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宋与辽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它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有利于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

福建地区的海船制造尤为先进,“头尾尖高,当中平阔,冲波逆浪,都无畏惧”。出海贸易船只多为一二千科(即载重一二千石)的大船,合今60~120吨,更有大至5千科的“神舟”。泉州湾出土的宋代海船,长34.55公尺,宽9.9公尺,深3.27公尺不等,其特点为长宽比小、尖底、多隔舱、多重板及双桅等。上图可以清楚的看到横板区隔的密封舱,增加了船只的抗沉性和横向强度。
(2)材料二图片中的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
(3)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哪方面的情况?该方面具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宋与辽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它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有利于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
——选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福建地区的海船制造尤为先进,“头尾尖高,当中平阔,冲波逆浪,都无畏惧”。出海贸易船只多为一二千科(即载重一二千石)的大船,合今60~120吨,更有大至5千科的“神舟”。泉州湾出土的宋代海船,长34.55公尺,宽9.9公尺,深3.27公尺不等,其特点为长宽比小、尖底、多隔舱、多重板及双桅等。上图可以清楚的看到横板区隔的密封舱,增加了船只的抗沉性和横向强度。
——选自《中国古代经济》
(1)根据材料一回答,宋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图片中的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
(3)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哪方面的情况?该方面具有什么特点?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尉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哪些地方?
(2)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作用?该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3)与前代比较,元中央政府与西藏、台湾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一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尉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元文类》卷四十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即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北到鄂霍次克海。其疆域之广,居中国各朝之冠。与汉、唐极盛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不仅在面积上大大超过了它们,而且在控制程度上也远胜于它们。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哪些地方?
(2)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作用?该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3)与前代比较,元中央政府与西藏、台湾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选择题- (共7题)
7.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A.澶渊之盟 |
B.宋夏议和 |
C.靖康之变 |
D.宋金议和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