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政治篇)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经济篇)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2)图一样式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哪个朝代?
(3)图二所示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说出它的名称和出现的时期。
(科技篇)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公园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
(4)列举宋代一项由平民创造的重大科技发明以及发明者。
(思想篇)
教育部就11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提案“……具有积极意义”。
(政治篇)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上述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说出该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一皇帝。(经济篇)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2)图一样式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哪个朝代?
(3)图二所示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说出它的名称和出现的时期。
(科技篇)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公园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
(4)列举宋代一项由平民创造的重大科技发明以及发明者。
(思想篇)
教育部就11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提案“……具有积极意义”。
——《光明日报》“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5)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请说出唐太宗在位所采取的体现儒家该思想的举措。
2.
中国以开放的心胸拥抱世界,世界以善意的笑容回应中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中的“伟大僧人”是谁?
材料二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2)宋朝时为了管理对外贸易,设置了哪一专门机构?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哪两处?
材料三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4)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
材料一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中的“伟大僧人”是谁?
材料二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2)宋朝时为了管理对外贸易,设置了哪一专门机构?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哪两处?
材料三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
(3)依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并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不得照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4)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
3.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一经推出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捧,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明朝的兴趣。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搜集了一些关于明朝的一些材料,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请立者,文武君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出,明朝为了加强君权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是明朝时人们对选官制度的讽刺,指出该现象出现是因为明朝科举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利弊。
(3)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贯穿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这其中,既有和谐音符,也有战争插曲。在元末明初时,人们把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日本武士、商人、海盗称为什么?又是谁对这种侵略行径进行了正义而坚决的反抗?你从他身上汲取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材料一:“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请立者,文武君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二:“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出,明朝为了加强君权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是明朝时人们对选官制度的讽刺,指出该现象出现是因为明朝科举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利弊。
(3)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贯穿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这其中,既有和谐音符,也有战争插曲。在元末明初时,人们把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日本武士、商人、海盗称为什么?又是谁对这种侵略行径进行了正义而坚决的反抗?你从他身上汲取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2.选择题- (共16题)
5.
《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他们所去的场所在当时被称作
A.瓦子 |
B.邸店 |
C.坊 |
D.会子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