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5060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6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1)材料一中A处应填写的是哪个朝代?这一朝代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叫什么?
(2)材料一中B处应填写的地方机构是什么?C处指的是明朝设置的特务机构,请说出这一时期两个特务机构的名称。
(3)材料二中军机大臣应属于清朝设置的哪一机构?这一机构设立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4)根据两则材料说一说明清时期君主制度有了怎样的变化。
2.
中外交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道奇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四: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什么?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回答,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他下西洋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3.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

——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 两幅历史图片

材料三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的名称是什么?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清朝辽阔彊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同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材料二: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
材料三:顺治帝賜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册封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材料四: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将清朝疆域东西南北四至写下来.
西跨: 北接:
东临: 南至:
(2)材料二的内容是哪个朝代対西藏管理的措施?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确立了什么制度?后来又釆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四的内容出自我国哪位民族英雄致外国侵略者的信函?在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対台湾的管理?

2.选择题(共14题)

5.
历史小话剧《赶考途中》如图设计,该剧所反映的这一现象最早开始于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6.
下列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B.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C.设立多重机构,削弱相权
D.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7.
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的繁盛期。”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①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
人们常说“读史使人聪明”。宋神宗则评价一本史书:“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此书也因此得名,这本史书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9.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后,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据 此判断,这幅画应是(  )
A. 《天王送子图》     B. 《洛神赋图》
C. 《清明上河图》     D. 《步辇图》
10.
为了写论文,刘刚搜集了《契丹的兴起》《西夏王李元昊》《辽、宋、夏的和战》等书籍,据此推测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国家的统一    C. 藩镇割据的时代 D. 各民族友好往来
11.
油条是我国分布面最广、食用频率最大的早点食品,它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此一名称反映了百姓对哪一位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
A. 秦桧     B. 卫青 C. 屈原 D. 岳飞
12.
电视剧《忽必烈传奇》首次浓墨重彩刻画了元世祖忽必烈励精图治、建立元朝的全过程。下列不属于忽必烈所为的是(    )
A.建立蒙古政权B.推行采用汉法的改革
C.实行行省制度D.建立元朝政权
13.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在我国古代,有一项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它的作者是
A.宋应星
B.贾思勰
C.徐光启
D.李时珍
14.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是明朝末年的民谣,民谣中所说的“闯王”是指
A.王仙芝
B.李自成
C.黄巢
D.张献忠
15.
央视新闻热播的《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弘扬了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等“工匠精神”。中国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下列科技著作最符合本题题意的是
A. 《农政全书》
B. 《天工开物》
C. 《本草纲目》
D. 《九章算术》
16.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反映出(  )
A.作品具有高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B.作者对旧制度和传统礼教的批判
C.作者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深刻同情
D.作品对人民的反抗精神予以肯定
17.
清朝时,有人因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惨遭杀害;有一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题目(清朝统治者认为他暗指“雍正无头”)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大兴文字狱
B.焚书坑儒
C.提倡言论自由
D.独尊儒术
18.
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C.她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D.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