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5083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6

1.判断题(共4题)

1.
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炼丹术有关,唐末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
判断:
改正:
2.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南宋京城的繁华景象。
判断:
改正:
3.
宋应星编写的《农政全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
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编成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著作《伤寒杂病论》。
判断:

2.综合题(共2题)

5.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巨大,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1)元朝统治者为加强对今西藏、台湾地区的管辖,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囯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

——郑成功

(2)针对材料二中“台湾者……久为贵国所踞”的情况,郑成功采取什么措施?
材料三: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
(3)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为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台湾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6.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老的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文明)
材料一: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秦汉“第一帝国”相比,隋唐“第二帝国”在中央政治制度和选官制度方面分别有何新发展?
(经济文明)
材料二:

(2)请写出图一A、B两点的地名。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大运河的开凿有何意义?
(文化文明)
材料三:中囯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四: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的“书”从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主要得益于哪些重要的发明?
(4)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材料四书目中③、④两处被隐去的信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看待中华传统文明的?

3.选择题(共17题)

7.
南京有座将军山。宋代有位将军曾在这里大败强敌金兀术,一举收复建康城(南京),将军山因此得名。这位将军是
A.郑成功
B.岳飞
C.戚继光
D.左宗棠
8.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A.秦隋宋
B.隋元明
C.秦元明
D.秦隋元
9.
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下列历史事件与他们名字中的“靖”、“康”有直接联系的是(   )
A.西夏的建立B.澶渊之盟C.金灭北宋D.元朝建立
10.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这体现的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B.重武轻文政策C.重文轻武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
11.
有关“河南江北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
12.
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D.明清工商业繁荣
13.
《资治通鉴》说曹操统治北方能“化乱为治”,而《三国演义》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以下关于史书与历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
A.史书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
B.历史小说与史书内容基本是一样的
C.历史小说的人物经过了文学艺术加工
D.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14.
明朝洪武初年(1393年),全国当时人口共有六千五百万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实际人口在一亿四千万左右。清朝时期,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其中的原因有
A.国家积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占城稻开始由越南引进中国
C.明清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D.曲辕犁和筒车的推广
15.
明朝时有童谣“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此童谣赞颂的是
A.岳飞抗金
B.文天样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闭关锁国
16.
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被誉为“国粹”之一。它是
A.元曲
B.昆曲
C.杂剧
D.京剧
17.
记录片《帝国商行》,展现了一个已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此对外“通商口岸”是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上海
18.
我国曾在明清时期修筑了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它是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北京故宫
19.
“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李自成起义
C.黄巢起义
D.黄巾起义
20.
下图中的皇帝指的是(    )
A.唐太宗B.宋太祖C.明太祖D.雍正
21.
梁启超针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说过:“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他指的是明清时期(  )
A.重农抑商B.闭关锁国
C.君主专制的加强D.八股取士
22.
“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都是人们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出自于(  )
A.《红楼梦》B.《西游记》C.《水浒传》D.《三国演义》
23.
***《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 赵匡胤和铁木真     B. 赵匡胤和忽必烈
C. 赵构和铁木真 D. 赵构和忽必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4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