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5055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6

1.综合题(共4题)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贵(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二 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三 我国农民向来重视作物良种选育……一个良种选育出来后便在农村中传播.…明代后期,新大陆的作物如甘落、玉米、烟草、花生等传到中国后,这些新作物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到了明清,江南稻麦复种制进一步发展。南方双季稻的种植更加广泛,并向长江流域扩展,部分地区出现二稻一麦的一年三熟制。

请回答: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己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该变化的开始与最后完成分别是什么时期?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2.

   制度改革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比考其他科的人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教中矣”。

材料二 北宋轻武有其社会历史原因,重文也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宋初的当务之意,不在对外战争,而在整顿内政。要整顿内政,就必须一反五代武治的纷乱状态,实行文治、吏治。而要文治,必然要起用大量文人,这就渐渐形成了宋朝的“重文”。

材料三

材料四 军机处是清王朝封建制度得到高度发展的历史产物。军机处是皇权的附庸,它是一个作用极大而没有独立性的特殊的政治机构。皇帝运用这一特殊的工具,推行和实现自己的旨意,达到强化专制主义的目的。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种制度?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朝代?

(2)根据材料二归纳,北宋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怎样的基本治国政策?该政策实施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个朝代实行的政治制度?为了加强皇权,这个朝代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列举两例。

(4)材料四中提到的军机处是由哪位皇帝设立的?根据材料四概括,军机处的设立起到了什么作用?

(5)结合上述材料,归纳这些制度在当时起到的共同作用。

3.

   中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材料三 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钢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舵鸟等珍贵动物。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

材料四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两个唐朝对外交往的具体事例。

(2)根据材料二,从手工业和科技两方面说明“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乾隆帝为代表的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上实行的政策及这一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

(5)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当代中国的对外交往提出合理建议。

4.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蕃关系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析,噶尔丹、大、小和卓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

(3)“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保证。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自强不息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奋斗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成为中华文明繁荣兴盛、延绵不绝的基础。”

请以“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复兴”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2.选择题(共20题)

5.
近期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有一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D.好汉比武的擂台
6.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
A.诗史B.诗狂C.诗鬼D.诗圣
7.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是(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8.
下面有关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歌谣中,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
A.解除禁军将兵权B.分化事权弱宰相
C.武官州县任长官D.地方财赋归中央
9.
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下列历史事件与他们名字中的“靖”、“康”有直接联系的是(   )
A.西夏的建立B.澶渊之盟C.金灭北宋D.元朝建立
10.
我们在北宋纸币铜版拓片上找到这样的文字:“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时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交子B.五铢钱C.银元D.圆形方孔半两钱
11.
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潮。下列诗词中,最能反映岳飞抗金决心的是(   )
A.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B.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12.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的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忽必烈B.成吉思汗C.耶律阿保机D.完颜阿骨打
13.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
C.北宋与金对峙D.宋夏和议
14.
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因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大提高印刷效率而被誉为“当代毕昇”。历史上毕昇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转轮排字
15.
下图为明朝时期的科举考场,考试题目来自“四书”“五经”,严格规定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该图反映了明朝时期选人用人的制度是(   )
A.荫袭制度B.举荐制度C.征辟制度D.八股取士
16.
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其中的“闯王”是指(   )
A.陈胜B.张献忠C.黄巢D.李自成
17.
清代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描述了军机处是(   )
A.专为应对西北战事的军事机构B.完全秉承皇帝旨意的附庸机构
C.处理日常朝政事务的行政机构D.制约中央集权专制的监督机构
18.
徐骏因吟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被满门抄斩。这个事件反映了清政府推行(   )
A.文字狱B.闭关锁国C.儒学D.科举制
19.
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主要得益于清朝前期的(   )
时间
顺治18年(1661年)
康熙9年(1670年)
乾隆8年(1743年)
乾隆59年(1794年)
全国人口数
1920万人
1939万人
15000万人
31000万人
 
A.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环境的提高和改善
C.商业发达D.医学进步
20.
明朝建立以后,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其目的是(   )
A.扩大明朝疆域B.发展旅游业
C.防御匈奴D.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21.
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管理,充满着艰辛。今天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局面来之不易。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淸政府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
A.伊犁将军B.台湾府C.宣政院D.驻藏大臣
22.
清朝初年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认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大力推行的政策是
A.发展海外贸易
B.改进生产工具
C.推行垦荒政策
D.招募农民屯田
23.
“焚罢青衣举义旗,复明大计应天时。荷夷驱逐收疆土,鲲岛回归固国基。两岸人民歌壮志,古今中外树丰碑。金瓯一统殷期盼,民族英雄万世垂。”这首诗是歌颂(   )
A.郑和下西洋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D.左宗棠收复新疆
24.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3