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大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
黄公望的风格竟是因为他不 形成风格,仿佛在绘画之外,对山水、对人世,他有那么多的爱与追求,有那么多的宽容大度,因而笔墨的自在、布局的 ,在他的杰作《富春山居图》中都到了令人 的地步。
A.刻意 灵活 叹为观止 |
B.故意 空灵 叹为观止 |
C.刻意 空灵 高山仰止 |
D.故意 灵活 高山仰止 |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 , 。 , 。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①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②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③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
④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⑤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A.②③①⑤④ |
B.④③①②⑤ |
C.②⑤④③① |
D.④②⑤③① |
A.《指南录后序》是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为他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就出自他的名篇《渡扬子江》。 |
B.古代传说,狐狸在洞外死去时,一定会把头朝着它洞穴所在的土丘,表示对自己巢穴的依恋。后多用“正丘首”表示死于故乡或故国。 |
C.《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诗经》所作的传,记载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的史事。 |
D.“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冏卿、太史是官职名,因之、文起、孟长分别是吴公、文公、姚公的字,这是古人的习惯。 |
A.予自度不得脱 物换星移几度秋 |
B.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
C.竟使遇哨,无不死 有志者事竟成 |
D.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微斯人,吾谁与归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 _________________,不知南方不肯休。 《渡扬子江》
(2)_________________,僧敲月下门。 《题李凝幽居》
(3)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__。 《五人墓碑记》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5)________________,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
(6) _________________,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谏太宗十思疏》
(7)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之理也。 《伶官传序》
(8)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3.诗歌鉴赏- (共1题)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
韦应物
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①芳。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②。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注)①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②芸香:书香。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味道。
【小题1】请简析首联的作用。【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4.文言文阅读- (共2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自顷征聘之士,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①。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三年,大旱。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作者七人:语出《论语》,指七位避世的隐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书逆遗之曰 逆:迎接 |
B.愿先生弘此远谟 愿:希望 |
C.争议朝堂,莫能抗夺 夺:争夺 |
D.如有不移,示以好恶 移:改悔 |
A.李固写信给黄琼,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认为有志之士应当积极参政,救助百姓,施展自己的才智。 |
B.李固认为,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 |
C.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时,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一上任便对官府运作驾轻就熟,议政时无人能够驳倒他。 |
D.永建三年大旱,黄琼上书条陈政见,用鲁僖公的事例,劝皇上检查政事得失,改正不足之处,好让世人耳目一新。 |
(1)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
(2)夫祸患常识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
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②籍何以至此? ③请罪于母,母不许
④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⑤死生,昼夜事也 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⑦骑数千过其门 ⑧夫晋,何厌之有
A.①⑤/②⑧/③④/⑥/⑦ |
B.①⑥/②/③④⑧/⑤/⑦ |
C.①⑥/②⑧/③④/⑤/⑦ |
D.①③/②⑧/④⑤/⑥⑦ |
5.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材料一
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16个重大专项之一。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月球探测工程将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满足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为目的,把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需求放在首位,力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依据分步实施、不断跨越的原则,经过10年酝酿,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探月工程决定分为“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绕”,即自2004—2007年实施嫦娥1号绕月探测工程,发射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
第二阶段为“落”,即自2007—2012年研制和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
第三阶段为“回”,即自2012—2020年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预计2017年前后发射一颗可以返回的月球软着陆器。
(摘编自平树《中国探月工程大写意》,《中国航天》2007年第11期)
材料二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务中,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搭载了3项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
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包括中继星和探测器两次任务。“鹊桥”中继星于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入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目前状态正常。
(摘编自冯华、蔡金曼《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人民日报》2018年12月9日)
材料三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月5日报道:中国发展“太空丝绸之路”,登月标志着扩张进入新时代。
中国一枚航天器本周成功从月球背面传回信号,充满自豪的国家媒体迅速称此为中华民族迈出的“一大步”。这是对冷战时期太空竞赛获胜者阿姆斯特朗话语的刻意重复,也带有明显的警告意味:中国正迅速成为全球太空强国,应更加受到尊重。
自2013年开始建设耗资巨大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网络以来,中国并不仅限于在全球开展公路、铁路和机场建设,还投资兴建了遍布全球的太空网络,中国国家航天局在澳大利亚、基里巴斯、智利、瑞典、纳米比亚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地面站。据信,中国还在肯尼亚和委内瑞拉兴建了其他设施。
类似登月这样令人膜拜的成就提醒人们,中国正在迅速赶超西方。华盛顿传统基金会专家成斌认为,中国正在投资大型太空项目,这反映出中国已成为美国真正的对手。他说:“中国载人登月只是时间问题,而非是否可能的问题,这将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9年1月7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其基本理念是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
B.中继通信指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嫦娥四号探测器通过“鹊桥”中继星实现的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全方位、高质量通信。 |
C.嫦娥四号任务包括“鹊桥”中继星和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发射、运行,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阶段性任务,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 |
D.“鹊桥”中继星是一颗由长征四号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通信卫星,在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运行。 |
A.“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及探测器“嫦娥”的按序命名,清楚地表明中国的探月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宏伟的系统工程。 |
B.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任务是首次在月球背面开展各项探测、巡视等研究工作,完成这项工作对中国航天界的科学家来说是一次挑战。 |
C.为顺利实施“太空丝绸之路”计划、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邀请荷兰、德国、瑞典、沙特等四个国家共同完成嫦娥四号任务。 |
D.用“鹊桥”“嫦娥”等命名探月工程中的卫星及探测器,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传说,这也体现出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 |
人 病
贾平凹
我突然患了肝病。
有一位爱请客的熟人,隔天半月就要请一次有地位的人,每一次还要拉我去作陪,说是“寒舍生辉”。这丈夫就又要了我去,夫人当然热情,但我看出她眉宇间的忧愁,我也知道她的为难了,说,多给我一个碟一双筷子吧。
我用一双筷子把大盆的菜夹到我的小碟里,再用另一双筷子从小碟夹到我口里。吃罢了,我叮咛妇人要将我的碗筷蒸煮消毒,妇人说:“哪里,哪里。”
我才出门,却听见一阵瓷的破碎声,接着是撵猫的声。我明白我用过的碗筷全摔破在垃圾筐,那猫在贪吃我的剩饭,为了那猫的安全,猫挨了一脚。
这样的刺激使我实在受不了,我开始不大出门,不参加任何集会,不去影院,不乘坐公共车。
从此,我倒活得极为清静。左邻右舍再不因我的敲门声而难以午休,遇着那可见可不见的人,数米外抱拳一下就敷衍了事了,领导再不让我为未请假的事一次又一次写检讨了,那些长舌妇和长舌男也不用嘴凑在我的耳朵上是是非非了。我遇到任何难缠的人和难缠的事,一句“我患了肝炎”,便是最好的遁词。
但是,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当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不禁感到无限的孤独和寂寞。唯有父亲和母亲、妻子和女儿亲近我,他们没有开除我的家籍。
他们越是待我亲近,我越是害怕病毒传染给他们,我与他们分餐,我有我的脸盆、毛巾、碗筷、茶几,且各有固定的存放处。我只坐我的坐椅,我用脚开门关门……
他们不忍心我这样,我说:这不是个感情问题。我恼怒着要求妻子女儿只能向我做飞吻的动作,我要求每夜烧两盘蚊香,使叮了我血的蚊子不能再去叮我的父母,我却被蚊香熏得头疼。
我这样做的时候,我的心在悄悄滴泪,当他们用滚开的热水烫我的衣物,用高压锅蒸或熏我的餐具,我似乎觉得那烫的、蒸熏的是我的一颗灵魂。我成了一个废人,一个可怕的魔鬼了。
我盼望我的病能很快好起来,可惜几年间吃过几篓中药、西药,全然无济于事。
我终于住进了传染病院。病院里,我们像囚犯一样要穿病服,要限制行动于一个极小的院子里。我们渴望自由,每天打过吊针之后,就在院子里看红红的太阳,看涌动的云,弄着嘴唇逗引栅栏外树上的小鸟。小鸟却飞去了,落下一根或两根的羽毛,我们皆如年节的小孩抢拾炮仗一样去抢个不亦乐乎。
这行为忽被栅栏外的一个孩子瞧着,那小小的眼睛里充满了在动物园看笼中动物的神气,他竟大胆地走近了几步。他的母亲,一个肥胖的女人就喊:“走远点,那是传染病!”
这话使我潸然泪下,我只有背过身去,默默地注视着院中的一片玫瑰花,和花坛上的一群黑色的蚂蚁。啊,美丽而善良的玫瑰不怕传染,依旧花红如血;勇敢的那蚂蚁不怕传染,依旧在为我们表演负重的远距离运动。
我们无可奈何,开始产生一个恶毒的念头,后悔我们为什么要声张自己是肝炎患者?为什么要来住传染病院?我们何不到人群广众中去,要吃大餐饭,要挤公共车,甚至对着那些歧视者偏去摸他们的手脸,对他们打哈欠,吐唾沫。那么,他们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他们就和我们是一样的人了!
在医院的西楼角,也即在厕所的旁边,是有一棵古槐的,古槐的树杈上白天常见到一只猫头鹰。每到夜里,它就叫了,它一叫,肯定在第二天,定要抬出去一个的。这不是迷信,一定是猫头鹰闻着了欲亡人的气息在鸣叫。
大家都走出来,默默地注视着一个裹着床单的躯体进太平间。他永远太平无烦恼苦痛了。他的毛巾、牙具被拿出来放在窗台,他的母亲,或者他的妻子在地上滚着哭。
从此,我们皆害怕猫头鹰,但我们没有一个人敢诅咒它,更没有人动手打它,甚至连这个念头都没有。
当一日数次去厕所经过古槐下,都不自觉地往树杈上看看,那是惊慌的一看,也是盼望的一看,我至此方明白了人人恨阎王,却还给他修庙塑像称他是阎王爷的原因。
而猫头鹰也该是称作爷的,也该是有庙和塑像的。人怕什么,又奈何不了,人就想着法儿去讨好,去供奉,这就是世上神的产生。猫头鹰就是一个神。
在这个监狱似的天地里,我们病人是互不歧视的。每有一个出院,我们欢欣庆贺他的康复,也为了自己能治好而高兴。每有一个入院,我们多半却为他传染了病而悲伤。我们失却了社会所谓的人的意义,却获得了崭新的人的真情。
所以,当我站在铁栅栏内向外张望外面的人群时,总是想:或许,你们是没有查出乙肝的病人,我们是查出了乙肝的健康人!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熟人妻子扔掉碗筷的做法让患病的“我”大受刺激,这是由于“我”还未能完全进入病人角色,心理上无法接受。 |
B.文章通过家人与社会上的人们对“我”的态度的对比,意在揭示主旨:只有亲人才是最关心你、不歧视你的人。 |
C.从“我”进入传染病院后产生的恶毒念头中,可以看出来自外界的歧视有可能转化为患者对社会的仇视与畸形报复。 |
D.身患肝病后的种种遭遇,使得“我”对生活中事物的体察更为深入、敏感,进而产生复杂丰富的生命体验。 |
【小题3】请探究本文结尾段的意蕴。
民族音乐的遗传基因
刘正维
遗传基因将人类分成各种不同的种族属性、民族属性、地方属性和家族属性以及家庭属性等。音乐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人们一定的审美意识,也必然具有民族属性、地方属性与家族属性。这种属性世代相传,形成了传统音乐发展中体现“家族”亲缘关系的遗传基因,并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形态。
音乐的遗传基因是由一些属于形态学方面的基本组件组成的。传统音乐的遗传基因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属性:一方面,不同组件的不同组合,形成各式各样不同特征与功能的音乐作品,表现出不同的遗传基因,这些遗传基因具有可辨的传承性——民族属性;另一方面,在传统音乐中,遗传基因还形成地理性的板块分布——地方属性。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形成的民族民间音乐,既具有不同的民族性遗传基因,又有南方、北方,东部、中部与西部等各不相同的地方性遗传基因。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创造的中国音乐始终没有改变它的东方的民族属性,没有成为任何别的民族音乐的附庸;在广东省不可能形成陕北黄土高原上粗犷、奔放甚至孤独、压抑的《赶牲灵》,在北方草原上也形成不了江南委婉、流畅甚至细腻、甜美的《天涯歌女》。
长期以来,我们在认识与掌握某种音乐的特征,辨别某种音乐特征的民族性、地方性,创作某种自己想象的音乐作品的时候,往往凭感性与冲动。是的,没有这些方面,就没有好的音乐创作。但仅凭这些是不够的。这里除了有一个音乐感性认识与理论充实的问题外,还有一个对于音乐遗传基因的把握问题。比如《好汉歌》就如实地反映了豫东、山东民间音乐的地方性的遗传基因,因此是成功的。而用羽调式音乐描写汉武帝征服匈奴的历史,就有些不好理解。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汉族音乐普遍是徵调式,羽调式多在兄弟民族地区;这两种调式甚至反映了不尽相同的民族性。在汉武帝时代,羽调式音乐是不是汉族音乐的代表性调式?据今所知,羽调式音乐是在汉唐时期,特别是盛唐时期,蒙古乐、西域乐、印度乐相继传入中国以后,才在文人中逐渐传开,并反映到宋人词调中,后又影响到南北曲、高腔、昆曲和有些地方的民歌中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表现汉武帝征服匈奴的音乐用什么调式更为合适,应该是好回答的问题。
“五态、四径、三线”就是认识与把握音乐遗传基因的具有不同内容与不同含义的三方面概念。“五态”是音乐遗传基因形成的客观条件,包括地态、心态、史态、语态、乐态。“四径”则是认识遗传基因本身的主观组件的途径,包括旋律线、音阶调式、节奏腔式、基本结构。“三线”是音乐遗传基因的板块分布,分为南北两大板块、北方的西北与东北两大板块以及汉族与兄弟民族两大板块。弄清楚音乐的遗传基因,就可大体上把握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诸多情况。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传基因使音乐具有不同的民族属性、地方属性与家族属性,使之呈现不同形态。 |
B.陕北民歌《赶牲灵》,既具有黄土高原的地方属性,也具有中华民族的民族属性。 |
C.传统音乐是在传承中发展的,传承离不开遗传基因,发展中可以融合其他的音乐。 |
D.作者认为,用羽调式音乐描写汉武帝征服匈奴的历史,虽不好理解,却是合适的。 |
A.文章从民族属性和地方属性两方面谈音乐的遗传基因,并具体论证两者的关系。 |
B.文章以《天涯歌女》等作品作为立论的事实依据,论证了音乐具有地方属性。 |
C.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突出好的音乐创作应该把握音乐的遗传基因。 |
D.文章在谈好的音乐创作时还提及感性认识、理论充实的问题,使论证更严密。 |
6.材料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