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5073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9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是一座古文化遗址与文物陈列相结合的历史文化类博物馆。其中部分展板及文物如下图。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违背了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①燕国是西周的西北重镇。(   )
②燕侯是与周王同姓的诸侯。(   )
③周人的礼仪重视维护社会等级。(   )
④周王分封给诸侯的主要是土地和人口。(   )
⑤各诸侯国共同抵御“戎”“狄”等。(   )
材料二 君主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看中国古代君臣关系发展图

材料三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修站着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
——岳麓版高中教材必修I 政治文明历程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给图3的_______处拟定一个标题,这种君臣关系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以明清两朝为例列举皇帝实现这种变化的措施(明清各列一例)。
材料四 朱元璋建立的明代专制政权,不鼓励任何向权威挑战的思想。朱元璋恢复科举制度时,规定读书人只能读“四书”、“五经”,其中,《孟子》还必须删节,去除他认为对君主大不敬的章节。这种桎梏思想的做法,造成了明一代读书人思想范围的狭窄和偏颇,他们正如《儒林外史》中形容的读书人那样,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
——改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3)依据材料四,概括明代科举制的特点并解释朱元璋这么做的原因,这种考试制度有什么影响。
2.
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人士为争取民族解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材料一

卡片A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卡片B

   康有为等主张设议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创办报刊,训练新式军队等。

卡片C

江南制造总局

卡片D

一场思想文化补课

 

(1)根据卡片A反映的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完成下表。
类别
内容
政治
 
教育
废除旧式教育,发展新式教育
社会生活
 
 
(2)卡片B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所提的主张中,哪一个没有在法令中体现?
(3)卡片C中的企业是在哪场运动中创办的?该工业体现了这场运动倡导者提出的什么口号?卡片D指的是什么事件
(4)请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给卡片A、卡片B、卡片C、卡片D排序(填写字母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

年份

外交大事

1917年

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参与和会

1918年

为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

1919年

参加巴黎和会,中国收回利权的要求遭拒绝

 

(5)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什么事件?

材料三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6)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的历史虽然已有三四百万年,但人类的文明史却仅有五六千年。人类从野蛮步入文明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步……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这就是西亚、埃及、印度和中国的古代东方文明,随后在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一种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这就是希腊、罗马文明。   
——川教版历史教科书《世界古代史内容标准解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东西方文明分别诞生于怎样的自然环境中。
材料二 (1953年)问题是从工业化引起的。工业的发展,城镇和工矿区的发展,种植工业原料作物的农业地区和农户的增加,急剧扩大了对商品粮食的需求量。解决粮食紧张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粮食生产,而粮食增产,当时认为靠小农经济潜力太小,靠在农业中实行大规模的机械化是工业发展以后的远景,在最近几年内必须依靠合作化并在合作化基础上适当进行技术改革。
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党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在农业方面,创造了以初级农业生产社为主要的多种互助合作形式,使农民的个体私有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的原因?“农民的个体私有制”在哪一年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材料三: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3)材料三表格中小岗村的统计数字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小岗村变化的原因

2.选择题(共16题)

4.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②迁都长安
③官员及家属都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④改用汉族姓氏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感慨:“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其中,“近岁市人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与哪项科技发明有关?(   )
A.司南B.造纸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
6.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在我国古代,有一项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它是(   )
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
7.
一位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时搜集到如下材料,这些材料反映出他研究的主题是中国古代的(   )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韬铃深处》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台湾通志》
 
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B.抗击外国侵略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经济往来
8.
雍正五年,清朝始置“钦差驻藏办事大臣”,又称“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清政府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设置哪一机构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
A.设乌里雅苏台将军B.设置驻藏大臣
C.设置伊犁将军D.安置土尔扈特
9.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中这样描述:“毫无疑问,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欧美海权国家一步一步地从广州向北推进至上海再至北京,而陆上国家_______则从西伯利亚—满洲边界向南推进到北京。”_________中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德国B.日本C.美国D.俄国
10.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1.
中山装每边的衣袖上都有三粒扣子,有人说这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权主义B.民生主义
C.民族主义D.民主主义
12.
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用28年的斗争历程证明了这一重要结论。下面属于这一历程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台儿庄战役
D.抗美援朝
13.
日本的“大陆政策”是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为实施这一政策,日本于1931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   )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D.七七事变
14.
某位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   )
A.人民公社化B.农业合作化C.土地改革D.“大跃进”运动
15.
“中国经历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材料中日本“革新”指的是(   )
A.明治维新B.伯里克利改革C.大化改新D.查理·马特改革
1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7年3月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截止2016年底,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一。回顾人类铁路发展历史,世界上最早的铁路及火车出现在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17.
下面是四名同学在历史主题研讨会上的发言,从他们的发言中判断其研讨的主题是(   )
①罪恶的黑奴贸易造成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经济社会倒退  ②非洲版图上各国疆界以直线居多,是殖民主义留下的烙印  ③二战后印巴分治遗留下的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印巴冲突不断的历史根源  ④巴拿马运河战略地位重要,但运河主权直到1999年才被巴拿马政府收回。
A.国家独立与统一B.殖民主义的恶果
C.领土主权与疆域D.地区冲突的加剧
18.
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信中“此次军事行动”是指
A.敦刻尔克撤退B.日本偷袭珍珠港
C.中途岛海战D.诺曼底登陆
19.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