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5题)
2.综合题- (共5题)
6.
阅读村料,回等问题。
材料一十五年(641年),唐以宗女文成公主下嫁弄赞,弄赞为她另筑城郭宫室以居之。公主厌恶吐蕃人以红色涂面的陋习,弄赞下令暂时停止,同时他本人也脱去毡裘,被服中国的绸缎,渐渐染上华风。他派遣豪酋子弟,入唐国学,以习诗书,并聘请中国士人,为他典掌表疏。
材料二中央政府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该地区的军民各项事务,该地区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材料三达赖五世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子“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皇帝赐子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班禅五世“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1)材料中的“弄赞”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史实对该地区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材料三中的“中央政府”分别指哪一王朝的中央政府?
(3)根据材料概括,上述三个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其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一十五年(641年),唐以宗女文成公主下嫁弄赞,弄赞为她另筑城郭宫室以居之。公主厌恶吐蕃人以红色涂面的陋习,弄赞下令暂时停止,同时他本人也脱去毡裘,被服中国的绸缎,渐渐染上华风。他派遣豪酋子弟,入唐国学,以习诗书,并聘请中国士人,为他典掌表疏。
材料二中央政府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该地区的军民各项事务,该地区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材料三达赖五世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子“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皇帝赐子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班禅五世“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1)材料中的“弄赞”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史实对该地区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材料三中的“中央政府”分别指哪一王朝的中央政府?
(3)根据材料概括,上述三个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其共同作用是什么?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据材料一、二概括,为解决这一危机,明清政府采取的共同举措是什么?这一举措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3)在蓬莱、浙江都建有戚继光纪念馆;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建有雅克萨之战纪念碑。这些纪念馆、纪念碑建立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一:明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掠夺奴役人口,危害极大。地方官无力还击,年轻将领戚继光受命到浙东抗倭。……此后,戚继光又奉旨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抗倭。
材料二:1685年,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军。侵略军伤亡惨重,战败投降。清军撤走后,侵略军卷土重来,重新占领雅克萨,1686年,清朝再次出兵雅克萨,重创侵略军。
﹣﹣以上材料均摘自《历史》七年级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材料一中的“倭患”、材料二中的“侵略”分别是由哪个国家造成的?这反映出明清时期面临的共同危机是什么?(2)据材料一、二概括,为解决这一危机,明清政府采取的共同举措是什么?这一举措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3)在蓬莱、浙江都建有戚继光纪念馆;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建有雅克萨之战纪念碑。这些纪念馆、纪念碑建立的意义是什么?
3.选择题- (共13题)
12.
《新全球史》中写道:“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此项工程”指的是
A.灵渠 |
B.邗沟 |
C.隋朝大运河 |
D.元朝大运河 |
14.
“唐→天竺玄奘西行取经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唐→日本鉴真6次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史实反映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文化繁荣世界领先 |
B.交通发达纵贯欧亚 |
C.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
D.国力强盛威震四海 |
18.
根据文字叙述,将下列历史人物按所处的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离骚》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
②他发明了麻沸散,最早在世界上实施麻醉手术,还编制了“五禽戏”
③他留下了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展现了古代城市生活的风貌
④他创新了史书编写体例,写出的纪传体历史巨著《史记》,成为后世史书典范
⑤他是杰出的科学家, 他的著作《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①他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离骚》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
②他发明了麻沸散,最早在世界上实施麻醉手术,还编制了“五禽戏”
③他留下了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展现了古代城市生活的风貌
④他创新了史书编写体例,写出的纪传体历史巨著《史记》,成为后世史书典范
⑤他是杰出的科学家, 他的著作《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④②③⑤ |
C.①⑤③②④ | D.③①⑤④② |
19.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评价的是
A.郑和下西洋 |
B.雅克萨之战 |
C.大兴“文字狱” |
D.闭关锁国政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5道)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