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
材料二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材料三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1)材料一的内容是哪个朝代对西藏进行管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清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确立了什么制度。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被郭沫若誉为“一代英雄”的是谁?郭沫若对他做出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回答,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从军事角度看有什么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台湾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是哪一年?
材料一 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
材料二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材料三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郭沫若
材料四 清政府在稳定了对内统治后,决定对台湾用兵,进一步实现国家统一。1683年,清军两万人进攻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材料一的内容是哪个朝代对西藏进行管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清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确立了什么制度。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被郭沫若誉为“一代英雄”的是谁?郭沫若对他做出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回答,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从军事角度看有什么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台湾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是哪一年?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取经,前后历时10余年,跋涉5万余里,历尽千辛万苦。……又将其所见所闻,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材料二 受日本僧人礼请,东渡传律,前后五次率众渡海均告失败。后双目失明,仍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
材料三 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新的变化。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又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材料四 当世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时,清朝统治者却以“天朝”地大物博自居,对外部世界懵然无知。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描绘的两位唐朝文化使者分别是谁?
(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3)材料三中的“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住的一面”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它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清朝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导致什么后果?
(5)比较唐朝和清朝的对外政策,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 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取经,前后历时10余年,跋涉5万余里,历尽千辛万苦。……又将其所见所闻,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材料二 受日本僧人礼请,东渡传律,前后五次率众渡海均告失败。后双目失明,仍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
材料三 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新的变化。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又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材料四 当世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时,清朝统治者却以“天朝”地大物博自居,对外部世界懵然无知。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描绘的两位唐朝文化使者分别是谁?
(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3)材料三中的“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住的一面”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它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清朝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导致什么后果?
(5)比较唐朝和清朝的对外政策,谈谈你的认识。
2.选择题- (共16题)
3.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是(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
6.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A.出现了交子 |
B.瓦子里上演《窦娥冤》 |
C.形成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
D.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
7.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中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昼市”“夜市”,许多交易可用“交子”,“动辄千万”。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
A.南宋临安 | B.唐代洛阳 | C.北宋东京 | D.元朝大都 |
8.
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时,进行了如下归纳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
B.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 |
C.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有关汉卿、汤显祖 |
D.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
9.
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 “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 |
② | 政事堂、越窑、高转筒车、“士大夫画” |
③ | “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 |
④ | 象郡、“直道”、灵渠、小篆 |
A.①②④③ |
B.①④②③ |
C.③②①④ |
D.①④③② |
10.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 )
①纸币的流通
②火器的使用
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①纸币的流通
②火器的使用
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1.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
发展了科举制。这有利于( )
①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加强国防事业 ③促进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④造就科技发达的局面

①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加强国防事业 ③促进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④造就科技发达的局面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3.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对这句理解正确的是( )
A.八股取士制加强了皇帝选官的权力 | B.八股取士制扩大了官吏选择的范围 |
C.八股取士制禁锢了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 D.八股取士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
14.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说明了
A.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 |
B.军机大臣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 |
C.军机大臣在皇上心目中没有地位 |
D.军机大臣揣摩皇帝的意思来拟发谕旨 |
16.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
A.《天工开物》 |
B.《农政全书》 |
C.《齐民要术》 |
D.《本草纲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