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政权并立)
材料一 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吴称皇帝,定都兴庆府,后创制了文字。1115年,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体制。
(1)材料一中两段文字分别阐述了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情况。请判断,这两段材料对应的两个政权名称分别是什么?材料二 如下图是中国古代某阶段示意图

(2)请写出材料二图中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
(民族融合)
材料三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南宋·岳飞《满江红》
(3)材料三描述的内容与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有关?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请问,南宋最后被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灭掉?材料四元朝时,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开发了边疆;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与汉族杂居相处;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来到中国定居,与汉、蒙、畏兀儿等族杂居…
(4)材料四反映元朝时期通过迁徙杂居的形式,形成了新的民族。该民族是指哪个?(走向统一)
两宋时期,各个政权间不管是通过战争还是议和,客观上都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历史向着统一方向发展着。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哪个?它的统一有何重大意义?材料一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1)上述材料说明,明太祖认为丞相的设置存在什么问题?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2)自秦朝起,专制帝王不断改善地方制度,根据线索填写相关内容。

材料二 如下图

(3)读材料二图,请写出图3所处的时代。
(4)分析材料二,图1至图3的变化,你认为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三 如下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图

材料四 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5)据材料三、四,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材料一 如下图

(1)结合图示,请回答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2)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是何时?郑和之所以能够七下西洋,其主要的因素有哪些?
(3)郑和下西洋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交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
(4)材料二中体现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对外政策?你是如何看待该政策的?(5)综合上述回答,明清(前期)时期的外交政策呈现出怎样的走向?
2.选择题- (共15题)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B.这一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频繁,吸收外来文化 |
C.唐朝社会经济呈现盛世现象 |
D.当时的文人志士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 |
①交子
②勾栏
③夜市
④赛龙舟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①多谋善断,减轻了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②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③爱惜人才,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④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选项 | 内容 |
A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B |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
C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D |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
A.A | B.B | C.C | D.D |
A.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 | B.明长城是世界建筑的态作 |
C.元朝的驿站四通八达 | D.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
①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②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④外来的侵略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0课清朝君主专治的强化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A.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 B.大闹天宫——《西游记》 |
C.武松打虎——《牡丹亭》 | D.黛玉葬花——《红楼梦》 |
A.提出“均甶免赋”的口号 |
B.建立了“大顺”政权 |
C.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
D.为了抗击清军而起义 |
年代 | 人口(亿) | 耕地面积(万亩) |
康熙六十年 | 0.256 | 73564 |
雍正十二年 | 0.273 | 89013 |
乾隆十八年 | 1.027 | 70811 |
嘉庆十七年 | 3.616 | 79152 |
A.人地矛盾越来越严重 |
B.康乾盛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
C.传统经济政策受到西方入侵的影响 |
D.土地兼并问题日益突出 |
A.长城 | B.都江堰 | C.长安城 | D.大运河 |
3.填空题- (共2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