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学习中国古代史,宋代是无法绕过的一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中晚期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北宋时,国家的对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同时,湖南、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材料二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1)功材料一中“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重大变化?两宋时期,政府从越南引进的水稻品种叫什么?
(2)材料二中图1体现出什么行业的发达?图2反映出的中国最早的纸币叫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的科技发展呈现出什么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宋代重要的科技发明。
材料一 唐朝中晚期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北宋时,国家的对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同时,湖南、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材料二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1)功材料一中“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重大变化?两宋时期,政府从越南引进的水稻品种叫什么?
(2)材料二中图1体现出什么行业的发达?图2反映出的中国最早的纸币叫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的科技发展呈现出什么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宋代重要的科技发明。
2.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联系与交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开放与包容是各国文明进步的重要理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主动对外友好交往的两个事例。
(2)材料二中“郑和出使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材料一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城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到恐外人之交际妓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主动对外友好交往的两个事例。
(2)材料二中“郑和出使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3.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九年,太宗谓持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有哪些?写出材料一中对治国理政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朱元璋为了控制思想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危害?
(3)写出材料三“A”处的机构名称。
(4)综合上述材料,帝王治国理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 贞观九年,太宗谓持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材料二 明朝的政权和皇帝的权力,在中国历朝中是最为绝对的。明太祖废除宰相以后,皇帝直接管理政务……朱元璋恢复科举制度时,规定读书人只能读“四书”……因此,这个政权可说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专横暴力。——许悼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三 A 位于乾清门西,军机大臣入宫商议军国大事,只是跪着“听旨”,然后照皇帝的心意拟成条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下发。——《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有哪些?写出材料一中对治国理政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朱元璋为了控制思想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危害?
(3)写出材料三“A”处的机构名称。
(4)综合上述材料,帝王治国理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选择题- (共21题)
5.
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③“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③“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①②④③ |
D.②①④③ |
9.
我国历代王朝十分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下列措施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设宣政院
②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③设伊犁将军
④设台湾府
①设宣政院
②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③设伊犁将军
④设台湾府
A.①③②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①④③ |
D.②①③④ |
11.
下图中的历史人物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统一蒙古
②定都大都
③灭亡南宋
④创立行省制

①统一蒙古
②定都大都
③灭亡南宋
④创立行省制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3.
历史叙述有历史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隋文帝统一全国 |
B.宋太祖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
C.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
D.大运河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
15.
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这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的发展 | B.手工业的进步 | C.商业的繁荣 | D.科技的发达 |
17.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南宋时,我国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主要得益于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南方相对稳定④国家统一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南方相对稳定④国家统一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
《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
A.三司 | B.行中书省 | C.中书省 | D.宣政院 |
22.
对于下图所示著作,日本科学史家三枝博音曾指出:“‘天工’是与人类行为对应的自然界的行为,而‘开物’则是根据人类生存的利益将自然界中所包藏的种种由人类加工出来。”这部著作


A.认为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 |
B.广泛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 |
C.主要记述了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
D.着重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的情况 |
23.
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庇。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A.廷杖制度 |
B.“文字狱” |
C.八股取士 |
D.特务统治 |
24.
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A.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 B.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
C.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 D.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
3.填空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