、功能适合的老年智能手机。据调查,大部分老年人对手机的需求除了停留在能轻松拨打电话、发送信息、拍摄照片等功能外,还希望手机能够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最好能够在疾病突发时依靠手机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除此之外,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手机的真正智能之处在于能够随时与子女取得联系,子女也能通过手机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行动轨迹以及个人情绪等。其实,老人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而是有“温度”的陪伴。

    (摘编自《一部<手机>解剖空巢老人现状引争议》,2018年2月27日中国网)

材料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年化问题日益突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起关注。《中国人口老年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年化阶段;未来20年,老年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年化水平将超过30%。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老人会产生心理失调的症状,出现家庭“空巢”综合症。其症状常常表现为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等。据调查,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10%~20%。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

  (摘编自《中国人口老年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17)》)

材料三

怎样减少子女离家对老人的心理冲击,避免出现空巢的情感危机呢?改善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保障老人的生活质量,是维护其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子女的赡养、领取养老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重要途径。改善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子女与父母多沟通,重视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关注的。培养兴趣爱好也有利于空巢老人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政府方面,要加快完善保障制度,积极发展老年医疗保健事业,加快建设老年服务中心和护理中心,为空巢老人搭建“安全网”,建立应急求助信息系统等。为空巢老人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切实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等。此外,社会方面也可以多组织开展老年群体活动,多鼓励空巢老人互助互动,充实他们的文化生活,为他们创造更多与他人沟通的平台。

   (摘编自《关爱空巢老人,帮助空巢老人远离空巢综合症》,新浪网)

【小题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揭示出,空巢老人对老年手机功能的需求实质上是对关爱与陪伴的需求。
B.老年人视力、记忆力、辨识力逐渐衰退,健康也常常出现问题,因此希望出现更适合老年人的智能手机。
C.因子女离家导致的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等症状,是家庭“空巢”综合症的具体表现。
D.空巢老人中有60%存在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医学关注、心理干预,已成为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提到的短片意在提醒子女要多与父母沟通,缩短与父母的情感距离,以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
B.老人们希望凭借老年智能手机管理健康或寻求帮助,从侧面反映出“空巢”老人现象已不再是简单的家庭问题。
C.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子女外出学习、工作造成老人空巢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未来空巢老人问题将更加严峻。
D.我国人口老年化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养老问题,包括老人的经济状况和身体健康,二是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小题3】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从哪些方面可以缓解空巢老人情感危机大量出现这一社会问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文化自信不仅在于自己的决心有多大,声音有多高,历史有多久,还在于人家是否信服,有没有“他信”。在当今时代,面对大发展大变革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更加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②近些年来,西方学术界逐渐认识到,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全球性危机的罪魁祸首。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的利益为认识、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自然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类的有用性,而没有给予自然足够的人文关怀。生态思想家帕斯莫尔认为,基督教鼓励人们把自己当作自然的绝对主人,对人来说所有的存在物都是为他安排的。这正是当今西方文化的死穴。人类文明今天已走到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当务之急。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一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什么是“独特思维方法”?就是以“中”为度、以“和”为贵。《中庸》有云:“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和”二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③在如何摆正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中华文化积累了丰富的中道智慧,是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一剂良方。中华文化一方面注重人在天地之间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惟人,万物之灵”;另一方面注重天地本身的价值,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必须遵从自然规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根源正在于“顶天立地”、中正通达,正在于我们将“与天地参”而不是将征服自然、改造天地、满足欲望作为人类的使命,正在于我们摆正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

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当今中国倡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以“和”为贵的最好例子。俄罗斯《导报》这样评价:“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何为“道”?英国思想家罗素曾说:“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他所说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正是中国人所说的“道”,生生不已、和而不同的“道”。“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

(摘编自叶小文《“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代,只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能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B.人类中心主义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强调利益至上,却从不关怀自然。
C.弊端重重的人类中心主义亟须克服自身认识的偏见,而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是一个可取的办法。
D.中华文化认为应遵从自然规律和人们的欲望,这和西方文化对人与天地的关系的认识是不同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做法,然后指出只有“中和”思想,才能挽救人类文明。
B.文章第三段既承接上文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的内涵,又引出下文写运用“中道智慧”的现实意义。
C.文章第四段先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再用“一带一路”建设的例子来证明其“和”对中国及世界的作用。
D.文章着重论述了人类中心主义弊端和中华文化中的“中道智慧”,指出后者可为克服前者的弊端提供有益的借鉴。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文明现在面临发生质变的可能,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B.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未曾中断,主要是因为坚守中正通达的思想和中庸之道,摆正了人在天地间的位置。
C.“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宏大设想的可行做法,必将推动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D.罗素所说的“生活方式”特指中国人所说的“道”,如果得到全世界采纳,人类社会将更加欢乐、祥和。

5.情景默写(共1题)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共1题)

8.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00后”的身上被贴上了各种标签:有个性也容易固执己见,有能力但不能抗压;“捧着手机的草莓青年”“网络原住民”;甚至有人直言“00后”是“垮掉的一代”,缺乏承担新时代使命的能力。

面对人们对“00后”的认知,身为“00后”一员的你,有什么话要说?你认为“00后”该怎样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呢?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以“我为‘00后’代言”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共2题)

9.
阅读下面文段,围绕“国家精神”,根据画线句子仿写三句话,组成排比句式。
国家精神是什么?简单两个字,就是一个国家的“国魂”。它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赤子精神。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面是X市X中学学生XX写给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五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XX编辑部:

您好!我是 X市X中学学生XX,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久闻你刊大名,决定向你刊投稿。现奉上作品《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拔冗回示为谢!

此致

敬礼!

XX于2019年7月6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