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第一共同体、射阳二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12月联合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55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尼斯运河两岸鳞次栉比的宫殿和贵族院落让游客目不暇接。
B.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的设计真是别具匠心,谁看了都要赞叹不已。
C.满池的荷花和满坡的苍松翠柏成了燕园中的鲁殿灵光,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D.阳台上的不速之客——鸽子分明是大自然派来的使者,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2.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人说下一个时代是机器人在做重复的工作,而人去做更有意义的高想象工作的时代。
B.《芳华》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纯真、美好,激起了人们对祖国和人民深沉。
C.盐城大数据产业在领跑全国“云端”的征程中,迈出了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的步伐。
D.陈凯歌希望《妖猫传》是一幅具有中国文人画风的长卷,让大家感受什么是中国的梦。

2.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李商隐的《七绝》完成下列两题。
七绝 韩冬郎即席为诗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注释】公元851年秋末,李商隐离京赴梓州入东川节度使幕府,韩瞻的儿子韩偓即韩冬郎才十岁,就能够在别宴上即席赋诗,才华惊动一座。
【小题1】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四句所呈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十岁裁诗走马成”表现了韩冬郎_____;“雏凤清于老凤声”采用了_____(修辞手法),使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这句所蕴藏的意思也可以用这样的俗语或诗句表达____________。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钵金
张晓风
①乡居的日子是一钵闪烁的黄金,在贫乏的生活里流溢着旧王族的光辉。
②这里是一所学院,暑假里学生都离去了,空留下大片美丽的红土操场,和校园中盘旋的清风,而风过时满屋生香,把我们借住的小屋弄得像一个搅拌中的草莓冰淇淋桶。
③多么喜欢那些竹子,在窗外撑起万竿青葱。整个安静的下午,那些长长的尖叶在微风中优美地翻动,风便由竹丛那边的世界滤了过来,没有人能想象过滤后的风是怎样地充满了绿意和凉意。落雨的夜里,竹叶也负责过滤雨声。把雨依次漏下,听来像什么人在临轩纵击羯鼓。翌日黎明,许多小笋便悄然出土,露出尖尖的骄傲,像一个埋藏了许多世纪而乍被掘出的城市。
④靠窗的地方放着我的小桌,仅容一盏灯、一卷书和一杯茶的小桌。当我偶然铺开纸的时候,就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令我掷笔。没有围墙也没有门扉,我们的小屋因此看来便像一辆偶然停在林荫下的跑车,可以憩息,也可以观望。太多的风景重叠着,最远的一幅是蓝天,其次是如烟的平林,再其次是草地,再其次是瘦竹,偶然间杂其中、成为流动的画面的,则是一些低飞的麻雀和一群跳跃的孩童——这一切使文学变得笨拙而多余。
⑤而在我背后,孩子朗声地笑着、叫着。长久以来,我们不曾如此地接近,不曾如此地以整日的时间什么都不做而只是谈那些轻柔的、语言之外的语言。五个月的他是那样的兴奋,那样的忙碌。时而望着窗外的浓荫,时而去捉墙上自己的影子,时而摇响他的玩具铃,时而抢爸爸的阔边眼镜,又时而煞有介事地倾听远方火车的长鸣……当我向前瞭望,当我向后俯视,我就默无一言。我已被夹在自然和婴儿之间,世间还有什么可羡慕的幸福?
⑥有一天清晨,当我醒来,小室里摇漾着淡淡的阳光,葡萄藤的影子在雕镂着粉墙。而当我抬头看窗外,我惊讶地发现竹林上开遍了蓝紫色的牵牛花。“这是什么奇迹?”我披衣而起,“昨天还没有的,是什么精灵在一夜之间幻出这样的花蔓!”
⑦而当我走出室外,牵牛花全不见了,蓝紫色的小点仍在——原来是致密的竹叶所遮不住的细碎碎的八月晴空。但我仍然相信那是一些牵牛花,在我今晨睁开眼睛,不知身在何处的那一霎间,某些善良的小仙就将竹影中的蓝天点化成花。为了给我一些温柔的回忆,一些孩提时代甜蜜而伤感的回忆,让我复习我生命初期那幢满篱牵牛花的老屋。那天,整个早晨,我的胸中都鼓荡着那些神圣的余响。
⑧学校后面有一曲湖水,湖边水浅的地方丛生着大片浅紫色的花串。隔着湖水回望校园中的小教堂,便有那么朴拙可爱的意味。湖畔有一些苦苓树,恣意横生的枝子竟伸到水中去了,树影下憩息着垂钓的人,一次次地换他们的饵。
⑨如果我有一根钓竿,我就钓那些花,我就钓那些水中的云影,我就钓那些失去了的闲情。而事实上乡居的日子,一切都满着、溢着,我不禁窃笑起自己来了:我何需钓些什么呢?我竟那样不可救药地怀着都市人的想法。我何需花呢?这些日子本来就如同花心中的小憩;我何需云影?它们在我窗前日夜周游;我何需额外的闲情?我早已拥有它——在我心灵的深处。
⑩乡居的日子是一钵黄金,在我们贫乏的生活中流溢着旧王族的光辉。
(选自《张晓风散文精选》,有改动)
【小题1】作者为什么把乡居的日子称作是一钵金?并举例。
【小题2】赏析第③段的划线句“翌日黎明,许多小笋便悄然出土,露出尖尖的骄傲,像一个埋藏了许多世纪而乍被掘出的城市”。
【小题3】第①节里作者说“乡居的日子是一钵黄金,在我们贫乏的生活中流溢着旧王族的光辉”;第⑩节作者又说“乡居的日子是一钵黄金,在我们贫乏的生活中流溢着旧王族的光辉”。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4】材料链接——请看摘自张晓风《花朝手记》里的一段文字:
我站在花前看山下,山脚是红尘滚滚的人寰,是名利缰锁的大囚营,但因为隔着这排茶花,城市变得清纯可爱。不是因为这城市改变了,是因为我隔着那排花看它——啊,我可以跟全世界和好,只要容许我透过花阵来看万物。
(《花朝手记隔花》)
结合本文和上面这段文字,你可以感受到张晓风是怎样的一个人?
5.
爆款文章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李枚琦)
(1)“爆款文章”是近几年兴起的名词,但若要追溯源头,我首先想到的是“洛阳纸贵”的典故。左思一篇《三都赋》,令众人争相传抄,与“不转不是中国人”的热度颇有几分相似。就在一百年前,以《新青年》为阵地的新文学和以鸳蝴派为代表的旧派小说齐头并进,各自在读者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
(2)但我们并不会用“爆款文章”去形容上述作品,为什么?
(3)“爆款”一词原指商品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情景,强调的是其人气之高。当用“爆款文章”时,已经默认了文章的商品属性,但对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来说,文章的价值不局限于此。曹丕曾豪情万丈地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创作不仅是文人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途径,更是他们扬名后世的方式。古有忧国忧民的屈原、杜甫,今有以笔为武器的鲁迅。这些熠熠生辉的文人,定义了国人对“文章”的印象。但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让“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如若文化产业以利益为导向,就势必要遵循商业市场的原则。作为爆款商品,某种程度上营销推广、销售数量比产品质量、售后反馈更重要。 爆款文章中也不乏内容有深度的作品,但即便再深刻,也无法掩盖其商品的本质。反观屈原、杜甫和鲁迅的创作,与当今争夺阅读量和广告位的爆款文章一对比,差异显而易见。
(4)爆款文章的诞生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因特网与智能手机的出现,让“发表”不必完全依赖于出版行业,申请一个微博或微信公众账号,就可以发文章。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使“写”的门槛已经低到几无筛选功能。而二十世纪初执笔为文的作家们,要么经过严格的旧学训练,要么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鲁迅曾自嘲,其母亲对张恨水小说的偏爱甚至超过了自家儿子的文章,但即使是作为旧派文学代表的张氏小说,其实也是非常漂亮严谨的章回体,在今人看来依然有其审美价值。另一方面,读者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使文盲率大幅下降,但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依然形成了受众市场的趣味分层,爆款文章面向的恰好是基数较大的群体层。夺人眼球的标题、标新立异的观点、反主流的态度,也成了爆款文章的创作原则。它挑战的是读者价值观的极限,这种“挑战”也正是其备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5)常有人问:如何才能写出10W+的爆款文章?似乎没见过谁问如何才能成为乔布斯、马云,或莫言。难道爆款文章真的很低“门槛”,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选自2017年12月7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小题1】【小题2】本文论的是“爆款文章”,作者为什么却先从《三都赋》等文章说起?
【小题3】【小题4】“爆款文章”诞生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小题5】【小题6】文章第(3)节划线句主要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7】【小题8】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4.对比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1]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2]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3],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4]人世。然瓶粟屡罄[5],不能举火[6]。饥饿之余,好弄笔墨。鸡鸣枕上[7],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8],又是一番梦呓。

——张岱《陶庵梦忆序》,有删改

(注释)[1]駴駴(hài):令人惊异的样子。[2]愕窒:愕,陡然一惊的样子;窒,指窒息。[3]引决:自裁,自杀。[4]视息:观看和呼吸,即指活着。[5]罄:空,净尽。[6]举火:指生火做饭。[7]鸡鸣枕上:在枕上听见鸡叫。[8]犹事雕虫:这里指写作。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余一小舟(_____)    (2)余饮三大白(_______)
(3)故旧见之(______) (4)忆即之(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湖心亭点 既不可执   (钱泳《治水必躬亲》)
B.问姓氏  为来也 (《晏子使楚》)
C.毒药猛兽 好逸恶劳   (钱泳《治水必躬亲》)
D.痴人前不说梦    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晏子使楚》)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
【小题4】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圣人非所与/熙也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D.非相度/不得其情
【小题5】(甲)(乙)两段文字中都提及一个“痴”字,结合文段和作者生平,分别说说你对两段文章中“痴”的理解。

5.综合性学习(共2题)

7.
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在温晴的冬日里,如果能手捧一杯香茗闲散地坐在书桌前,那该是一件极美好的事情吧。我们可以心随书动,跟着余秋雨先生踏访阳关,感受王维的缠锦淡雅的唐人情致;可以在山岚云气中欣赏虽遭受巨疮却依旧威风八面的雄jù阿里山的神木;可以跟舒乙先生一起慨叹北京城里的老鸹不老呱了成了城市中孤独而寂寞的旁观者了……心有书香,再冷的冬天也温暖如春!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山岚(_______) 雄jù(_______)
(2)上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______改___________ __________改__________
8.
综合性学习。
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为让同学们充分领略汉字的魅力,华夏中学决定开展相关的专题活动。
【活动一】看图,指认造字方法。


“明”的造字方法是:_________;  “刀”的造字方法是:_________
【活动二】析字,品味汉字文化。
汉字除了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留存方式外,还蕴含某些哲学思想。如:
富——一半是福,一半是灾。  值——“人”要站得“直”才有身价。
模仿示例,从“智”“舒”“忌”三字中选择一个,解读其中蕴藏的思想。
我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品书,欣赏名家书法。

米芾《蜀素帖》(局部) 赵孟頫《汲黯传》(局部)
中国书法发展到宋代,出现了一些具有个性的书法家,如米芾和赵孟頫,他们更加注重书法的艺术形式,以及笔墨所蕴藏的书法意义。请欣赏米、赵两人书法的代表作品,任选一幅作品,谈谈该作品的特点。
我品的是_______,该作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9.
请将“又见 ”补充完整,然后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将文题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左右。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